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呢?
一、丰富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二、不同年龄对材料要求不同
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3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三、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
在一次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四、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
幼儿园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材料投放应具有动态性
幼儿园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改进和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幼儿喜欢剪贴,教师就在美工区投放彩色手工纸和剪贴工具,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增加一次性的纸杯、盒子、彩色条、粘纸等材料,以提高幼儿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为依据,不断提供适应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可操作材料,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的活动服务。
六、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1.材料的目标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标性,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材料的针对性。
幼儿园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适中、重量轻、便于搭盖、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需要更多拼插技能的建构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七、材料投放应具有生活性
在幼儿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总之,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应边尝试边摸索,边进行边不断地改进,让幼兒在玩中学到知识,并养成开动脑筋、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做出总结和修改,使之日趋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丰富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二、不同年龄对材料要求不同
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3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三、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
在一次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四、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
幼儿园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材料投放应具有动态性
幼儿园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改进和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幼儿喜欢剪贴,教师就在美工区投放彩色手工纸和剪贴工具,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增加一次性的纸杯、盒子、彩色条、粘纸等材料,以提高幼儿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为依据,不断提供适应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可操作材料,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的活动服务。
六、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1.材料的目标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标性,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材料的针对性。
幼儿园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适中、重量轻、便于搭盖、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需要更多拼插技能的建构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七、材料投放应具有生活性
在幼儿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总之,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应边尝试边摸索,边进行边不断地改进,让幼兒在玩中学到知识,并养成开动脑筋、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做出总结和修改,使之日趋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