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o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思品课的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近几年来,本文作者不断在教学中摸索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与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作者在此具体谈谈在思品新课程中教师如何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如何结合学情进行巧妙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信息资源 开发 整合与利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就其空间分布而言,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三种。这里指的课程资源主要是信息化的课程资源。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师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垄断教学资源,尤其是在很多学校已经建成校园网的情况下,学生也开始占有信息资源,享有自主学习空间。他们对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占有和思考比以前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甚至在创造性方面会超越教师。课堂上的教师地位收到极大的挑战,心理面临更大的压力,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开创新局面,否则就会从知识上受到学生的质疑,甚至无法说服学生接受新的理论。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很多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有的学生私下告诉我,思品课上听不听没有什么关系,反正只要考试的时候会扯就行了。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上跃动着时代的气息,奔涌着青春的潮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需要将信息资源和思品课程紧密结合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平时关注生活,积累备课素材
  自从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在课堂上应用以来,教师多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几年来,我一直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新课程理念,不断积累有关思想品德课的信息资源。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信息资料。
  例一:在准备九年级人教版第三课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我想: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巨变,以及发生巨变的原因呢?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国庆60周年阅兵》的视频,并将视频进行剪接,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集中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上课时,雄壮的音乐伴随着遒劲的解说,学生的激情溢于颜面。
  2.留意国家大政方针的内容,关注世界新闻热点问题,积累相关时政资料。我一直鼓励学生观看新闻栏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例二:玉树地震的消息一传来,我立即行动起来,搜集灾区的受灾、救援情况,并在每节课上利用2—3分钟的时间作一个简要的通报,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发生的事件和政府的努力,增强爱国情感,结合课文理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具体的小事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至今,我已制作了初中多数课文的课件。每个课件中都能够体现最新的时政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窗外的大事。
  二、整合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程信息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本土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师生互动活动中的资源创新、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整合资源、制作课件时要关注的几个方面。因此,我在课前制作软件时,除了深刻研究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配套图册、练习、教师用书等外,还注重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知、能、情、意)、兴趣爱好等,然后整合所搜集的信息资源,制作出可操作性强、利于师生互动的课件。
  1.钻研教材学情,把握重点难点。
  例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在第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当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骗局泛滥,自己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侵害,并初步具备了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但是,初一的学生只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辨别和防范。而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也往往慌乱,不知所措,甚至不会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习得,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此基础上,这一框从三个层面为中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提供了指导方法:一是事前要有警惕性;二是在发生侵害时要用智慧,学会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来保护自己;三是侵害发生后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以此确定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我完成这两大目标是用通过七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动漫人物喜羊羊和灰太郎,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学生参与游戏的活动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2.过程逻辑严密,气氛亦张亦驰。
  例四:人教版九年级第十课第四框《拥抱美好的未来》,课文中的三个知识乍看上去是很零散的,分别是创新精神的作用、团队精神的意义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但是我通过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将资源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并把三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自1970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的评价,切入到“神舟七号”得以成功发射的原因是什么,引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挖掘教材,启发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紧接着展示“神七”航天员们团结合作的身影,组织学生思考成功发射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在感染力极强的图片提示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并根据课文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此时我继续展示图片,不仅仅是这三位航天英雄团结合作,全国上上下下十几亿人民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为这次的成功发射添砖加瓦,也可以说,这是全国人民团结合作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由为之感到骄傲、自豪。这里出现了一个情感上的小高潮。我继续深化,启发学生说说怎样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我再出示课件,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了航天员们自从被选上之后必须学习的几十门课程。有些课程名字我们都没有听说过,更何况是研究学习呢?在材料的影响下,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航天员们背后的艰辛,而且理解了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从现在做起,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在期望中结束,学习在感动中延续。这种效果如果没有信息资源的辅助,仅靠教师苍白的言语是达不到的。
  三、联系学生情况,开发运用资源
