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虚静、致用、比德、畅神”这4个层次。其中,“虚静”是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致用”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德”是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畅神”是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书法艺术 陶冶情操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虚静、致用、比德、畅神”来概括和形容人类对自然美追求的历程。在笔者看来,这4个阶段意味着4个不同的审美境界,用于写字教学非常合适。
一、虚静: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
“虚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必须具备澄明的心胸,处于无功利的状态,而不能有私心杂念和现实功利。这种心态正是搞好写字教学所必须重点加以强调的,它是写字教学必要的心理准备。写字教学中的“虚静”有两重基本内涵:
一是指教师必须有冷静而清醒的心态,切不可急功近利地把写字教学视为“旁门左道”,认为这项工作与提高学生素质相距甚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认识和从事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二是指学生必须保持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态,始终保持静心、细心、耐心、恒心,真正把心态摆平放实,切不可把写字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不能耍小聪明,不能敷衍了事。
“虚静”对于写字教学特别重要。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写好规范汉字;有了虚静之心,方能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
二、致用: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写字教学中的“致用”,是就写字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而言的。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写字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小学写字教学来说,如果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教会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姿势正确、识字准确、掌握正确地运笔,写起字来规范、端正、大方,就算是达到了我们的基本目的了。
其实,写字教学中的“致用”还要求广大教师要“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潜力不一样,通过写字教学所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对于有些学生,有时只要做到一般要求即可;而对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不妨高标准严要求,多给予指点,或许能够在写字上有所造诣。
三、比德: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
仅仅具备“虚静”的主体心态和达到“致用”的目标要求,这只能算写作教学的浅层次。真正抓好写字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比德”。“比”是象征和比拟,“德”是道德人格。在古人眼里,“比德”不是把某个自然物看作某个自然物,而是从自然物中体悟到隐含着的人格美。孔子的“岁寒,然后松柏之后凋也”,是以松柏寓君子刚正不屈的人格。我们把“比德”当作写作教学的深层追求,本意就是想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领略汉字、写字本身之外的更具有要格魅力的东西。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的确蕴藏着丰富的美,一些大书法家的传世之作不仅显示了很深的造诣,更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人格美。“字愈精神人愈灵。”“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祖国的利益敢于同权贵作斗争,不惜丢官,最终以身殉职;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品质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写字(得理)、会写字(得法),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法艺术作品中领略和感受艺术大师的高风亮节,写一手堂堂正正的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四、畅神: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写字教学中,如果说“虚静”则重于摆心态,“致用”则重于贵在得法,“比德”则重于人格教育,那么“畅神”则重于审美追求,笔者把其称为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何谓“畅神”?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把写字视为一项纯技术和操作性层面的工作,认为只要掌握笔画、笔顺、布局的基本书写方法即可,而应把它视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审美。的确,汉字是美的,中国书法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德。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汉字的优美形体和富有文化的笔触中,既有明朗的理性精神,又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它是写实的表现,想象的驰骋,也是直觉的流淌和情感的宣泄。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挖掘书法的审美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书法艺术之“真”,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练笔体味到书法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点拨和深入的指导,让学生透过“颜筋柳骨”来细心体味颜真卿书法之清劲丰肥和柳公权书法之疏朗峻拔之间的不同风格。再比如,古人习惯用熟悉的自然形象来形容汉字的点画形态,在他们的眼中,“一”如千里阵云,“、”如高峰坠石……这种描述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魅力。如果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能够向学生深入地讲解一番,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步步地进入审美殿堂,这样的写字教学也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效果。
“比德”是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畅神”是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书法艺术 陶冶情操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虚静、致用、比德、畅神”来概括和形容人类对自然美追求的历程。在笔者看来,这4个阶段意味着4个不同的审美境界,用于写字教学非常合适。
一、虚静: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
“虚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必须具备澄明的心胸,处于无功利的状态,而不能有私心杂念和现实功利。这种心态正是搞好写字教学所必须重点加以强调的,它是写字教学必要的心理准备。写字教学中的“虚静”有两重基本内涵:
一是指教师必须有冷静而清醒的心态,切不可急功近利地把写字教学视为“旁门左道”,认为这项工作与提高学生素质相距甚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认识和从事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二是指学生必须保持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态,始终保持静心、细心、耐心、恒心,真正把心态摆平放实,切不可把写字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不能耍小聪明,不能敷衍了事。
“虚静”对于写字教学特别重要。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写好规范汉字;有了虚静之心,方能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有了虚静之心,方能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
二、致用: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写字教学中的“致用”,是就写字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而言的。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写字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小学写字教学来说,如果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教会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姿势正确、识字准确、掌握正确地运笔,写起字来规范、端正、大方,就算是达到了我们的基本目的了。
其实,写字教学中的“致用”还要求广大教师要“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潜力不一样,通过写字教学所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对于有些学生,有时只要做到一般要求即可;而对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不妨高标准严要求,多给予指点,或许能够在写字上有所造诣。
三、比德: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
仅仅具备“虚静”的主体心态和达到“致用”的目标要求,这只能算写作教学的浅层次。真正抓好写字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比德”。“比”是象征和比拟,“德”是道德人格。在古人眼里,“比德”不是把某个自然物看作某个自然物,而是从自然物中体悟到隐含着的人格美。孔子的“岁寒,然后松柏之后凋也”,是以松柏寓君子刚正不屈的人格。我们把“比德”当作写作教学的深层追求,本意就是想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领略汉字、写字本身之外的更具有要格魅力的东西。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的确蕴藏着丰富的美,一些大书法家的传世之作不仅显示了很深的造诣,更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人格美。“字愈精神人愈灵。”“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祖国的利益敢于同权贵作斗争,不惜丢官,最终以身殉职;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品质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写字(得理)、会写字(得法),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法艺术作品中领略和感受艺术大师的高风亮节,写一手堂堂正正的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四、畅神: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写字教学中,如果说“虚静”则重于摆心态,“致用”则重于贵在得法,“比德”则重于人格教育,那么“畅神”则重于审美追求,笔者把其称为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何谓“畅神”?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把写字视为一项纯技术和操作性层面的工作,认为只要掌握笔画、笔顺、布局的基本书写方法即可,而应把它视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审美。的确,汉字是美的,中国书法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德。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汉字的优美形体和富有文化的笔触中,既有明朗的理性精神,又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它是写实的表现,想象的驰骋,也是直觉的流淌和情感的宣泄。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挖掘书法的审美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书法艺术之“真”,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练笔体味到书法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点拨和深入的指导,让学生透过“颜筋柳骨”来细心体味颜真卿书法之清劲丰肥和柳公权书法之疏朗峻拔之间的不同风格。再比如,古人习惯用熟悉的自然形象来形容汉字的点画形态,在他们的眼中,“一”如千里阵云,“、”如高峰坠石……这种描述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魅力。如果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能够向学生深入地讲解一番,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步步地进入审美殿堂,这样的写字教学也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