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 《杀生》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我很“主流”,从头到尾都很“主流”,只不过貌似被人排斥在“主流”之外;我不是强迫自己商业,而是从根儿上就有这种东西,有讲故事的爱好,想给人家讲一个好故事
  
  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失去了自由,那就和失去生命没什么两样。”《杀生》的导演管虎如是解释片名的含义。
  十二岁之前在北京城的大小胡同里疯跑疯玩,从小父母的管束又极其宽松,长大后的管虎对于自由的渴望似乎比其他人更加强烈。“其实我们今天这群人的自由精神已经大大缺失,随着年龄渐增,一路走,一路丢。失去了十八岁时的勇气,反而认为是对的;妥协被看做成熟,慢慢地我们都变成了肥胖的中年人。这是挺悲凉的一件事。”
  在《杀生》这部电影中,自由是被现实遏制的。管虎对于自由的追求也同样透着一丝矛盾。一方面是对电影创作的坚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潮流的“妥协”。有人评价管虎“识时务、顺趋势”,管虎自己补充说:“有很务实的一面,也有很理想的一面,纠结在一起,特别拧巴,但有时候又特别顺畅。”
  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之后曾自筹资金拍过几部中小成本影片。“没前景,就扔那儿了,连个动静都没有。其实那会儿想拍电影挺难的,都是二三百万,也不是纯粹的市场运作,没有成熟的发行体制。”于是90年代末,管虎被迫转行做了电视剧导演。“那时候拍电影的去拍电视剧其实挺被人看不起的。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重拍电影的机会。”管虎将这段历程叫做“曲线救国”。
  大概在2005年,管虎无意中看到了陈铁军的中篇小说《设计死亡》。“当时里面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对‘共性谋杀个性’的阐释。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人,和大多数人不合。后来人渐渐成熟了,故事也在成熟。党同伐异不需要责怪,需要责怪的是自己磨灭了自己。”
  在当时电影市场还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管虎拿着《杀生》(即《设计死亡》的故事)的创意找了几家公司,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期间也有煤老板或者地产商愿意出钱,但管虎不愿意和不懂电影的投资人合作。于是《杀生》的故事在管虎心里一憋就是4年,直到2009年在台湾金马创投会上遇到了星美传媒集团董事长覃宏。
  在《杀生》面世之前,管虎于2009年推出了自己首部回归大银幕的作品《斗牛》。这部影片是管虎对于电影商业市场的初次试水,1100多万的票房已经让他惊喜。“其实开始是当成数字电影做的,都没想过能够上院线。”影片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品质让管虎又一次在业内崭露头角,他称自己为电影界的“老新人”。
  “其实我很‘主流’,从头到尾都很‘主流’,只不过‘貌似’被人排斥在‘主流’之外。我现在也在努力回归‘主流’舞台。”翻开管虎早期的电影作品,虽然弥散着青春叛逆的影子,和对现实社会感悟的自我表达,但从叙事手法和表现风格上却没有大多数第六代导演那种距离感。他执导的电视剧《黑洞》《活着,真好》等等更是努力将某些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普通观众的喜好相结合。
  迎合观众口味对于管虎来说并不是一种“妥协”。“我不是强迫自己商业,而是从根儿上就有这种东西,有讲故事的爱好,想给人家讲一个好故事。”相对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等还在坚持艺术路线的同代导演来说,管虎似乎是在一条不同的道路上同样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电影”。“其他什么商业性艺术性都是可以调整的”。
  同时,感叹“已经失去少年锐气”的管虎也有妥协。“主要是在制作上,比如资金、周期、演员档期等等,总是有种种麻烦,让人不舒服。其实我真的不喜欢参与影片宣传,但现在要考虑档期、片长等问题,还要配合片方接受各种采访、参加各种活动。”在从片场赶往电视台录制节目的路上,管虎一直在担心自己不善表达,最后自嘲说:“听说有人说管虎是个矮胖子,这次上节目正好让人看看我长什么样。”身高一米九零的管虎笑道。
  也许诚如管虎所说,他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拧巴”的矛盾体,一面坚持、一面妥协。即使在影片当中对于自由的追求也是布满荆棘的,也许也只有这样,《杀生》才是属于管虎的《杀生》。
其他文献
必须佩服好莱坞炒冷饭的功夫。当我们还在只能倚重于院线放映的“一锤子买卖”时,人家用一盘儿“回锅肉”便轻而易举地拥有了秒杀同桌全部新品菜肴的傲人资本。在这艘20世纪最著名的大船沉没事件发生一百年之际,凭借3D技术重装上阵,《泰坦尼克号》再度驶来。  15年过去,当年迷倒众生的正太莱昂纳多已变成一脸络腮胡的准中年大叔,曾因体态过于丰满而遭哂笑的温丝莱特也已奥斯卡影后加身。回看电影,每人都有一番记忆。1
