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和有效的政治手段。作为执政党应该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汇聚力量,化解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但在有着数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中国,民主的推进比我们想像的要艰难,所以寻找民主实现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本人对于社区的了解,觉得社区具备培育民主意识和制度的有利条件,有可能成为培育民主的肥沃土壤,以奠定全国民主的群众基础,从社区已经开展的民主实践的形式和效果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也是有效的政治手段。作为执政党应该努力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汇聚力量获取政治资源,化解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但在有着数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里发展、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其困难程度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此情况下,如何培育、发展、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寻求有效的突破口或实现途径就成了必须研究的问题,从笔者对于社区的了解,以为社区是一块很好的培育发展民主的土壤。
一、社区是“人民民主”的基础
“人民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保证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和机制,让人民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和愿意监督、批评政府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就是要搭建一种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集思广益,共同关注国家的建设,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最广大人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人民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是衡量民主程度的最直接的尺度。没有最广大人民的参与和关注,任何的民主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民的广泛参与是人民民主的前提条件。
社区作为人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工作之余都将回到那里,与社区发生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又是社区人,它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这儿人们表现着直接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各种交往,尽管这种交往与社区以外的交往有所不同,但也直接折射和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交往就必定会表现出不同的利益与诉求,就会出现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努力,有努力,又有利益的差异,发生各种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用什么方法来协调矛盾,解决冲突,以保持社区的和谐稳定,也必定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让人把话说出来,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放到桌面上来,通过各自诉求的讨论、辩驳、协商、解释以求达成共识或妥协,形成意见基本一致的解决议案,从而使得冲突、矛盾在有序的、可控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解决,事实证明这是汇聚力量,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方法。在这儿利益的直接和普遍相关性,使得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居民都普遍的关注,参与。而多数人的关注、参与,广泛的代表性、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恰恰构成了民主培育和发展的基本要件。在社区这个民主最基础的层面,能否培育起居民最广泛的民主意识,学会并习惯用民主方法处理问题,将对整个国家的人民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个最为现实和牢固的基础。从社区民主向人民民主迈进,有可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社区是一块培育民主的肥沃的土壤
从社区的现实情况分析,社区以它的特殊性有可能成为民主政治培育的一块沃土。
(一)社区人层次的广泛性
社区为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最广泛的社会层面。社区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众,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将在社区汇合,人民民主的前提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参与。社区所汇集的各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为这种广泛性和代表性提供了基础,由此产生的各种意见的表达,各种要求的碰撞,在合理的框架内协商、辩驳,最后以民主的形式达成代表多数人意愿的决议。而每次决议的形成都是一次民主政治的演练。
(二)社区人利益的直接性
社区人利益具有直接性:居民在社区中生活,社区中任何的变化,环境的改善或恶化、邻里关系的状况、卫生状况、楼层的设施、物业管理、楼组及小区管理人员的产生等等,都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民主的最原始的动机就来于利益动机,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和诉求,使得他们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而社区中一切事物的决定都几乎与他们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这使得每一个居民都有可能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及小区的每个决定的议决。他们会要求对自己利益攸关的每件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于管理他们事务的人要有选举权。而民主意识的培育最好的方法则是从利益出发,让群众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民主,并且取得真实的效果,使他们感到民主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体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利益的,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并成为一种群众习惯的,经常的处置各种利益问题的形式,逐渐养成普遍的习惯行为,并进而从利益民主推进到政治民主。如果人民对自己切身的经济利益也不关心,又怎么可能关心社会的政治大事?如果人民连与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都没有自主权,又怎么可能对国家事务作主,所以民主发展应该从切身的经济利益起,从基层起进行培育,只有这样的民主发展才是可能的,有发展空间的,才能有生命力。
(三)社区人利益的共同性
