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思想性很强的教材,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还有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绝好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就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同时也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让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
(一)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在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首都——北京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二)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要找准“悟点”,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裸露”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通过启发,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到校门口、街道等学校周边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三)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习作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情感火花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我上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关爱》时,是这样引导的: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有关关爱的习作。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自己的所见所闻,同学们畅所欲言。
(五)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三个儿子》《幸福是什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中华少年》《金色的鱼钩》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家长、老师唱反调。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人教版第九册二十八课《毛主席在花山》一文中,通过写毛主席在花山做的三件事,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启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
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別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利用经典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前打扫卫生时,班干总喜欢对同学指手画脚,自己却不干,后来学了“正人先正己”的格言后,班干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凡事带头抢着干。并主动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的工作,做老师的小助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还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一、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
(一)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在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首都——北京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二)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要找准“悟点”,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裸露”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通过启发,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到校门口、街道等学校周边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三)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习作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情感火花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我上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关爱》时,是这样引导的: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有关关爱的习作。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自己的所见所闻,同学们畅所欲言。
(五)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三个儿子》《幸福是什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中华少年》《金色的鱼钩》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家长、老师唱反调。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人教版第九册二十八课《毛主席在花山》一文中,通过写毛主席在花山做的三件事,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启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
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別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利用经典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前打扫卫生时,班干总喜欢对同学指手画脚,自己却不干,后来学了“正人先正己”的格言后,班干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凡事带头抢着干。并主动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的工作,做老师的小助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还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