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生态食品等方面的研究都相应获得了突破,在此背景下,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就生物科学来讲,其不断发展需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讲,需要对生物基础知识进行认真学习,并且形成相应的创新能力,增强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物课程;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18-01
在新形势下,生物基因、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都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新兴产业,并且在行业当中占据制高点。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人才。
一、培养学生求知精神
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在积累和沉淀中逐渐形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不能因为一时热情和兴趣,而是需持之以恒、乐于追求、不断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有较大收获。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之前进行了三十年的观察与积累,最终才形成著名的医药著作,高中生在学习时应该以此为榜样,这样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增强,获得较好学习效果。
二、勤于开展实验
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好帮学生打开科学的钥匙,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创作的源泉。很多新作品的产生,都需要经过多数实验,并且对实验进行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观察实验、培育实验、解剖实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使学生逐渐深化对概念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多数学生在初期实验时会感觉到比较好奇,长时间进行下去,实验次数逐渐增加,或者是经常将一个实验重复多次,往往会使其在学习中产生厌倦心理,渐渐丧失对实验的兴趣。同时在进行一些解剖实验时,由于是活体实验,很多学生不敢下手,在此过程中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优秀实验案例,使其形成对实验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如童第周由于经历了无数次的青蛙解剖实验,创建了实验胚胎学。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就高中生来讲,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远远不够,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形成对知识的搬运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应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形成,能够对问题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同时也敢于将自身的问题提出来,积极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当教师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时就对其进行当场回答,当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就在课后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中产生。如生活中会出现内部是黄色的西瓜,一些具有生活常识的学生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内部是黄色的西瓜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当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他会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出现的内部是紫色的火龙果、颜色是白色的草莓等。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而生物学科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多彩,同时研究的对象也比较多样化,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动物和植物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也能使学生在学习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当学生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时,就会形成自主意识,进而获得一定收获。例如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母鸡在下蛋之后为什么不能让小鸡直接破壳而出,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孵化?通过这种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相应创新意识,并实现創新能力的提升。
五、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在生物学领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有在深入学习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水平,以及其在学习生物时的主要动机,然后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提供相应动力。如细菌说的产生是由于巴斯德受到了外科医生在手术时比较重视细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动力的获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习求知欲、探索欲、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这主要是由于在生物课程当中有很多趣味性和现实意义较强的知识,如生活中的花草能够起到对空气净化的作用,病毒、细菌等和医学知识紧密相关。为了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较大程度提升,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实现教学多样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QYLX[2018]193。
参考文献:
[1]宋治冶.生物课程对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4):164,166.
[2]徐美琴.初中生物综合实践学习体验式学习课例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36.
关键词生物课程;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18-01
在新形势下,生物基因、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等都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新兴产业,并且在行业当中占据制高点。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人才。
一、培养学生求知精神
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在积累和沉淀中逐渐形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不能因为一时热情和兴趣,而是需持之以恒、乐于追求、不断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有较大收获。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之前进行了三十年的观察与积累,最终才形成著名的医药著作,高中生在学习时应该以此为榜样,这样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增强,获得较好学习效果。
二、勤于开展实验
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好帮学生打开科学的钥匙,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创作的源泉。很多新作品的产生,都需要经过多数实验,并且对实验进行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观察实验、培育实验、解剖实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使学生逐渐深化对概念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多数学生在初期实验时会感觉到比较好奇,长时间进行下去,实验次数逐渐增加,或者是经常将一个实验重复多次,往往会使其在学习中产生厌倦心理,渐渐丧失对实验的兴趣。同时在进行一些解剖实验时,由于是活体实验,很多学生不敢下手,在此过程中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优秀实验案例,使其形成对实验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如童第周由于经历了无数次的青蛙解剖实验,创建了实验胚胎学。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就高中生来讲,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远远不够,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形成对知识的搬运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应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形成,能够对问题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同时也敢于将自身的问题提出来,积极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当教师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时就对其进行当场回答,当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就在课后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中产生。如生活中会出现内部是黄色的西瓜,一些具有生活常识的学生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内部是黄色的西瓜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当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他会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出现的内部是紫色的火龙果、颜色是白色的草莓等。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而生物学科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多彩,同时研究的对象也比较多样化,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动物和植物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也能使学生在学习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当学生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时,就会形成自主意识,进而获得一定收获。例如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母鸡在下蛋之后为什么不能让小鸡直接破壳而出,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孵化?通过这种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相应创新意识,并实现創新能力的提升。
五、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在生物学领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有在深入学习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水平,以及其在学习生物时的主要动机,然后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提供相应动力。如细菌说的产生是由于巴斯德受到了外科医生在手术时比较重视细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动力的获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习求知欲、探索欲、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这主要是由于在生物课程当中有很多趣味性和现实意义较强的知识,如生活中的花草能够起到对空气净化的作用,病毒、细菌等和医学知识紧密相关。为了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较大程度提升,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实现教学多样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QYLX[2018]193。
参考文献:
[1]宋治冶.生物课程对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4):164,166.
[2]徐美琴.初中生物综合实践学习体验式学习课例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