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娅:将改革进行到底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4年央视《新闻联播》在头条推出近5分钟专题报道以来,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下简称“谢小”)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小梅花课程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么,谢家湾小学的品牌内涵是什么?其改革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实践经历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影响?谢小模式能否复制推广?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一起聊一聊学校品牌的那些事儿。
  谢小一直在接受考验,但改革碰上了一个好时代
  《学校品牌管理》:谢小这一品牌可以说是课程改革带来的。我听说你们走得很艰难,能否谈谈这些年具体经历了哪些?
  刘希娅:我们的改革一直在接受考验,还随时可能被叫停,但我们碰上了一个好时代。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力推改革,这给了我们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即使这样,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很大的压力和冲击,特别是2013年和2014年。当时,我们的改革全面推向社会,却因自编校本教材触及到了很多固有利益,如教辅、教参、教案、补课机构课程模式等,原有的链条都被打乱了,加上家长们的矛盾心理。2014年初有300多名学生家长通过网络、传单、投诉等方式表达对课程改革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一时之间狂轰滥炸,争议很多。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凡更有利于孩子们终身发展的课程,都应该坚持下去,不应该被相关利益群体不科学的意见所左右。
  前些日子看到人民网发的一句话——“人宁愿负重前行,也不要苟且偷生”,我觉得特别好。我们做教育的,明明看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过于强调学科独立、过于依赖“讲练背”的传统模式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地方、校本课程更有针对性,真正补充国家课程,促进国家课程更好地落地。补充国家课程是地方和学校的基本职责,我们不能因为国家统一的课程,就推掉自己身上研发地方、校本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很多人认为课程是国家统一管理的,你给我什么教材,我就教什么,甚至连教法都是按照统一购买发放的教案教学的。但学生是有地区、校情、个体差异的,这不是因材施教所倡导的,也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学生不负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教育时,要“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是我们的根本”,倡导“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要在教育的管理机制、评价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上要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小学校长,我们不能再回避教育上的问题了,必须得面对现实,探索更为科学的路径!
  改革总是历经各种阵痛的。事实上,我们这学期开学也不平静,因为很多人借着“统一使用部编教材”鼓动、利用一些家长通过网络造势、施压,全盘否定我们的课改。经过法制部门深入调查才知道,因为触及到了一些相关利益群体利益,他们通过补课机构、微信传播等方式向家长们散布了“通过补课机构观察:谢家湾小学的孩子成绩是最差的,考试成绩最差,基础最差”等谣言,引起家长恐慌,意在逼迫学校回到一个模板照本宣科的老路中去。
  《学校品牌管理》:谢小的学生成绩到底如何?好,还是不好呢?
  刘希娅:重庆市评估院和九龙坡区进修学院质量评价中心每年都有先进科学的质量监测,谢小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都是领先的,且非常稳定。
  《学校品牌管理》:您在前面提到“碰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想了解当地政府对谢小的课改持什么态度?
  刘希娅:一所学校能够将课改坚持下来,且取得成功,这绝对不是偶然的。除了学校自身的坚守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环境的支持。
  其实,在谢小这么多年的节骨眼上,重庆市教委和九龙坡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担当,让我们很感动!不管学校处境多艰难,市、区各级领导都鼓励我们坚持下去,并明确地对家长说“你们不喜欢这个学校,可以转学”。
  今年9月统编教材推行以来,我们面临巨大的压力,但重庆市教委的态度十分坚定,说“你们有选择校本教材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第一,谢小的改革既然让学生发展得这么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第二,谢小的课改,区委、区政府也会坚定不移地支持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强的担当精神!
  为何谢小的孩子那么阳光自信?因为坚守孩子的立场
  《学校品牌管理》:全国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了,为什么谢小还要使用自编校本教材?
