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tmz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考和探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下面就个人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约束机制
  必要的约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既需要解决“令行”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禁止”的问题,“禁止”是对背离、干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行为的“禁止”。“令行”与“禁止”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约束机制尽管着眼于“禁止”,其实是为了“令行”。素质教育的约束包括法规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等形式。
  二、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运行的保障机制,是指为素质教育运行提供必备的基本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孤立的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建立健全素质教的保障机制,就是提供保证素质教育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要保证学校经费和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其次,要尽快有效地改造薄弱学校,主要是指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差、教学质量差、社会声誉差的学校。另外,增大教育投入,创造推进素质教育的物质条件。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顺畅运行,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目标管理制度。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三、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动力机制
  社会需要是素质教育运行的动力源。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既是个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一个地区而言,提高人的素质,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满足社区发展各种需求,符合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现实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数学校和家长误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抵触情绪。因而,建立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首先就是要将阻力变为动力。
  四、建立和完善素質教育开展的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人才素质评价机制等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也就是考试来说,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就存在着考试,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也是一种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教育逻辑的事实和现象。考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其本身无所谓好坏,通过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本应获得赞扬而不是遭到贬斥。素质教育同样也需要以考试为手段来检测学生素质的达成度,也同样要追求学生优秀的考试成绩以及通过考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水平。但考试永远是为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它必须经过科学化的改造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开展的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引导过程。地方政府要把“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提高本地区居民素质、提高地区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使这一目标作为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其凝聚、感召、整合、激励等作用。根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素质教育目标、准则、制度等,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一定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有关单位和个人。社会资源分配包括物质性的,如增加工资、颁布奖金奖品等,也包括精神性的,如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务职称、颁发奖章奖状等。根据需要不断地对激励标难、手段和过程进行及时调节,使之更加合理公正,更加健全完善,更能使获得激励的那部分单位和个人成为其他单位和个人学习的榜样,使政府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变得具体形象,容易为公众广泛接受,从而扩散到整个社会。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英语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但语篇教学中同样涉及新单词、语法、句型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翻译、学生听做笔记,经常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活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的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
期刊
【内容摘要】让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为了适应信息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術 信息素养
期刊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然而时下,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可见,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快乐学习的前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反思,想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普遍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而产生的手机“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不仅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人际交往。本文试图通过低头族的行为和心理来分析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帮助“低头族”“抬起头来”。  【关键词】低头族 行为 心理分析 解决措施  21世纪,我们的生活完全被信息化所覆盖,在无线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人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以兴趣为前提的。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认为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同,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得先承认学生有个性、有差异的。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质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之美,应美在课堂,应美在课堂教学的境界之中。词解中的境界,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我们的课堂需要诗情画意,更需要由此而产生教学实效。王国维用三境界谈人生成功的过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细细想来,此人生成功之
期刊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那么,应该怎样科
期刊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的素质竞争。而人的素质既为遗传的、先天的自然因素所 决定,也为非自然的即社会环境所决定,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取决于素质教育。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件重大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21世纪的未来,这一问题, 已逐渐引起教育界、理论界以及有关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一系列 问题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