社区利益的相对共同性: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比较强,尤其对于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对于公共环境的共同拥有,对于社会治安状况的共同应对等问题容易达成共识,具有一定的利益基础。尽管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利益上也有差异,但基于共同的利益基础,还是比较容易通过协商,或解释形成共同意见。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相对紧密,楼道里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会注意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涉及利益协商的时候也容易平心静气,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涉及利益冲突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双方作出一定的让步,作出一定的牺牲,以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这为民主协商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四)社区人地位的平等性
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脱离了原来单位的组织关系、行政关系,不管你原来在单位里是领导还是群众,是官员还是百姓,是有钱还是没钱,在社区中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居民,每个人必须放下身架与人平等地相处,涉及到利益冲突也必须平等地协商,你想高人一等,自以为是,其他居民就会不买你的帐,这也会迫使一些人必须学会与人平等相处。而平等的关系恰恰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了人与人的真正的平等,才有可能实行真正的民主。一定程度的平等,实现的也将是一定程度的民主。
(五)社区人广泛的代表性
社区人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各社会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都将在社区汇合。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也将不同,尽管社区利益的相对共同性,因为个人诉求的不同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如装个防盗门这样的小事也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底楼的因为防盗门的碰撞声会影响他们的休息,所以与以上楼层的态度就可能不一样,有钱的与生活拮据的态度不一样,素质高的和素质低的不一样,但防盗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协商,已达到共同的利益要求,形成最后的决定—装与不装防盗门。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立场的合理博弈,形成了民主政治培育的有利土壤。
三、社区民主政治的实例操作
(一)社区物业管理的民主化趋势
社区生活中与民主事务最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就是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业主大会是物业管理的权力机构,业主委员会只是执行机构,因此许多重要决议需要业主大会通过才具有法律效力。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老百姓逐渐富裕了起来,从原来的无产者,变成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并且受到宪法的保护。明显的标志是多数居民拥有了所有权属于自己的住房,在社区里也就是称为业主。而另一方面,各小区都被物业公司管理着,作为房屋主人的业主每年必须交一定的物业费给物业公司。在现实操作中业主经常与物业公司发生矛盾。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对物业收费和物业服务的不满,实质上,却反映出拥有了经济地位和财产权利的百姓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出于对自己房产权利及衍生的相关其他权利的关注,人们表现出了对社区物业管理这类公共事务的极大重视。业主们开始逐渐醒悟过来,明确了自己的权力地位,处于对自己房产利益的关注,他们需要建立起一个监督、权力机构,来监督保证物业公司为他们服务。于是,按照要求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和正副主席,由他们代表业主利益直接与物业公司交涉,维护业主利益,并对物业公司对于维修基金,物业费的收取等进行监督。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听取业主对于物业公司一定时间内工作的意见,并确定物业公司的去留,如果半数业主对物业公司不满,将解除与该物业公司的合同,另聘其他物业公司来管理。通过这些民主措施,保证了物业公司对于业主的服务质量,维护业主的利益。作为权利主体,对社区事务发表意见、行使权利,将成为每一位参与者有益的民主尝试,这些体验将为整个社会的政治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积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和人民都需要这样的民主经验的探索和积累,以满足今后将会日益加快的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这种民主权利的培育从百姓最实际的需要出发,从最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内容入手,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以物业管理、社区民主作为民主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切入点,不仅是百姓最关心、最欢迎的内容,而且容易操作和在一定区域内取得经验或成功,更能够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民主积极性。
(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民主政治的直接演练
在社区生活中,许多的事情都离不开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状况,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状况产生重大影响。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居委会工作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居民们也十分关注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从嘉定新成路街道某社区的一次换届选举为例,选举实行了群众联名推荐,公开直选。选举工作按照严格的程序: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为主任的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向居民发放《告居民书》、《选民登记通知书》、《致社区党员的一封信》等7600多份;每天利用有线广播,滚动播出选举办法、各阶段进展情况、工作要求、选民登记办法、法定时间节点等,使得选举工作家喻户晓;做好选民登记;10人联名推荐初步候选人;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以预选形式,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向居民公告;正式投票选举,当场宣布选举结果、颁发当选证书。选举一次成功。这次选举共发出选票3648张,回收3621张,参与率为99.18%,回收率为99.26%,有效票3508张,有效率为96.88%。居民们认真审视,填写选票,踊跃投票,参与率非常高,充分说明了,群众对于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民主是十分关心的。而社区建设也需要居民的广泛参与。通过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居委会,才能成为居民信得过的为大家办事的居委。居民的选择权也保证了居委必须兢兢业业地为居民办事,从而,制度上保证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这种源于群众切身利益的对民主的热情,是有效的民主政治的演练和培育。
