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维不仅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美术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家,学术界对其诗文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王维的绘画,却因年代久远且没有作品传世,使得相关研究止步不前。美术史上著名的《辋川图》、《雪溪图》也仅是传为其所作,并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断定是其作品。
王维的绘画究竟是何面貌,美术史家们无从给出确切的答案。但遍览相关文献,我们并非一无所获,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蛛丝马迹,通过对这些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对王维的画风作出推断,以拨开云雾,一窥王维绘画的原貌。
探诸禅宗佛思
论古人画的品格,必结合古人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境界去了解。王维的一生,深受禅宗的影响。
王维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太乐丞,虽年轻有为,但其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据本传及《太平广记》中所载,他为官不久便因伶人舞黄狮事件,被贬官济州(今山东长清县)。到了济州,他孤孑寂寞,经常游寺庙,并与一些文人隐士交往,思想也必然受到他们的影响。后虽由张九龄引荐,再度回到京中为官,但思想已日趋消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出逃,许多官员未及时跟随,被陷京中,王维也在逼迫之下不得已做了“伪官”。后两京收复,肃宗回到长安,按例“伪官”当治罪,王维因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和其弟王缙的求情获得赦免,而和他同陷“贼官”的同僚都不同程度获罪,王维因此事深感愧疚,常引以为耻。他曾在《谢除太子中允表》中有言:“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垡天内省,无地自容。”这以后,王维的思想更趋消极,“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还给其弟及亲朋故友分别作书,敦励他们奉佛修心。
伯乐张九龄罢相之后,王维的消极思想更加严重。加之王维的母亲博陵崔氏一生虔心奉佛,“三十余年,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右丞集笺注·请施庄为寺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维必然受到禅宗思想的熏陶。官场的失意和家庭的影响使得王维归依禅宗,晚年更是诚心信佛,托身禅门,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自云:“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右丞集笺注·酬张少府》)。
在仕途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王维的画作中必然对其深刻的禅宗思想有所体现,其审美也表现出对虚和萧散、冲淡玄远、空灵虚幻等禅意境界的追求。王维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水墨山水,这与他的禅宗思想密不可分。老、庄思想主张在色彩上以“朴素”为美,反对绚丽多彩,而水墨的色泽恰是老、庄崇尚自然之美的最好体现,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也正能表达文人士大夫不逐名利、淡泊无为的人生哲学。被传为王维所作的《雪溪图》中,描绘了江边雪景,画面中有小桥、竹篱、屋舍、渔夫、牧童,画家用柔和随意的线条勾勒山石的轮廓,再用水墨渲淡法绘出不同层次以表现近石、远坡的阴阳、向背和高下,全画以平远构图,给人以平淡天真之感,细细体味,似可品出淡淡的禅意。
求诸画史行间
虽无确切的王维画作可考,但画史、画论中对王维画作的记载却并不鲜见,《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等美术典籍中均有相关记述,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来探究王维的画风。
这些文献中,尤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最值得关注。张彦远是晚唐时期著名的美术鉴赏家,与王维的年代相隔并不远。据史料载,张彦远曾亲眼见到过王维的原作,故他关于王维的论述最为可信。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十中有六段话是与王维的山水画相关的:其一,“工画山水,体涉古今”;其二,“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其三,“复务细巧,翻更失真”;其四,“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其五,“余曾见破墨山水”;其六,“笔迹劲爽”。
这其中,“体涉古今”的“古”,即是指青绿着色。荆浩《笔法记》中有云:“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古”即是指“赋彩”。荆浩又云:“水墨晕章,兴吾唐代。”那么“今”便是指水墨了。所以,“工画山水,体涉古今”一句,是对王维绘画的总结,说明王维在题材上擅画山水,青绿和水墨皆能作。
“簇成”指国画技法中以笔点簇成轮廓,而非传统勾勒填色的绘画技法,王维用“簇成”法,便是说王维以水墨技法造型,这种画法相对比较随意,易于表达情趣,也适于文人画家的挥洒。
“细巧”是李思训的画法,即精勾填色。画史上有载,王维曾学过“国朝第一”的李思训的画法。而当王维的思想为禅宗所掳,并惯于使用“簇成”之法作画时,再以“细巧”之法作画反而“失真”了,说明王维虽曾学习传统的青绿山水技法,但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水墨画上。
“笔力雄壮”是学吴道子的。除学李思训外,王维还曾学过吴道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格标致特出。”对于吴道子的画,王维并不是全部学习,而是只“踪似”之,取其“笔力雄壮”。
“破墨山水”指王维水墨的表现手法,把水墨分成浓淡不同的层次以表现山水树石的轮廓阴阳相背,这应是王维首创。