  刘希娅:今年暑假我去了十几个城市讲课,有一万多人问我:“教材都统一了,你们干嘛还加班加点地研发课程?拿着(教材)照着念、照着教,不就完了?”在我看來,如果一位校长或老师没有课程意识和课程研发意识,没有课程的校本化、班本化和生本化实施过程的意识,是不科学的。
  也曾有专家问我,全国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了,你还要用自己的教材,这不是对着干吗?我说,那说明很多人不了解我国的课程管理制度,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首先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共占20%。我们九龙坡区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各级领导也鼓励我们进行基层探索,所以,我们结合学校“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学校文化,将地方、校本两级课程融进国家课程,形成新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它所发挥的作用就远远不止20%。
  需要注意的是,区域、校情的差异性不可忽视。既不应拿统编教材作借口,放弃研发课程的义务和权利,也不应拿统编教材为盾牌,狐假虎威地、狭隘地限制研发课程的权利和义务。
  孩子们都是独立的有个体差异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体质和兴趣,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也要根据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甚至具体班级的情况来因材施教。这个因材施教的过程,就注定了国家课程必须经历校本化实施过程。任何一门课程,没有校本化实施,单是照本宣科怎么行?
  举个例子,如果教材中出现“下雪了,我们出去打雪仗吧”,那海南的孩子怎么办?海南的孩子们说“外面阳光灿烂,我们出去拾贝壳吧”。   具体到谢小校本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依据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来研发的,保证了课程标准不降低,课程内容不减少。同时让统编教材、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得更扎实,如大量地补充了传统文化内容,甚至原文摘录习总书记的部分讲话,与当前的时代背景较好地融合起来;第二,它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研发主动性,让三级课程避免了交叉重复、各自割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这样的融合,减少了无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故我们一直坚持上午主要集中完成学科课程,下午全部是个性化、综合化的社团活动和专题活动。可以说,我们的自编校本教材不仅让国家课程得到落地,而且更契合孩子们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效果也更好。
  《学校品牌管理》:负重前行需要莫大的底气和勇气。
  刘希娅:我们之所以能坚持过来,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同时又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老师们都相信我们的课程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为不同层次、不同潜力和发展方向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谢小的老师是一支很了不起的队伍,没有一个老师在困难面前退缩。
  我们坚持一条,落实“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教育方针,尊重孩子的发展,并坚持怎样对孩子好就怎样做。这就是我们的坚持,也是我们大胆探索的原因!因为我们相信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
  我们坚持不和补课机构合作,近十年来没有老师参与有偿家教。九龙坡区的领导们明确指出,谢家湾小学的任务就是负责课程研发,去研发对孩子越来越好、越来越科学的课程。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到这个方向是对的。
  坚守孩子发展的价值取向,我觉得这一点太重要、太珍贵了。
  用自然班代表谢小
  《学校品牌管理》:谢小的课改是否已到达了最佳状态?
  刘希娅:永远没有最佳状态,永远在路上!因为孩子们在变,每一年的孩子都不一样,每一个时代的孩子都不一样,没有终点,必须与时俱进。
  其实,教育就应跟进时代,要最敏锐地去捕捉时代变化,然后才能预测那些可能面临的改变,提前帮助孩子准备好应对的关键能力和素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预测未来、感知未来,然后敏锐地捕捉时代最强音。
  《学校品牌管理》:衡量学校品牌的关键还是看其学生的发展情况。谢小的孩子在十几年后将走上社会,您预测那个时候的他们应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
  刘希娅:“六年影响一生”,谢小希望通过这六年的努力可以影响学生一生。
  首先,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我希望从谢小毕业的孩子都不是负能量的生产者,而是正能量的源头和传播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是生动活泼、积极上进的,也是热爱生活、自信阳光的。