期刊
《综艺》:你希望观众从《我11》中看到什么?  王小帅:我希望带给观众一种穿越式的观影体验。通过把那些消失的影像直接铺陈在银幕上,让观众回到几十年前,去重温一些或熟悉、或陌生的生活气息,捡起一些丢失的东西。  电影跟观众的情感沟通是必要的,在急速发展的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留下历史,电影创作或许能使某段历史从单一解释变得更丰富。这样一些电影的记忆会慢慢组成观众未来对真实历史的一种解读。我觉得目前市场
期刊
《综艺》:你希望《飞越老人院》传递给观众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张杨:人在步入老年后对自我的超越,比如如何面对死亡和疾病,怎么生存,怎么活着,怎么活得让自己高兴。    《综艺》:片子风格很有西部公路片的感觉。  张杨:我一直很喜欢公路片。原来做《落叶归根》时就很想尝试,只不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云南的山区,视野没有那么开阔,没能拍出那种感觉。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我们选景在内蒙的大草原,视野
期刊
《新闻1+1》  播出频道:CCTV-13新闻 节目类型:新闻评论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30  《新闻1+1》开播近四年来,栏目影响力不断扩大。2011年,作为央视新闻频道进一步提升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1+1》进行了一轮改版,成为央视新闻频道一档全新的高品质新闻评论节目。白岩松担纲主播,加上新闻频道报道网络的完善,节目的品牌和传播力提升明显。  《东方直播室》  播出频
期刊
从拍摄时的秘而不宣,到上映前的大张旗鼓,《匹夫》成功调动起了大多数人的观影欲望。这其中,物料的投放居功至伟,几组海报和预告片以独特的风格和远超国片一般成色的设计水准先声夺人,一时间气势无两。海报上那句宣传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也够酷够炫,够嚣张。  影片据说最早叫做《时空地道》,几经波折,最终选择了《匹夫》这个霸气外露的名字。片名的几番更迭暗合了影片混搭的类型气质。按照导演杨树鹏的初衷,
期刊
“电影本身的质量、口碑固然很重要,但要想获得商业成功,很多时候还要看怎么推广。”   在这批年龄相仿的导演中,张杨被视为“媒体最容易打交道的导演”。 与两年前《无人驾驶》上映前相比,张杨略显憔悴:“本来现在应该创作新的剧本,但为了配合《飞越老人院》的上映,这半年的计划全部推后了。”  “又两年过去了,大家都有很大变化,不仅是我,还有整个电影业,包括观众。”谈起电影、市场和观众,张杨都显得比以往更加
期刊
“请台里把高手调给我。”在天视卫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被台领导问及有什么要求时,天津卫视频道总监、天视卫星传媒总经理孔令泉如此作答。  上级领导很快满足了孔令泉的要求。大剧专家刘郡,广告高手胡春凌,这些在卫视频道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全部在天视卫星公司委以重任,成为孔令泉有力的左膀右臂。  公司成立伊始,天视卫星就面向社会网罗优秀电视创作团队,开发制作一系列全新栏目,为频道与节目制作注入了新鲜的
期刊
“对很多新导演来说,缺的永远是机会以及市场的认可,所以《匹夫》这次与光线影业合作,在宣发上下功夫,为的就是在市场上‘发声’,打出名头。”    戴墨镜、叼香烟、头微侧——这张黑白色调的照片被杨树鹏用作自己的微博头像,活脱脱一股文艺青年范儿。再看其个人标签“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及时不时发的微博如“少马赠我老马扇,不羡古人不羡仙”都透着“文艺”气息。在光线传媒等候采访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与记者聊
期刊
时间划过2012,似乎注定要发生些什么。中国内地的卫视格局正在上演一场戏剧化的反转。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卫星电视一家独大的僵局开始松动,排名前十的卫视重新洗牌:电视“湘军”不再稳居“头把交椅”,强势卫视群雄竞起,收视率一路“咬”得很紧。  天津卫视,无疑是在激烈的卫视竞争中占得先机成为了佼佼者。  三年前的天津卫视并不起眼,全国收视排名位于前十之外。2012年上半年,
期刊
大剧为先  “大剧为先”战略是天津卫视取得高收视的保障。“只要是在全国有影响力有口碑的大剧,无论什么类型,公司都尽力想办法购进,并在卫视平台播出。”在天津电视台节目购销中心主任、天视卫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郡看来,从新《水浒传》《悬崖》再到《心术》,无不体现出大剧策略的力道。为打造中国大剧平台,天津卫视于2011年重金购买新版《水浒传》,开启大剧营销新时代;并与赵宝刚深入合作,领衔《男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