以上只是社区民主发育的两个典型的内容,在社区中,需要通过民主方式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设区改造的问题、公共设施改善的问题 、公共卫生的维护问题、楼道建设文明公约的形成问题、楼组长产生的问题……都可以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社会的民主政治的大厦可能就在这些小事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奠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也是有效的政治手段。作为执政党应该努力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汇聚力量获取政治资源,化解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但在有着数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里发展、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其困难程度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此情况下,如何培育、发展、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寻求有效的突破口或实现途径就成了必须研究的问题,从笔者对于社区的了解,以为社区是一块很好的培育发展民主的土壤。
一、社区是“人民民主”的基础
“人民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保证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和机制,让人民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和愿意监督、批评政府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就是要搭建一种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集思广益,共同关注国家的建设,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最广大人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人民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是衡量民主程度的最直接的尺度。没有最广大人民的参与和关注,任何的民主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民的广泛参与是人民民主的前提条件。
社区作为人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工作之余都将回到那里,与社区发生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又是社区人,它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这儿人们表现着直接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各种交往,尽管这种交往与社区以外的交往有所不同,但也直接折射和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交往就必定会表现出不同的利益与诉求,就会出现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努力,有努力,又有利益的差异,发生各种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用什么方法来协调矛盾,解决冲突,以保持社区的和谐稳定,也必定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让人把话说出来,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放到桌面上来,通过各自诉求的讨论、辩驳、协商、解释以求达成共识或妥协,形成意见基本一致的解决议案,从而使得冲突、矛盾在有序的、可控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解决,事实证明这是汇聚力量,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方法。在这儿利益的直接和普遍相关性,使得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居民都普遍的关注,参与。而多数人的关注、参与,广泛的代表性、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恰恰构成了民主培育和发展的基本要件。在社区这个民主最基础的层面,能否培育起居民最广泛的民主意识,学会并习惯用民主方法处理问题,将对整个国家的人民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个最为现实和牢固的基础。从社区民主向人民民主迈进,有可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社区是一块培育民主的肥沃的土壤
从社区的现实情况分析,社区以它的特殊性有可能成为民主政治培育的一块沃土。
(一)社区人层次的广泛性
社区为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最广泛的社会层面。社区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众,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将在社区汇合,人民民主的前提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参与。社区所汇集的各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为这种广泛性和代表性提供了基础,由此产生的各种意见的表达,各种要求的碰撞,在合理的框架内协商、辩驳,最后以民主的形式达成代表多数人意愿的决议。而每次决议的形成都是一次民主政治的演练。
(二)社区人利益的直接性
社区人利益具有直接性:居民在社区中生活,社区中任何的变化,环境的改善或恶化、邻里关系的状况、卫生状况、楼层的设施、物业管理、楼组及小区管理人员的产生等等,都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民主的最原始的动机就来于利益动机,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和诉求,使得他们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而社区中一切事物的决定都几乎与他们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这使得每一个居民都有可能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及小区的每个决定的议决。他们会要求对自己利益攸关的每件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于管理他们事务的人要有选举权。而民主意识的培育最好的方法则是从利益出发,让群众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民主,并且取得真实的效果,使他们感到民主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体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利益的,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并成为一种群众习惯的,经常的处置各种利益问题的形式,逐渐养成普遍的习惯行为,并进而从利益民主推进到政治民主。如果人民对自己切身的经济利益也不关心,又怎么可能关心社会的政治大事?如果人民连与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都没有自主权,又怎么可能对国家事务作主,所以民主发展应该从切身的经济利益起,从基层起进行培育,只有这样的民主发展才是可能的,有发展空间的,才能有生命力。
(三)社区人利益的共同性
