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生就业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就业导向为研究基点,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结论对提高高职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1]。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下降,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应该基于现实背景,以就业导向为标准审视当前高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出更为契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一、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教育管理的问题分析
1.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到教育观念和认知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远未构建起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各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不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和关键性问题,这必然在认知层面阻碍了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没有将创业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建设和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
2.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培养出具有高度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的毕业生,首先要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2]。同时,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文化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由于種种原因,教师的职业素养仍然不尽人意。首先,职业院校的许多老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学习。新教师往往具有比较扎实的实践技能,但是教学经验性对缺乏。其次,由于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新发展比较迅速。这必然导致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紧缺。在这一背景下,部分教师所教的专业和所学的专业不符,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建构。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在就业形势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基于硬性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只拘泥与一些形式性的判断,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二是学生网上评教,实际作用也不明显。其次,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仍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以理论教学评价为主,对学生实习和实训环节的评价不足。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比较注重前期工作,例如对广大教师的教学监督和检查工作比较重视,一般可以形成书面化的评价结果,但是在评价的后续工作重视不够,不注重评价反馈的重要作用,影响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发挥。
二、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
1.强化职业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在主要任务的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指导:第一,就业指导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和咨询制度,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点,确定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二,就业指导中心要展开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为高职院校的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第三,就业指导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第四,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一定的激励和帮扶措施,促进毕业生的创业就业。
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就业教育计划,并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指导课程,聘请在创业就业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使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定位,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就业创业领域的政策信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优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最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就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的多样化。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开展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就业教育。例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可以开通就业指导的微信公众号,将相关的就业信息推送到公众号上,供学生浏览使用。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趋势和要求。从具体的建设途径来看,面对原有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也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到一线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师资建设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约束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例如,建议将教师参训的情况和成果与年终考核以及教师的职级晋升相结合,通过具体化的激励措施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3.要构建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前文提到,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就业导向下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章可循,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3]。例如,高职院校要建立其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检查的执行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进行改正。
其次,在教学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管理权下放政策,使基层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校高层总览了教学管理和评价权,但是这种宏观性管理难以细致入微,不利于管理效果的实现。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要“简政放权”,是基层管理部门成为管理和评价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高职院校要构建职业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管理效果。第一,高职院校要制定和积极贯彻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逐步步入制度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的轨道;第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进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中断;第三,在遵守基本教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基于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自主权,鼓励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面对经济新常态对就业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观念,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改革,以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志刚,曾强.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6.
[2]王琮哲,何凤霞,白婕妤,刘园园.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研究[J].现代交际,2017(05):125.
[3]刘聪.就业导向教育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113.
作者简介:闵承启(1991-),男,湖南长沙人,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与教学管理。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1]。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下降,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应该基于现实背景,以就业导向为标准审视当前高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出更为契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一、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教育管理的问题分析
1.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到教育观念和认知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远未构建起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各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不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和关键性问题,这必然在认知层面阻碍了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没有将创业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建设和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
2.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培养出具有高度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的毕业生,首先要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2]。同时,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文化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由于種种原因,教师的职业素养仍然不尽人意。首先,职业院校的许多老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学习。新教师往往具有比较扎实的实践技能,但是教学经验性对缺乏。其次,由于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新发展比较迅速。这必然导致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紧缺。在这一背景下,部分教师所教的专业和所学的专业不符,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建构。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在就业形势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基于硬性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只拘泥与一些形式性的判断,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二是学生网上评教,实际作用也不明显。其次,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仍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以理论教学评价为主,对学生实习和实训环节的评价不足。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比较注重前期工作,例如对广大教师的教学监督和检查工作比较重视,一般可以形成书面化的评价结果,但是在评价的后续工作重视不够,不注重评价反馈的重要作用,影响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发挥。
二、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
1.强化职业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在主要任务的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指导:第一,就业指导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和咨询制度,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点,确定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二,就业指导中心要展开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为高职院校的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第三,就业指导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第四,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一定的激励和帮扶措施,促进毕业生的创业就业。
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就业教育计划,并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指导课程,聘请在创业就业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使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定位,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就业创业领域的政策信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优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最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就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的多样化。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开展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就业教育。例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可以开通就业指导的微信公众号,将相关的就业信息推送到公众号上,供学生浏览使用。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趋势和要求。从具体的建设途径来看,面对原有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也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到一线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师资建设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约束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例如,建议将教师参训的情况和成果与年终考核以及教师的职级晋升相结合,通过具体化的激励措施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3.要构建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前文提到,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就业导向下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章可循,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3]。例如,高职院校要建立其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检查的执行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进行改正。
其次,在教学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管理权下放政策,使基层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校高层总览了教学管理和评价权,但是这种宏观性管理难以细致入微,不利于管理效果的实现。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要“简政放权”,是基层管理部门成为管理和评价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高职院校要构建职业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管理效果。第一,高职院校要制定和积极贯彻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逐步步入制度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的轨道;第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进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中断;第三,在遵守基本教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基于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自主权,鼓励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面对经济新常态对就业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观念,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改革,以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志刚,曾强.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6.
[2]王琮哲,何凤霞,白婕妤,刘园园.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研究[J].现代交际,2017(05):125.
[3]刘聪.就业导向教育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113.
作者简介:闵承启(1991-),男,湖南长沙人,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与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