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致用比德畅神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虚静、致用、比德、畅神”这4个层次。其中,“虚静”是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致用”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德”是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畅神”是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书法艺术 陶冶情操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虚静、致用、比德、畅神”来概括和形容人类对自然美追求的历程。在笔者看来,这4个阶段意味着4个不同的审美境界,用于写字教学非常合适。
  
  一、虚静: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
  
  “虚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必须具备澄明的心胸,处于无功利的状态,而不能有私心杂念和现实功利。这种心态正是搞好写字教学所必须重点加以强调的,它是写字教学必要的心理准备。写字教学中的“虚静”有两重基本内涵:
  一是指教师必须有冷静而清醒的心态,切不可急功近利地把写字教学视为“旁门左道”,认为这项工作与提高学生素质相距甚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认识和从事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二是指学生必须保持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态,始终保持静心、细心、耐心、恒心,真正把心态摆平放实,切不可把写字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不能耍小聪明,不能敷衍了事。
  “虚静”对于写字教学特别重要。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写好规范汉字;有了虚静之心,方能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
  
  二、致用: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写字教学中的“致用”,是就写字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而言的。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写字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小学写字教学来说,如果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教会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姿势正确、识字准确、掌握正确地运笔,写起字来规范、端正、大方,就算是达到了我们的基本目的了。
  其实,写字教学中的“致用”还要求广大教师要“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潜力不一样,通过写字教学所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对于有些学生,有时只要做到一般要求即可;而对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不妨高标准严要求,多给予指点,或许能够在写字上有所造诣。
  
  三、比德: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
  
  仅仅具备“虚静”的主体心态和达到“致用”的目标要求,这只能算写作教学的浅层次。真正抓好写字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比德”。“比”是象征和比拟,“德”是道德人格。在古人眼里,“比德”不是把某个自然物看作某个自然物,而是从自然物中体悟到隐含着的人格美。孔子的“岁寒,然后松柏之后凋也”,是以松柏寓君子刚正不屈的人格。我们把“比德”当作写作教学的深层追求,本意就是想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领略汉字、写字本身之外的更具有要格魅力的东西。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的确蕴藏着丰富的美,一些大书法家的传世之作不仅显示了很深的造诣,更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人格美。“字愈精神人愈灵。”“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祖国的利益敢于同权贵作斗争,不惜丢官,最终以身殉职;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品质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写字(得理)、会写字(得法),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法艺术作品中领略和感受艺术大师的高风亮节,写一手堂堂正正的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四、畅神: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写字教学中,如果说“虚静”则重于摆心态,“致用”则重于贵在得法,“比德”则重于人格教育,那么“畅神”则重于审美追求,笔者把其称为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何谓“畅神”?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把写字视为一项纯技术和操作性层面的工作,认为只要掌握笔画、笔顺、布局的基本书写方法即可,而应把它视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审美。的确,汉字是美的,中国书法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德。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汉字的优美形体和富有文化的笔触中,既有明朗的理性精神,又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它是写实的表现,想象的驰骋,也是直觉的流淌和情感的宣泄。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挖掘书法的审美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书法艺术之“真”,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练笔体味到书法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点拨和深入的指导,让学生透过“颜筋柳骨”来细心体味颜真卿书法之清劲丰肥和柳公权书法之疏朗峻拔之间的不同风格。再比如,古人习惯用熟悉的自然形象来形容汉字的点画形态,在他们的眼中,“一”如千里阵云,“、”如高峰坠石……这种描述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魅力。如果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能够向学生深入地讲解一番,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步步地进入审美殿堂,这样的写字教学也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教师通过多与学困生进行感情交流,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尊重个体差异,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此实现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 感情交流 培养兴趣 尊重个体 树立信心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即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思,使课文的学习与课外的拓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 阅读 课堂教学 拓展教学    曾几何时,拓展教学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那么,到底怎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才是学生
期刊
摘要 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奠基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活经验,结合读写实际,拓展教学渠道,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识字教学 生活化 情境性 实用性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 在语文课文中,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这种“留白”来引导学生去深层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留白 做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案例
期刊
摘要 学校发展瓶颈的突破,要请名家引领,强化先进的办学教育理念,重视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学习名校的办学方法,实施科研办学,形成自身的品牌。找到创建特色的突破口,挖掘本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确立共同愿景,齐心奋斗,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 瓶颈 名校 名家 引领 特色 科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首先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
期刊
最近,萦绕在我们每位教科室主任脑海中、耳朵旁的一个话题就是“校本培训”。我们认为,不管是从提升学校的发展内涵,还是从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考量,校本培训都是相当必要的。校本培训应贯穿教师的日常工作。作为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在多年的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感悟到,只有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自学自练与集中培训”三个合一,逐步形成“培训与科研、教研”统筹统导、三位一体的校本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乐于学”,让学生在“学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策略 兴趣 情感 习惯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一、激发兴趣,定位目标,让学生想
期刊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要重视其有效性。分层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觉得是负担;变批改为对话,让学生人人喜欢数学,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精辟通透评讲,不仅让学生思维激荡,而且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有效作业 探索    教学实践表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数学作业处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一直都很重视作
期刊
摘要 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书香氛围,给学生一个阅读场;要运用各种方式,有效辅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书香氛围    阅读可以分享精神的愉悦,阅读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阅读更能改变人生。“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
期刊
如何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培养一支创新、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是我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管理的实质应该是做好人的工作,“以人为本”即是了解教职工最本质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满足大家的这些需要,以唤起每位教职工的内驱力,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全院工作质量的提高。我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用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中的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