而对于王维的线条,张彦远则是用了“劲爽”一词来描述。劲爽一词略嫌抽象,我们需从侧面加以分析和体会。一方面,“安史之乱”后,思想上的日益消沉也体现在了王维的画作中,和他的诗一样,早年那种“一剑曾敌万人师”的刚猛之气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以清淡为宗的自然吟咏,笔下的线条则是柔软而无刚性的。另一方面,受吴道子的影响,王维的线条必不会绵软,而应有一定的力度,水墨的画法又对王维的线条产生一定影响,故王维的线条应是一种曲折自然、变化随意、漫不经心式的,既不似飘风吹带,也不似钢丝直折,而是如自然挂着的长麻皮。
王维时代披麻皴尚未形成,但披麻皴的形成却是受到了王维线条的启发。披麻皴成熟于五代董源,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有载,说董源“水墨类王维”,郭若虚与王维和董源的时代都不算太远,因此他的见解相对比较有说服力。董源仍有不止一幅作品存世,相对王维来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其画风,从《潇湘图》和《龙宿郊民图》中不难发现,其线条是可以被称为“劲爽”的——外形柔曲却不失爽利,所以,我们能够从董源的绘画中对王维的画风有所体会。
除《历代名画记》外,《唐国补史》中有云:“王维画品妙绝,于山水平远尤工。”说明王维山水画的构图多为平远构图。《唐书·王维传》也记载王维“山水平远,绝迹天机”。前人谓王维诗写山水多“一丘一壑”,王维的画和他的诗一样,喜写山林小景,即使景物很多,也很少见群山大壑。《宣和画谱》记录当时御府收藏王维山水画中多为“山居”、“山庄”,可见皆平远构图,虽不一定均是王维真迹,但仍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王维对平远构图法的偏爱。平远构图给人以空旷疏朗之感,易表达平和清疏的意趣,与王维禅宗思想相一致。
考诸田园诗篇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山水画也必然带有诗的意趣,苏轼曾对王维有过如是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知晓诗画,又亲眼见过王维的画迹,此语出自其口,尤可信。
如在《鹿柴》一诗中,王维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用反衬的手法,先写环境幽静,再以人语打破空山的寂静,只听见人的话语声而见不到人影,虽是写人语,但实是写山间的幽静,通过写山间的景色来构建出一个空寂幽静的世界,对寂静的表达是间接而含蓄的,这其实是他参禅过程中的一种“禅悟境界”,传递出禅宗的空寂之感。王维的诗画相通,他在绘画中也必然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禅宗意趣。
参禅就是要安心静思,使身心进入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以期在空寂清静之中求得解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高度自由。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隔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等,皆是意境空灵、静谧幽远之作,诗中蕴含着画意。而王维画作中对幽静氛围的营造,也定是如诗中的描绘一般,一景一物,皆似遗世独立,表达宁静淡泊的禅宗思想。
传为王维所作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对王维的画风有所反映,通过对史料中有关王维生平和绘画内容的解读,亦能够对王维的绘画有所了解,并能与绘画作品相互印证。
王维的绘画究竟是何面貌,美术史家们无从给出确切的答案。但遍览相关文献,我们并非一无所获,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蛛丝马迹,通过对这些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对王维的画风作出推断,以拨开云雾,一窥王维绘画的原貌。
探诸禅宗佛思
论古人画的品格,必结合古人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境界去了解。王维的一生,深受禅宗的影响。
王维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太乐丞,虽年轻有为,但其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据本传及《太平广记》中所载,他为官不久便因伶人舞黄狮事件,被贬官济州(今山东长清县)。到了济州,他孤孑寂寞,经常游寺庙,并与一些文人隐士交往,思想也必然受到他们的影响。后虽由张九龄引荐,再度回到京中为官,但思想已日趋消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出逃,许多官员未及时跟随,被陷京中,王维也在逼迫之下不得已做了“伪官”。后两京收复,肃宗回到长安,按例“伪官”当治罪,王维因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和其弟王缙的求情获得赦免,而和他同陷“贼官”的同僚都不同程度获罪,王维因此事深感愧疚,常引以为耻。他曾在《谢除太子中允表》中有言:“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垡天内省,无地自容。”这以后,王维的思想更趋消极,“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还给其弟及亲朋故友分别作书,敦励他们奉佛修心。
伯乐张九龄罢相之后,王维的消极思想更加严重。加之王维的母亲博陵崔氏一生虔心奉佛,“三十余年,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右丞集笺注·请施庄为寺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维必然受到禅宗思想的熏陶。官场的失意和家庭的影响使得王维归依禅宗,晚年更是诚心信佛,托身禅门,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自云:“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右丞集笺注·酬张少府》)。
