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困生”之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群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困生”、缩小两极分化、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地去反思在常规课堂中要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真正地提高课堂实效。
  “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是老师们教学工作的一大挑战。“学困生”最终能学到多少,主要取决于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学困生”往往处于课堂的“盲区”:靠墙两旁的学生或前后排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哪怕“学困生”举了手,教师们怕他们答错浪费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会忽略他们而把机会让给优等生,“学困生”淡出教师的视线,这就更造成了“学困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走神、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甚至打瞌睡。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把足够的目光投射到“学困生”的身上,这才能有效地提升40分钟的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的基本途径。以此为基点,我们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堂观察还可以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课堂观察为我们创新教学指引了方向,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从而自主学习,其方式方法很多,特别是在课堂上对 “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注要比课外补课的效果好得多。
  “学困生”最缺的就是教师对他们的爱。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没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没光顾过他们。老师只是把博大的爱撒向那些优生,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从哪去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优先安排他们的座位,让他们能与老师有直接交流的机会,这会给予他们以真诚和期待,树立他们参与课堂的自信心。
  手语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发挥鼓励、安慰、提醒的作用,如走近“学困生”,轻抚他们的头表示关心;轻轻拍打肩膀表示鼓励;稍用力的拍打表示提醒 ;顺着竖起三个手指表示集中注意力、“OK”手语表示鼓励等。这些无声语言,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在与“学困生”的默契中,提升了彼此的信任。教师一点点的爱是点燃“学困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他们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困生”通常存在知识残缺、前后知识链接不好等问题。因此,加强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以教学单词为例,呈现单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PEP小学英语课本中又有许多的活动、故事、歌谣、歌曲,每一个小内容都可以激起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比如,鼓励“学困生”参与歌谣比赛、展示他们做的手工,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部分是做手影活动,我们可以让“学困生”上台表演,做得好的给予一定奖励等,以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有创新、实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在小组活動中优劣互补,让好的学生帮助、带动“学困生”,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哪怕一次很小的表扬、一张鼓励的小贴画、一份原本不及格但有老师值得肯定的地方的试卷,都能使“学困生”觉得自己融于集体、受到鼓励,使他们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个过程。特雷莎修女曾说过:“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教师就是这样一种用大爱来做小事的职业。“学困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和关怀,鲜花也需绿叶衬,“学困生”就好比一片片绿叶,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有“笑傲枝头的繁花”,也需要“默默无闻”的绿叶来装点,这样才有春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观察初探之关注“学困生”》张贵香
  3.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其他文献
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有趣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是一门很特殊,很“难”的艺术。我觉得,要想将幼儿和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连接起来,只有游戏才能做到这一点。《纲要》中
期刊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的背景下,结合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无论是鲁教版还是人教版,教材都有共同的特点:重视主题探究,寓掌握知识于学习探究、思想交流、品德培养、行为指导之中。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是政治教师应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手段和途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班级管理,因为班级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乃至育人成功与否,现就我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的心得如下。  一、抓好思想品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和求知。过去的 “复习——导入新课——例题分析讲解——练习——巩固练习”这个似乎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陈旧,教师几乎包办代替,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想被限制和封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一种封闭的局面。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既是一种重要的文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但是,由于科普性说明文趣味性相对平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收,变成了单纯的科学知识普及课,从而弱化了“语文味”。  开展科普说明文语言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科
期刊
“数字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师生分享;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研究和学习,有效促进师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  “数字校园”环境下“开放、生长”教学模式,分为五个基本环节:  ①资源开放,自主获取,课前生长  ②思维开放,提问探究,主动生长  ③群体开放,多元交互,合作生长  ④路径开放,求助解疑,能力生长  ⑤视野开放,拓展探秘,课后生长 (见表1)
期刊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一个个探究活动中不断发现、发展思维的过程。科学教师只有立足学生的发展、走进学生的思维历程、探寻学生的思维轨迹、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之脉、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才能有效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有利于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亦贯穿始终。在学
期刊
网络信息作为教育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领头的优势。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没有较强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感到没有学习兴趣,为理解教学内容造成障碍,灵活的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就是我们要说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它以学生的基本
期刊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知识经验的贮备,是一切智慧活动的前提。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 、丰富经验,无疑,如果离开记忆,我们的教育与教学就无法进行。但是,长期以来,遗忘一直是学习的最大困惑,尤其中学生学习英语感到困难,很容易遗忘,费时多,收效少,成了英语教学的拦路虎。  因为与其它学科相比,英语的学习是不一样。它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学习是从字母开始,接着是单词的拼读、拼写,再到词组的灵
期刊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对光合作用实质的逐步认识过程  2.知道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理解现有知识,学会推广应用  4.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教學重点  1.人类对光合作用实质的认识过程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