  第二,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从谢小毕业的孩子都能够阳光自信,这需要一些历练,所以我们在课程里提供了很多跨界、跨年级、跨类型的交互实践与学习机会。这些实践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帮助他们与外部世界合理地连接、融合起来,社会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关注和引导,避免他们产生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第三,要有必备的能力和关键素养。这就需要学校尽量在课程中去补充。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近200个可以尝试的项目,让他们每学期选一项,小学12个学期至少能够选择12项,如击剑、棒球、合唱、舞蹈等。在选择过程中,引导他们逐渐去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学会理解与接纳。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发表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来做主。作为一所学校,就要为这些能力的实现提供可能,不能纸上谈兵地去教学生,必须提供课程支撑。
  谢小特别注重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辩论课开得特别好,这也是谢小的数学成绩历来都是第一名的原因。另外,我们特别注重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因为了解、好奇,但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推卸责任,找借口、绕着走。而我们则希望孩子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即先面对,再解决。
  第四,要有强壮的身体。谢小特别注重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必须掌握国编操的基础上,每个班都创编了自编操。每个班有两三套,甚至很多套自编操,学生们对这套操有感情,由此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和初步的技能。待四年级后,谢小的每个学生基本拥有一到两项体育爱好。
  第五,要有基本的艺术修养。我们大量地以自然班为单位,让其代表谢小到区里、市里参加比赛,经常拿下第一名。我们现在淡化了校队概念,合唱、自编操、诵读等活动全部以自然班的方式参与,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合唱、棒球等项目都有校队,都是当地冠军。因为我觉得代表谢小的更多不是校队,而是自然班。
  谢小的一切改革实践,都是从适应孩子未来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这就是我们的课程观。
  谢小给我国基础教育的改良提供了借鉴案例
  《学校品牌管理》:谈到学校品牌的辐射力,您认为谢小对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希娅:我们不敢说引领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但至少我们为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改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案例。2017年11月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原主任田慧生再次走进谢小,他说: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抓住了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是全国最彻底、最系统、最全面的课改,虽然是艰难的,事实证明也是成功、可行的,谢家湾小学做了中国教育未来30年想要重点做的事情。
  第一,十年前,谢小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校园文化曾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那时候,很多着手校园文化建设的校长会考虑到谢小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从2009年开始,通过课程整合、课程融合,谢小唤醒了大家的课程意识。我们的改革是系统全面的深度变革,不是基于某一个学科进行。例如:我们在语文教学里倡导的先学拼音再学汉字、分散学拼音、先学认字再学写字、拓展阅读等教学方式,2015年由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我校校本教材《语文漫道》就充分呈现并投入使用了。在2016年出版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里和今年的部编语文教材,都看到了同样的教学思路,这证明我们的改革经验和做法是有价值的。
  第三,现在全国都在推广学生社团,我们是在8年前就已拥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團,且这些社团不是校队,尽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8月新闻联播还报道了我们的社团活动。
  第四,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动力系统建设。近十年来,谢家湾小学教师基本没有职业倦怠,完全没有有偿家教和补课现象,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和优秀的师德师风,自发地进行深度教研,研究时间是上课时间的5倍,8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有价值。
  学习谢小,首先要想明白什么
  《学校品牌管理》:近几年到谢小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大家最想了解的无非就是谢小模式能不能学?谢小品牌能否复制推广?您是怎么考虑的?
  刘希娅:可能首先要基于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价值取向,全面系统地理性思考,对已有的学校状态进行评估,客观科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突破口。也要自问:为了孩子的利益,我们能否扛得住?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担当?如老师们、家长们反对或困惑,我们能否引领和引导?
  改革必然有阻力,有不少人劝我放一放或停下来。其实,改革只要一方面落实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一方面坚持了学生立场,两者相结合就应该坚持到底。
  《学校品牌管理》:或许有人会说“我们的资金和师资不足,学不了谢小”,您对此怎么看?