在仕途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王维的画作中必然对其深刻的禅宗思想有所体现,其审美也表现出对虚和萧散、冲淡玄远、空灵虚幻等禅意境界的追求。王维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水墨山水,这与他的禅宗思想密不可分。老、庄思想主张在色彩上以“朴素”为美,反对绚丽多彩,而水墨的色泽恰是老、庄崇尚自然之美的最好体现,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也正能表达文人士大夫不逐名利、淡泊无为的人生哲学。被传为王维所作的《雪溪图》中,描绘了江边雪景,画面中有小桥、竹篱、屋舍、渔夫、牧童,画家用柔和随意的线条勾勒山石的轮廓,再用水墨渲淡法绘出不同层次以表现近石、远坡的阴阳、向背和高下,全画以平远构图,给人以平淡天真之感,细细体味,似可品出淡淡的禅意。
求诸画史行间
虽无确切的王维画作可考,但画史、画论中对王维画作的记载却并不鲜见,《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等美术典籍中均有相关记述,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来探究王维的画风。
这些文献中,尤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最值得关注。张彦远是晚唐时期著名的美术鉴赏家,与王维的年代相隔并不远。据史料载,张彦远曾亲眼见到过王维的原作,故他关于王维的论述最为可信。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十中有六段话是与王维的山水画相关的:其一,“工画山水,体涉古今”;其二,“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其三,“复务细巧,翻更失真”;其四,“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其五,“余曾见破墨山水”;其六,“笔迹劲爽”。
这其中,“体涉古今”的“古”,即是指青绿着色。荆浩《笔法记》中有云:“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古”即是指“赋彩”。荆浩又云:“水墨晕章,兴吾唐代。”那么“今”便是指水墨了。所以,“工画山水,体涉古今”一句,是对王维绘画的总结,说明王维在题材上擅画山水,青绿和水墨皆能作。
“簇成”指国画技法中以笔点簇成轮廓,而非传统勾勒填色的绘画技法,王维用“簇成”法,便是说王维以水墨技法造型,这种画法相对比较随意,易于表达情趣,也适于文人画家的挥洒。
“细巧”是李思训的画法,即精勾填色。画史上有载,王维曾学过“国朝第一”的李思训的画法。而当王维的思想为禅宗所掳,并惯于使用“簇成”之法作画时,再以“细巧”之法作画反而“失真”了,说明王维虽曾学习传统的青绿山水技法,但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水墨画上。
“笔力雄壮”是学吴道子的。除学李思训外,王维还曾学过吴道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格标致特出。”对于吴道子的画,王维并不是全部学习,而是只“踪似”之,取其“笔力雄壮”。
“破墨山水”指王维水墨的表现手法,把水墨分成浓淡不同的层次以表现山水树石的轮廓阴阳相背,这应是王维首创。
而对于王维的线条,张彦远则是用了“劲爽”一词来描述。劲爽一词略嫌抽象,我们需从侧面加以分析和体会。一方面,“安史之乱”后,思想上的日益消沉也体现在了王维的画作中,和他的诗一样,早年那种“一剑曾敌万人师”的刚猛之气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以清淡为宗的自然吟咏,笔下的线条则是柔软而无刚性的。另一方面,受吴道子的影响,王维的线条必不会绵软,而应有一定的力度,水墨的画法又对王维的线条产生一定影响,故王维的线条应是一种曲折自然、变化随意、漫不经心式的,既不似飘风吹带,也不似钢丝直折,而是如自然挂着的长麻皮。
王维时代披麻皴尚未形成,但披麻皴的形成却是受到了王维线条的启发。披麻皴成熟于五代董源,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有载,说董源“水墨类王维”,郭若虚与王维和董源的时代都不算太远,因此他的见解相对比较有说服力。董源仍有不止一幅作品存世,相对王维来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其画风,从《潇湘图》和《龙宿郊民图》中不难发现,其线条是可以被称为“劲爽”的——外形柔曲却不失爽利,所以,我们能够从董源的绘画中对王维的画风有所体会。
除《历代名画记》外,《唐国补史》中有云:“王维画品妙绝,于山水平远尤工。”说明王维山水画的构图多为平远构图。《唐书·王维传》也记载王维“山水平远,绝迹天机”。前人谓王维诗写山水多“一丘一壑”,王维的画和他的诗一样,喜写山林小景,即使景物很多,也很少见群山大壑。《宣和画谱》记录当时御府收藏王维山水画中多为“山居”、“山庄”,可见皆平远构图,虽不一定均是王维真迹,但仍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王维对平远构图法的偏爱。平远构图给人以空旷疏朗之感,易表达平和清疏的意趣,与王维禅宗思想相一致。
考诸田园诗篇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山水画也必然带有诗的意趣,苏轼曾对王维有过如是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知晓诗画,又亲眼见过王维的画迹,此语出自其口,尤可信。
如在《鹿柴》一诗中,王维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用反衬的手法,先写环境幽静,再以人语打破空山的寂静,只听见人的话语声而见不到人影,虽是写人语,但实是写山间的幽静,通过写山间的景色来构建出一个空寂幽静的世界,对寂静的表达是间接而含蓄的,这其实是他参禅过程中的一种“禅悟境界”,传递出禅宗的空寂之感。王维的诗画相通,他在绘画中也必然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禅宗意趣。
参禅就是要安心静思,使身心进入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以期在空寂清静之中求得解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高度自由。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隔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等,皆是意境空灵、静谧幽远之作,诗中蕴含着画意。而王维画作中对幽静氛围的营造,也定是如诗中的描绘一般,一景一物,皆似遗世独立,表达宁静淡泊的禅宗思想。
传为王维所作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对王维的画风有所反映,通过对史料中有关王维生平和绘画内容的解读,亦能够对王维的绘画有所了解,并能与绘画作品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