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的素质竞争。而人的素质既为遗传的、先天的自然因素所 决定,也为非自然的即社会环境所决定,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取决于素质教育。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件重大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21世纪的未来,这一问题, 已逐渐引起教育界、理论界以及有关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一系列 问题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尽快达到统一的认识,否则,就会给教育事业 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对素质教育认识的难度在哪里呢?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和把握“素质”一词 。把“素质”一词搞清 楚了,素质教育涵义便迎刃而解。就目前的理论界来看,对素质涵义界定阐述不下十几种,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果从“素质”一词的本意出发,它是指事物原来或原有的本质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素质就 是指人通过遗传得到的全部先天身体状况即人的一切自然条件或属性,以此来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了 对人的身体自然状况的培养和教育。这样的结论显然不甚适宜。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概念的内涵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许多概念的 内涵都在不断地被修正和充实,素质概念也应如此。
  人的属性除了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属性又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研究考察素质及素 质教育问题必须要从人的本质属性入手。人的本质属性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表现出来 的,也就是说,人一方面能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另一方面还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 会的利益关系即形成一种平等或平衡的关系状态。因此,素质的内涵就应有人在认识和处理这两种关系过程 中表现出的才智、能力和水平之义。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状态好、水平高,就意味着他 的素质高,因而就能促进表现人的本质的两种关系的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破坏这两种关系或使其停滞、 僵化。那么,人的知识、能力、觉悟从何而来呢,只有通过社会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所 以,素质教育从目标和模式上讲就是使人的本质属性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高尚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我们现在提出并欲以实行的素质教育,尽管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 和水火不相容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我们知 道,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为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 方位、多层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随着历史的 发展,实践的深入,越来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较为雄厚,各方面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在应试教育下很难大量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这样的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具体表 现为初中教学围绕着中考的指挥棒转,高中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即便是小学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 生,也都围绕考分转。都在为将来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终能升入大学作准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 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考分上去了,一切都算赢,否则,全都被否定。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 人才,必然是重考试成绩,轻广泛的实际能力;重条条框框、循规蹈距;轻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如此等等 ,最终培养出的劳动者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担负不了开创中国21世纪宏伟大业的重 任。
  我们历数“应试教育”的弊端,决不是对以前教育成果的一概否定。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对 以前教育的所有方面全部抛开从而在一片空地上建立起—种全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这样作不但违背规律而 且也是不可能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在它之前的那个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亦应如此,它必 然是在它将要“否定”的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它必将在其产生、成长过程中广泛吸收应试教 育中的一切有益因素。
  既然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辩证否定,那么,考试作为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保留因素就不是什么不 可思议的事情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无考试的程序而关键是是否把考试当成了最主 要的目的,考试是否成为大家最关心的并都力争追求的最重要因素。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它也必须通过考 试、考查以及各种测验的手段检查受教育者所达到的程度,以此来衡量受教育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是否达到了 社会对他期望和要求的標准。从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只是把考试当成一种手段,当成促使受教育者不断提 高、完善自己的手段,也当成教育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正确确定教学内容和程序的—种督促手段。
  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使社会对劳动者所要求的各种必要的要素质量都能达到相应的 水平和高度,使受教育者普遍都能真正受到最佳的和最全面的教育,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个体都能得到全面健 康的发展。比如,在政治上思想应该是信仰坚定、实事求是;在体质上应是强健的、并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 各种工作的需要;在文化上和科学上应是知识广博、基础雄厚的;在心理上应是意志坚韧、百折不挠并有广 泛适应性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相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法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探索解答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设计要精当,实施要巧妙,作了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它不仅能巩固知
期刊
长期以来,英语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但语篇教学中同样涉及新单词、语法、句型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翻译、学生听做笔记,经常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活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的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
期刊
【内容摘要】让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为了适应信息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術 信息素养
期刊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然而时下,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可见,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快乐学习的前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反思,想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普遍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而产生的手机“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不仅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人际交往。本文试图通过低头族的行为和心理来分析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帮助“低头族”“抬起头来”。  【关键词】低头族 行为 心理分析 解决措施  21世纪,我们的生活完全被信息化所覆盖,在无线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人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以兴趣为前提的。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认为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同,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得先承认学生有个性、有差异的。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质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之美,应美在课堂,应美在课堂教学的境界之中。词解中的境界,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我们的课堂需要诗情画意,更需要由此而产生教学实效。王国维用三境界谈人生成功的过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细细想来,此人生成功之
期刊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那么,应该怎样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