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来说,作为科学教师不仅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究,通过探究,制定出一套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还需要从现有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作为小学学生,更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培养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认真分析科学问题,不断地增加自己科学学科具体知识的储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一、创设鲜活的情境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是科学教学创新的起点。在从事科学教学的16年中,我尝试用创设鲜活的情境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之旅。例如,我在教《植物的花》这一课时,首先我用踏春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等)导入,同时还展现由于季节而见不到的植物的花的图片(黄瓜花、百合花、南瓜花等),我因势利导: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植物的花,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思维就像开闸的洪水,学生寻求为什么的那种急切的求知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这一情境创设中自行感知了花的美丽,并提出“花的内部结构都一样吗?”等各种各样很有价值的问题。可见,情境创设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学习的探究点,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环节。
二、设计多样活动
1.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学生体验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这是新教材创新的核心。在自行探究中,教师不再是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当主角,把学生推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沿,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课前布置学生到田野、菜园或山地采集一些土壤。上课时学生带来的土壤各种各样,有红色的、黄色的……课堂上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骄傲的神情,看谁搜集得多。一上课我顺势问:“大家带来这么多的土壤,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土壤的种类很多。”“我发现土壤中的物质不一样。”“我发现土壤的颜色不同。”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各组能否用已准备好的器材,验证这些土壤中主要含有那些物质?”我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检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做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精讲点播、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的思维伴随学生的思维而流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自身的发现到自觉的探究,在体验中发展能力、丰富知识、开拓创新。
2.注重学生实践,关注学生未来
小学科学教材的每一课,都设计了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的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发明创造,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有的作品很粗糙,可我还是以饱满的热情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就更爱动手、爱动脑,促进了小学科学的创新进程。
三、巧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漲,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教给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局限,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应先准备鼓、橡皮筋、塑料尺等能发声的物体,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进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五、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是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直观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月球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月球的图片,在观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内容,在观看之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观看之后有什么感想吗?”有的学生说:“我了解到了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卫星。”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能反射太阳光。”这样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提高了对月球的认识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画面。
六、结语
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祥云.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4):76-80.
[2]田育丰.新技术及新工艺对建筑外装饰工程的影响[J].大科技,2016(11):301-302.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一、创设鲜活的情境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是科学教学创新的起点。在从事科学教学的16年中,我尝试用创设鲜活的情境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之旅。例如,我在教《植物的花》这一课时,首先我用踏春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等)导入,同时还展现由于季节而见不到的植物的花的图片(黄瓜花、百合花、南瓜花等),我因势利导: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植物的花,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思维就像开闸的洪水,学生寻求为什么的那种急切的求知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这一情境创设中自行感知了花的美丽,并提出“花的内部结构都一样吗?”等各种各样很有价值的问题。可见,情境创设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学习的探究点,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环节。
二、设计多样活动
1.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学生体验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这是新教材创新的核心。在自行探究中,教师不再是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当主角,把学生推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沿,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课前布置学生到田野、菜园或山地采集一些土壤。上课时学生带来的土壤各种各样,有红色的、黄色的……课堂上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骄傲的神情,看谁搜集得多。一上课我顺势问:“大家带来这么多的土壤,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土壤的种类很多。”“我发现土壤中的物质不一样。”“我发现土壤的颜色不同。”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各组能否用已准备好的器材,验证这些土壤中主要含有那些物质?”我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检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做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精讲点播、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的思维伴随学生的思维而流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自身的发现到自觉的探究,在体验中发展能力、丰富知识、开拓创新。
2.注重学生实践,关注学生未来
小学科学教材的每一课,都设计了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的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发明创造,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有的作品很粗糙,可我还是以饱满的热情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就更爱动手、爱动脑,促进了小学科学的创新进程。
三、巧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漲,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教给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局限,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应先准备鼓、橡皮筋、塑料尺等能发声的物体,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进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五、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是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直观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月球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月球的图片,在观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内容,在观看之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观看之后有什么感想吗?”有的学生说:“我了解到了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卫星。”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能反射太阳光。”这样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提高了对月球的认识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画面。
六、结语
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祥云.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4):76-80.
[2]田育丰.新技术及新工艺对建筑外装饰工程的影响[J].大科技,2016(11):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