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对学生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一课为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情境创设多元化、训练过程简约化、教学活动合作化等优化措施,以期为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
  一、 引言
  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教育界的学者与专家,也在不断探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创新都是我国教育中最为缺乏的内容,作为国家兴旺以及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必须将创新融入到各科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对学生后期的整体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情景创设多样化,提升小学生思维创新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数学本身的枯燥性、单调性等特点,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所以在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品质之前,一定要通过一定办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创设的办法,实时、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使相关知识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例如,在“分饼”这一课当中,在课堂导入部分,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依据,构建一个西天取经路上的“分饼”故事。假设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晚上露宿在荒郊野外,晚饭只有之前剩下的5张大小一样的饼,需要平均分给师徒4人,“同学们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吗?”
  在情境创设之后,正常情况下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纸张制作圆纸片代替故事当中的饼,通过画、剪、分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会“分饼”的思路与具体过程,从而在小学生有主动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与内化记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个性化教学不断推动,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也要逐渐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从“生本”的角度出发,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热情。
  三、 训练过程简约化,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训练过程的简约化十分有必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倾向于对教学内容做一系列的铺垫,包括提前为学生调整学习思维、合理设置知识生长点、培养学生兴趣与发展能力等,便于学生更加流畅的思考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放弃主动思考,从思想上过度依赖教师。
  例如,在“分饼”这一课当中,教师设计了西天取经的故事背景,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设置由简到难的限制情境,如“悟空化斋化到4张相同的饼”、“八戒化到1張饼”、“沙僧划到3张饼”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展开方式,铺垫过程大约就要用15分钟左右,最终才能顺利得出5张饼的分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产生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意识与主动探究的勇气,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就更难入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前面的铺垫全部省略,最大程度简化教学过程,直接出示问题情境,让学生尽情发散思维,主动、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四、 教学活动合作化,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话,由此可见,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要重视动作与思维的联合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对合作学习也要提高重视,借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在“分饼”这一课当中,圆纸片制作、画一画、剪一剪、分一分都属于动作引导思维的相关环节,此后,要进一步设置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对一个新知识或新事物的认识,思考过程如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学生在交流环节依据此流程进行讨论,应按照这一步骤,进行讨论结果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如“每个人分到多少饼?”,学生回答每人1张加14张;继续提问“为什么分这么多?”学生对思考、讨论过程进行阐述,即每个人先分到1张完整的饼,在将最后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1份,就是14张,所以最后每个人得到的饼就是1张加14张。在小组学生完成展示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生成“这是什么分数”的疑惑,由此引出新的分数形式——带分数;进而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带分数的书写与读法。之后,为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还要继续询问,“还有别的想法吗?”由此引出将5张饼,每一张都平均分成4份的分法。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分饼”一课为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明确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完善。通过相关策略的顺利执行,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相关教学内容,同时具备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相关知识内容当中,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与总体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莉.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现状及对策——以YC市YF小学六年级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
  [2] 顾建忠.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作者简介:
  官水萍,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学会感恩的方法与途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588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探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师生互动  一、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
摘 要:“少教多学”是新理念,也是新型的课堂模式。文章主要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多给学生“读”的时间、多“思”的时间、多“悟”的时间、多“自主”的学习时间等四个方面,探讨“少教多学”开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实践策略  “少教多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讲视域下的主要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模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交流等,让学生在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运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教之教”的教育思想,能够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一定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这对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不教之教”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对叶圣陶先生“不教之教”思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
摘 要:《山和海的书信》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知音”的童话,它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山和海互相景仰的事实,山仰慕海,海仰慕山,惺惺相惜,表達了朋友之间的情感。不论是山给海的来信,还是海写给山的回信,写法上非常相似,都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只有全面地关注对方,真心地喜欢和欣赏对方,才能遇到真正的“知音”。以下是我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 
摘 要:在傳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采取机械演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由此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变得异常枯燥、乏味,学生不但不能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更无法获得音乐演唱技能,甚至一些学生在枯燥的氛围中久而久之会对音乐学习丧失兴趣。由此,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有价值的音乐知识。由此,我在组织初中音乐教
摘 要:伴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育教学新时代。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是初中学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如何科学测量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如何充分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引领功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新方向;新要求  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學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科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渗透实验观,让学生有实验可看,有实验可做,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
摘要:教育的艺术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本文从“尊重、真诚、借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只有家长充分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才会从心里乐于和教师沟通;“真诚”是沟通成果的巩固,家长从教师的沟通信息中捕捉到教师的沟通其实是对孩子的关注,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借力”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成果,教师的工作一旦获得家长的认可,他们也一定乐于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参与到
摘 要: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凝聚家长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也是班主任的基本功。老师和家长配合密切,可以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家校;有效;沟通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堂,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就业指导课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本文对天津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该校就业指导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