  刘希娅:我觉得这和资金没关系。谢小就是一个区属学校,课改靠的不是经费,而在于对孩子们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坚守,改革的勇气和担当,在于科学的改革方向和策略,当然也在于校长课程领导力。
  我们曾经的师资基础也不是重庆最好的,关键还在于校本化培养。再好的教师队伍基础,如果校本化培训不力,也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我对队伍培养非常有信心。课程改革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载体和平台,尤其是自编校本教材对老师的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是一个巨大考验。老师们在专业上信赖校长,校长也要带给老师专业成长的安全感。
其他文献
命名几栋楼,建几座亭子,搞一个喷泉,校园文化建设就有模有样了?  低头弄概念,大声喊口号,高高贴墙上,学校文化建设就成体系了?  10月底,本刊在天津市进行“百城百校”采访活动时,有教育专家反映当前一些学校乱搞文化,招摇过市,还自称“有品牌”。  脱离核心要不得  有人说,构建学校品牌是每一位校长的理想,而学校文化是达成品牌的标志。“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达成,通往理想的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可是,有些校
期刊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就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是一个可以让儿童期待向往的节日。可近年来,每到儿童节,小学、初中甚至幼儿园组织的文艺表演,让不少孩子感觉太烦、太累,甚至直呼不要再过儿童节。儿童节的慶祝方式已经逐渐脱离了其本质。  查阅文献,设立儿童节的初衷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
期刊
县城学校的发展,如果只着眼于所处的县城,视野就太窄了。教育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学校的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终落在课程这块基石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优化校本课程,让教育教学有自己的平台。  深化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  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国家课程是基础课程,是保底工程。学生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还需“改善生活”,即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立“补充营养”,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期刊
面对这样一所备受瞩目的名校、这样一位闻名遐迩的名校长,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点不知所措了,总感觉用尽全力也很难写出其精髓和面貌。  細细算来,此次专访已是我和希娅校长的第四次见面了,两次在重庆,两次在广州。四次会面,加上日常的线上交流,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总是一头精干短发、爱穿连衣裙的女校长身上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锐气和勇往直前的果敢,她可以为了内心的信仰、为了孩子的发展,顽强地抵抗着那些来
期刊
当前,构建学校品牌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校长的重视,但很多人对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学校品牌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难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此,本刊专访了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副主任邱才训,请他对这三者的概念和关系进行解读。  《学校品牌管理》:在您看来,学校品牌是如何炼就的?  邱才训:一个学校品牌的成就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第一阶段是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即选择某一项或某一方面
期刊
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需要立足时代,以实践为基础,理清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背景,构建教育的现实画像,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更大地促进中国教育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國教育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存在哪些问题?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基于这一背景下的学校品牌建设应如何发力?如何让好教育成为时代最强音?我们一同探讨。
期刊
对于江苏省泗阳县双语学校,我是了解的,且早在学校创办之初就参加了宿迁市实验小学年检专家组对该校的检查。那个时候,该校似乎就“很不安分”地在拓展五彩缤纷的“第二课堂”,努力不负“双语”之名, 校园生活之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五年过去了,泗阳双实在“很不安分”中终于实践出了校本课程体系,如今不仅是丰富,而应是厚重了,令人敬佩。这一切表明,是课程建设成就了他们的品牌。  纵观其十五年校本课程探索与实
期刊
自2013年到任以来,我深知百年老校的校长一岗挑战巨大且责任重大!我的脑子里总是盘旋着一个严肃的问题:作为校长,多年之后,应给这所学校留下什么?百思只得一解,就是学校成长的精神灵魂与生命气质,也就是学校文化。校长有了文化底气,才会有高瞻远瞩的思考,才会有超凡脱俗的事业发展和创造,才会向着愿景,带着追求,让自己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生活中诗意地栖息,通过致美行动来使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和跨越发展!  构建学校
期刊
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升旗台,或在操场边上,或在教学楼前,是必不可少的德育场所。可是,很多校园升旗台的设计较为简单,只是一個方形水泥台,未能营造出合适的育人氛围。对此,广州学园公司提供了多个解决方案,尝试通过校园微改造来更好地发挥升旗台作用。
期刊
工作中,我曾接触到一所特色主题已确定,但“一训三风”有待构建的学校。这所学校此前在学品策划团队的帮助下,已深入挖掘校名内涵,将自身特色确立为“聚德教育”,并阐释如下:  聚,即会合、集合、聚集、累积,“聚人”“聚力”“聚心”为教育所需;德,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人的本性及品德,传统意义上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教育需要让学生具备传统美德、现代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聚”为教育涵养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