社区利益的相对共同性: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比较强,尤其对于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对于公共环境的共同拥有,对于社会治安状况的共同应对等问题容易达成共识,具有一定的利益基础。尽管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利益上也有差异,但基于共同的利益基础,还是比较容易通过协商,或解释形成共同意见。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相对紧密,楼道里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会注意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涉及利益协商的时候也容易平心静气,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涉及利益冲突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双方作出一定的让步,作出一定的牺牲,以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这为民主协商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四)社区人地位的平等性
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脱离了原来单位的组织关系、行政关系,不管你原来在单位里是领导还是群众,是官员还是百姓,是有钱还是没钱,在社区中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居民,每个人必须放下身架与人平等地相处,涉及到利益冲突也必须平等地协商,你想高人一等,自以为是,其他居民就会不买你的帐,这也会迫使一些人必须学会与人平等相处。而平等的关系恰恰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了人与人的真正的平等,才有可能实行真正的民主。一定程度的平等,实现的也将是一定程度的民主。
(五)社区人广泛的代表性
社区人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各社会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都将在社区汇合。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也将不同,尽管社区利益的相对共同性,因为个人诉求的不同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如装个防盗门这样的小事也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底楼的因为防盗门的碰撞声会影响他们的休息,所以与以上楼层的态度就可能不一样,有钱的与生活拮据的态度不一样,素质高的和素质低的不一样,但防盗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协商,已达到共同的利益要求,形成最后的决定—装与不装防盗门。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立场的合理博弈,形成了民主政治培育的有利土壤。
三、社区民主政治的实例操作
(一)社区物业管理的民主化趋势
社区生活中与民主事务最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就是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业主大会是物业管理的权力机构,业主委员会只是执行机构,因此许多重要决议需要业主大会通过才具有法律效力。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老百姓逐渐富裕了起来,从原来的无产者,变成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并且受到宪法的保护。明显的标志是多数居民拥有了所有权属于自己的住房,在社区里也就是称为业主。而另一方面,各小区都被物业公司管理着,作为房屋主人的业主每年必须交一定的物业费给物业公司。在现实操作中业主经常与物业公司发生矛盾。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对物业收费和物业服务的不满,实质上,却反映出拥有了经济地位和财产权利的百姓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出于对自己房产权利及衍生的相关其他权利的关注,人们表现出了对社区物业管理这类公共事务的极大重视。业主们开始逐渐醒悟过来,明确了自己的权力地位,处于对自己房产利益的关注,他们需要建立起一个监督、权力机构,来监督保证物业公司为他们服务。于是,按照要求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和正副主席,由他们代表业主利益直接与物业公司交涉,维护业主利益,并对物业公司对于维修基金,物业费的收取等进行监督。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听取业主对于物业公司一定时间内工作的意见,并确定物业公司的去留,如果半数业主对物业公司不满,将解除与该物业公司的合同,另聘其他物业公司来管理。通过这些民主措施,保证了物业公司对于业主的服务质量,维护业主的利益。作为权利主体,对社区事务发表意见、行使权利,将成为每一位参与者有益的民主尝试,这些体验将为整个社会的政治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积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和人民都需要这样的民主经验的探索和积累,以满足今后将会日益加快的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这种民主权利的培育从百姓最实际的需要出发,从最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内容入手,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以物业管理、社区民主作为民主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切入点,不仅是百姓最关心、最欢迎的内容,而且容易操作和在一定区域内取得经验或成功,更能够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民主积极性。
(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民主政治的直接演练
在社区生活中,许多的事情都离不开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状况,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状况产生重大影响。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居委会工作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居民们也十分关注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从嘉定新成路街道某社区的一次换届选举为例,选举实行了群众联名推荐,公开直选。选举工作按照严格的程序: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为主任的社区选举工作委员会;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向居民发放《告居民书》、《选民登记通知书》、《致社区党员的一封信》等7600多份;每天利用有线广播,滚动播出选举办法、各阶段进展情况、工作要求、选民登记办法、法定时间节点等,使得选举工作家喻户晓;做好选民登记;10人联名推荐初步候选人;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以预选形式,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向居民公告;正式投票选举,当场宣布选举结果、颁发当选证书。选举一次成功。这次选举共发出选票3648张,回收3621张,参与率为99.18%,回收率为99.26%,有效票3508张,有效率为96.88%。居民们认真审视,填写选票,踊跃投票,参与率非常高,充分说明了,群众对于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民主是十分关心的。而社区建设也需要居民的广泛参与。通过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居委会,才能成为居民信得过的为大家办事的居委。居民的选择权也保证了居委必须兢兢业业地为居民办事,从而,制度上保证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这种源于群众切身利益的对民主的热情,是有效的民主政治的演练和培育。
以上只是社区民主发育的两个典型的内容,在社区中,需要通过民主方式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设区改造的问题、公共设施改善的问题 、公共卫生的维护问题、楼道建设文明公约的形成问题、楼组长产生的问题……都可以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社会的民主政治的大厦可能就在这些小事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