  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是最切合教学的资源。因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教学资源是包含教学智慧的“活”资源。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因“课”而异的备课活动。但是课堂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时间、空间、人物、事情等)中发生的,换一个情境,一切随之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有目的地关注社会,搜集并积累资源,建立属于自己的小资源库。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既然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课文中理论的指导,思品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生活。
  例五:人教版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内容不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身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课文理论性比较强,文字叙述抽象,很不具体,以前我上这一课也是照本宣科。当看到我设计的课件时,学生很惊奇,原来这些活动就在自己身边。我搜集了类似捐款、春蕾计划、绿化、村镇普及的医疗所、“手拉手”活动、“送温暖”活动等图片,一一展示,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趁机指出:“这就是传说中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将这些活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对国家建设的作用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所有的理论都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说是正确的,所有的决心只有化为行动才能说是素质的提高。当我让学生观看随地大小便的图片时,他们在嘲笑,因为他们不会这样做;当我把随地乱扔垃圾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时,他们沉默了,因为他们也在这样做;看到清洁工人顶着烈日、冒着寒风在清扫路面的图片时,他们沉思了。我问他们有何感想时,多数学生表示:以后不会乱扔垃圾了。在小结图片中,美丽的大花园中鲜花朵朵,学生明白,精神文明的大花园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建成。
  可见,将思品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文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自觉认真地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思品的方法,受益终生。
  “教育是一门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学就是要不断探究,不断创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新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前景广阔,因为信息资源深受学生欢迎,数字化课程资源很好地契合了思品学科特点。你若善于开发、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就能体验到教育生命的乐趣和价值。
  
  (作者系安徽省繁昌县荻港初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史铁生在其散文《我与地坛》中对充满哲理的对于人生与痛苦的探索的心路历程,指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即人生而在苦难中顿悟与涅槃——找到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心路历程    一  既然死是在想通后无需再说的事,那便毋庸费神,对彼岸的悬搁意味着对此岸的尊重。  ——海德格尔  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与
摘 要: 通过分析《蝴蝶君》中被遮蔽的女性性别扮演和西方强势传统及其后所代表的东西方权力关系,本文作者对《蝴蝶君》“解构”或“不完全解构”等定论作出强烈质疑,并且认为剧本真正具有的是“伪解构”本质,不仅加重了西方对东方的固有偏见,而且是东方主义在新时代依旧顽强的体现。  关键词: 《蝴蝶君》 遮蔽 女性性别扮演 伪解构    一、引言  归置于当代中国的具体文学场景,一个特殊现象不能被忽视:文本言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在细节上下功夫,遵循“小步轻迈,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具体探究了这个思路: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务实基础;注重比较,触类旁通;注重迁移,融会贯通。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 朗读 积累 比较 迁移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文言文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可以让我们学习古人形象严谨的思辨能力
摘 要: 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一直是评论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卡夫卡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孤独、抑郁、困惑、徘徊、虚无和荒诞是他的主要艺术风格。《城堡》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更是体现了这些艺术特点。小说中的K经历了人生的荒诞,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在荒诞的现实中,卡夫卡表现的不是绝望而是在绝望之中追寻希望的勇气,本文从分析荒诞入手研究卡夫卡,去探寻主人公在绝境中挣扎与奋起的勇气,这一具有浓厚悲剧色彩
摘 要: 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一生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抗争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从而揭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思想,同时也表明女性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  关键词: 小说《红字》 海丝特·白兰 女性主义 自由 抗争    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创生性教学理念,本文从创生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怎样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进行创生性教学等方面,对创生性教学理念进行诠释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创生性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新课程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变革,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益,是教学实践者成功的标志。创生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创生
摘 要: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是“虚实”章法之理,虚实运用于中国山水画中,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空灵之境。虚实与空白不论是在中国山水画中,还是在山水壁画中,都使艺术家主观创造性得以自由发挥。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虚实 现代山水壁画 气韵    一、中国山水画中“虚实”问题的回顾与探析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哲学画,它探索和表现的是人心灵内部的信息,是人心与物理的契合,是一种内在美的显现,画家借江山
摘 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登文坛的才女凌叔华,以其创作领域的独特,风格的素淡蕴藉,颇为当时一些作家所重。及至三十年代,虽创作数量渐趋稀少,但在质量上却并未减色。从《无聊》、《心事》中对人物心理叙述技巧作了有益的尝试,到翻译自己的作品发表在英文刊物上,及至与异国的伍尔夫笔墨传香,建立起书面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观点和创作理念的交融和碰撞中创作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古韵》。本文以《古韵》为中心,并联系其在3
摘 要: 李白的抒情小赋无论在他个人的创作中,还是在整个唐代赋作中,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李赋独特的原因及其抒情小赋情切感人的创作技巧,与其文章意象的熟练运用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了李白抒情小赋中的若干意象,并结合李白的诗作加以分析,论述其抒情小赋中的惜春悲秋意象。  关键词: 李白 抒情小赋 意象    学人论者谈及赋作,往往以汉赋为大成,谈到唐赋则不以为然,明人李梦阳甚至说出“唐无赋”①这样激烈绝对
摘 要: 学习型组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并且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本文试图从解析我国目前学校组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恰好又能很好地克服这些问题出发,揭示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我国学校组织变革走向学习型组织的必然性。  关键词: 学校组织变革 存在问题 学习型组织    一、学校组织变革的内涵  什么是学校组织变革?学校组织为什么要发生变革?在了解学校组织变革之前,我们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