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企合作工作的回顾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理念,提高认识
作为一所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校企合作理论与经验,积极尝试与探索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立足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提出了“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以“核心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三个层级校企合作分层建设,以“人才培养”和“横向项目合作”两种类型为主的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配套出台《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后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分类管理性质的可操作性文件,将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深入到专业建设层面,有效引导系部和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2.探索开拓、组织落实、深化合作,累积校企合作显性成果
(1)开创“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我校按照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标准遴选出相关优质企业,与企业共建“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生产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校分别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南京长江无线电厂、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产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高压电实训室”“三维数字工作室”“华为4G-LTE移动通信实训室”及“华为技术培训基地”等“企业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植入校园,创设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我校还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等共建了“课堂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将学校教学元素引入企业,强化实践育人。
(2)推行“订单培养”或“嵌入式”人才培养,促进产教互动。我校充分整合办学优势,为企业量身订制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特色、强化、实训等精品课程,企业主动来校签订培养订单。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与我校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嘉环班”“中邮班”“中电科科技班”等15个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785 人。在“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校企双赢互动。
(3)开发“校企特色课程及教材”,促进校企专业与技术交流。加大力气建设精品专业,按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编写教材,我校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21门和教材23 本,深化学院的工作过程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喜人。
(4)拓展“横向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中心设在学院,合作企业设中心工作室,校企共同构建了一个集“项目合作(产品开发、技术应用)、三师培养(教学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培养)、专业建设、科研成果累积(专利、鉴定成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用”技术平台。
二、校企合作艰难推进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法律政策配套不到位
校企合作仍然处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不稳定状态,合作关系随时会因为市场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停止或中断。由于缺乏一个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学校参与的多方受益的系列配套体系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力政策与措施,校企合作全程深度合作较难。
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效机制很重要,学校应签订企业的急需人才培养订单,并且把企业利益核算明确。如果校企双方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地规范运作制度,效果会更好。
3.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到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最好是能围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量、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在人财物的配套与使用上进行倾斜,激励机制切实可行,才能充分激励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三、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院系二级化管理及考评机制
长远发展校企合作,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为企业利益增长与实际发展做贡献,深化校企双方共赢点。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适应企业需求,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双赢合作机制的建设。学校应为企业切身利益着想,完善相关制度文件,细化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跟踪、维护与管理,让企业对学校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验证及新合作项目的依据。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小组,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分别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指标维度”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综合评。如图所示。
2.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点、面、线结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校企合作计划碎片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注重“点、面、线”的有效结合,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首先聚焦“点”的突破,学校应以校企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为切入点,与合作企业商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人,按月度进行跟踪与检查,使合作计划、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保证并取得成效。其次抓好“面”的推广,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推广到学院所有专业。最后抓好“线”的建设,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横向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成效。 3.校企渗透融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1)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对合作企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合作成效。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要选择符合校企合作五大标准——“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端制造或新兴产业企业,确保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二要选择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至少20人以上),并愿意为企业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三要选择与学院有共同价值理念,校企双方领导(高、中层)沟通顺畅的企业,确保能够形成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现代学徒制的难点在于标准的制定,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求,调整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生学徒的选拔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项目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
(2)在校企“横向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产学研”共同体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对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使其整体利益超过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体,其构成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目前,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校内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资源(各类实验室、实训室、专业研究室、技术应用中心、大学生实践创新社团等),对照国家或所在省市产学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条件与建设要求,联合企业,在横向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相关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或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等,逐步形成“产学研”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 军.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
[2]马 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48—50.
(作者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理念,提高认识
作为一所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校企合作理论与经验,积极尝试与探索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立足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提出了“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以“核心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三个层级校企合作分层建设,以“人才培养”和“横向项目合作”两种类型为主的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配套出台《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后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分类管理性质的可操作性文件,将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深入到专业建设层面,有效引导系部和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2.探索开拓、组织落实、深化合作,累积校企合作显性成果
(1)开创“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我校按照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标准遴选出相关优质企业,与企业共建“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生产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校分别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南京长江无线电厂、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产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高压电实训室”“三维数字工作室”“华为4G-LTE移动通信实训室”及“华为技术培训基地”等“企业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植入校园,创设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我校还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等共建了“课堂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将学校教学元素引入企业,强化实践育人。
(2)推行“订单培养”或“嵌入式”人才培养,促进产教互动。我校充分整合办学优势,为企业量身订制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特色、强化、实训等精品课程,企业主动来校签订培养订单。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与我校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嘉环班”“中邮班”“中电科科技班”等15个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785 人。在“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校企双赢互动。
(3)开发“校企特色课程及教材”,促进校企专业与技术交流。加大力气建设精品专业,按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编写教材,我校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21门和教材23 本,深化学院的工作过程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喜人。
(4)拓展“横向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中心设在学院,合作企业设中心工作室,校企共同构建了一个集“项目合作(产品开发、技术应用)、三师培养(教学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培养)、专业建设、科研成果累积(专利、鉴定成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用”技术平台。
二、校企合作艰难推进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法律政策配套不到位
校企合作仍然处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不稳定状态,合作关系随时会因为市场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停止或中断。由于缺乏一个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学校参与的多方受益的系列配套体系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力政策与措施,校企合作全程深度合作较难。
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效机制很重要,学校应签订企业的急需人才培养订单,并且把企业利益核算明确。如果校企双方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地规范运作制度,效果会更好。
3.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到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最好是能围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量、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在人财物的配套与使用上进行倾斜,激励机制切实可行,才能充分激励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三、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院系二级化管理及考评机制
长远发展校企合作,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为企业利益增长与实际发展做贡献,深化校企双方共赢点。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适应企业需求,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双赢合作机制的建设。学校应为企业切身利益着想,完善相关制度文件,细化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跟踪、维护与管理,让企业对学校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验证及新合作项目的依据。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小组,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分别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指标维度”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综合评。如图所示。
2.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点、面、线结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校企合作计划碎片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注重“点、面、线”的有效结合,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首先聚焦“点”的突破,学校应以校企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为切入点,与合作企业商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人,按月度进行跟踪与检查,使合作计划、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保证并取得成效。其次抓好“面”的推广,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推广到学院所有专业。最后抓好“线”的建设,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横向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成效。 3.校企渗透融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1)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对合作企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合作成效。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要选择符合校企合作五大标准——“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端制造或新兴产业企业,确保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二要选择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至少20人以上),并愿意为企业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三要选择与学院有共同价值理念,校企双方领导(高、中层)沟通顺畅的企业,确保能够形成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现代学徒制的难点在于标准的制定,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求,调整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生学徒的选拔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项目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
(2)在校企“横向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产学研”共同体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对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使其整体利益超过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体,其构成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目前,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校内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资源(各类实验室、实训室、专业研究室、技术应用中心、大学生实践创新社团等),对照国家或所在省市产学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条件与建设要求,联合企业,在横向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相关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或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等,逐步形成“产学研”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 军.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
[2]马 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48—50.
(作者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