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让数学课堂结尾更精彩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教学的全部细节(叶澜教授语).如何使学生在课堂结尾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多年的教学体悟使我认识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真正地转换角色,从教坛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上退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睿智和灵活,引导学生生成精彩的课堂结尾.
  一、 引导学生梳理归纳知识
  课堂结束前归纳新授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几乎天天会做的事.如果以新课程理念来衡量,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在这件事上可以不必“亲躬”,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梳理和归纳.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有位名人说得好:“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做.这样,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体验、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结尾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就行.从方法上来讲,可以采取自我梳理总结和小组讨论、全班消化两种方法.比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课本一共提出了好几种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不是单纯地靠背诵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在课堂上预留了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先自己梳理,然后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有不懂的问题再在班级提出,共同解决.由于放手让学生总结,有的学生听课时还没搞懂搞通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几乎都能全部掌握了.值得一提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总结所学知识不等于教师从此可以偷懒,不要总结了.遇到有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或者说学生还不能总结全面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继续引导或者及时补充,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 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解困释惑
  一堂课上下来,学生虽然接受了一定量的知识,但有不少学生还处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状态,其中疑问不少.如何在课堂结尾去巩固这些刚刚学到的新知呢?我认为,巧设疑问是个不错的法子.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国古代学者陆九渊也有这方面的论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对于刚学过的新知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困惑、消化,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学习《因式分解》(同上,见第十五章《整式》),课本中介绍了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我在这部分学习结束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一道分解因式题时,你怎样用刚学到的知识去判断该运用哪种方法来解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难,但是它所给出的信息却是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熟悉例题,并快速决定.可以这样说,这个题目能使大家捋清近两堂课的新授内容.这里的设疑是手段,目的是解惑.有人曾提出,课堂结尾可以搞一些拓展延伸题以使学生产生困惑、激趣探究,并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我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我认为,新授课不同于复习课,对于新授课,我还是主张能当堂弄懂弄透新知为妥,不要弯扁担打蛇,两头不着实.
  三、引导学生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是教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结尾,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曾以评价作为手段之一使用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可能不少教师都是表扬和批评双管齐下,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我通常采取只表扬、不批评.或以表扬代替批评(隐形批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比如有学生上课不积极讨论,我就会在结尾时表扬讨论发言积极的学生;有学生上课听讲不够认真,我就表扬听讲认真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有了这样那样的缺点,很正常,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我们通过表扬别的学生让他们警觉自己的缺点,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对初中生来说相当适合.实践证明,只表扬、不批评或少批评往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课堂结尾引导学生评价不单是教师的专利,更应该把这权利交给学生,让全班学生对班级的良好学风,对同学之间的互助、认真、执着的精神,对知识的掌握熟练及融会贯通的程度给予评价,以找出自己学习上的差距而迎头赶上.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通过引导,使课堂结尾生成学生喜欢的活力和动力,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永远的追求.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1.不起眼的臭毛病布鲁奇有一个臭屁的毛病——不爱洗脚。为此,老爸老妈与他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布鲁奇经常在他们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下改正个三天五天,时间一长嘛,他还是照
期刊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而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所以应以渗透为主.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渗透.  一、
对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4种不同纸袋的套袋处理,比较研究了套袋对小麦结实和种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纸袋自交结实率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不宜采用;羊皮纸袋,硫酸纸袋和半透明纸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反思能促使学生克服思维惰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RL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nism,SNP)与汉族原发性前房角关闭人群的关联性。方法:以流行
学校教育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下是笔者在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  一、在兴趣中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推动人去探求知识的意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正如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教人未见乐
一、目前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有许多,如:语文已成为升学的工具;学生对语文教学不再产生内在需要;阅读量少造成学生语言贫乏;教学程式化等。造成目前语文现状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  语文教改是个老话题,为何多年来步履维艰?决定性的原因是功利主义,从小学起就要看升学率来定教学原则,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2.教育观念的原因  不少的语文教师缺乏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北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1-01/2014-12因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2例22眼,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