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
(1)讲清概念。任何学科,都会涉及到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概念,也就没有思路。概念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讲清概念”呢?
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个概念来讲,一般总是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定义。,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这样学生才能迅速把握概念的实质,理解速度也会加快。
其次,在教学中要思路清晰。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呈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的思路,以求得最大的效率。
最后,在教学中语言要到位。通俗地讲,概念就是对事物的定义。教师在讲概念时,务必斟字酌句,来不得一丝误导。语言要精炼。用最少的话追求最高的听课效率。
(2)讲清联系。教学要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每一环节的教学不可能单独进行,而是作为一个知识整体呈现的。学生只有清楚了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将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系统性的,无益于学生发展。
(3)讲清作用。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孩子看作知识的容器,单纯为了知识传授而进行教学,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当他们明白了某项知识的作用后,大部分孩子会产生学习需求,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三着眼”:着眼于“双基”,着眼于当堂消化.着眼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1)着眼于“双基”。重视“双基”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和优点,着眼于“双基”更应有全新的视角和切人点。新课程从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
着眼于“双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且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视“双基”比打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更为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着眼于当堂消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力争每一位学生能当堂消化,当堂理解。
(3)着眼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第一,课堂里给予关注。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第三,课堂教学中,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做“老师的小助手”。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
三、課堂教学要注重“四让”
(1)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观察力是人们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
(2)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学生是有差异的,也一定有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但教师的点拨必须把握好“火候”,讲究艺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引领,这就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论述精辟、耐人寻味、值得借鉴。
(3)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判断学生智力的水平如何,言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言语表达的流畅、敏捷、精确,一方面是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反映,同时对学生大脑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准确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所拥有的观察权、思考权和表达权。
四、教学要有“精”、“气”、“神”
(1)精: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精当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大支柱。目标精当,就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精当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定向功能、强化激励功能、适应功能和评价功能。精选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指教科书,广义的还应该包括参考资料、作业练习及其他辅助资料。对教学内容的精选表现为:①抓住主要内容,即指向教学、教育、发展任务的内容。②挖掘独特内容,即能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内容。③不放过深奥之处,即对于较重要而又难懂之处,教师作精细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④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结合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热点问题教学,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目标设计、导语设计、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这里主要谈谈教学程序设计。一要选好教学的突破口(切人点)。二要精心设计提问。
(2)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民主的气氛: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新型的民主平等关系。针对教学内容,师生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坦诚相待;学生人人参与,突出主体,表现个性,展示创造性。
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放、勇于竞争和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
创新的气魄: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气魄,学生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创造性人格有如下特征: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对事物深究的强烈动机;善于观察,知识面广;工作追求准确与严格;有丰富的想像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能长时间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可见创造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可以培养的。
(3)神: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形象要精神:这里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风貌。课堂上教师的精神面貌应该神采奕奕、亲切自然。切忌无精打采、拘谨单调、拖沓慵懒。
讲授要传神: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人们之间交流的效果,7%来自言辞(文字),38%来自语调,而55%来自表情。
听课要入神:课堂教学要以高水平、高质量来吸引学生精力的高度投入,而不是靠管、卡、压手段威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屏气凝神;有的起身发言,有的低头深思;有的与老师思路一致,有的却与老师背道而驰。
(1)讲清概念。任何学科,都会涉及到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概念,也就没有思路。概念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讲清概念”呢?
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个概念来讲,一般总是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定义。,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这样学生才能迅速把握概念的实质,理解速度也会加快。
其次,在教学中要思路清晰。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呈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的思路,以求得最大的效率。
最后,在教学中语言要到位。通俗地讲,概念就是对事物的定义。教师在讲概念时,务必斟字酌句,来不得一丝误导。语言要精炼。用最少的话追求最高的听课效率。
(2)讲清联系。教学要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每一环节的教学不可能单独进行,而是作为一个知识整体呈现的。学生只有清楚了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将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系统性的,无益于学生发展。
(3)讲清作用。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孩子看作知识的容器,单纯为了知识传授而进行教学,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当他们明白了某项知识的作用后,大部分孩子会产生学习需求,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三着眼”:着眼于“双基”,着眼于当堂消化.着眼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1)着眼于“双基”。重视“双基”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和优点,着眼于“双基”更应有全新的视角和切人点。新课程从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
着眼于“双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且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视“双基”比打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更为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着眼于当堂消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力争每一位学生能当堂消化,当堂理解。
(3)着眼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第一,课堂里给予关注。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第三,课堂教学中,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做“老师的小助手”。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
三、課堂教学要注重“四让”
(1)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观察力是人们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
(2)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学生是有差异的,也一定有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但教师的点拨必须把握好“火候”,讲究艺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引领,这就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论述精辟、耐人寻味、值得借鉴。
(3)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判断学生智力的水平如何,言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言语表达的流畅、敏捷、精确,一方面是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反映,同时对学生大脑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准确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所拥有的观察权、思考权和表达权。
四、教学要有“精”、“气”、“神”
(1)精: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精当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大支柱。目标精当,就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精当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定向功能、强化激励功能、适应功能和评价功能。精选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指教科书,广义的还应该包括参考资料、作业练习及其他辅助资料。对教学内容的精选表现为:①抓住主要内容,即指向教学、教育、发展任务的内容。②挖掘独特内容,即能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内容。③不放过深奥之处,即对于较重要而又难懂之处,教师作精细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④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结合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热点问题教学,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目标设计、导语设计、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这里主要谈谈教学程序设计。一要选好教学的突破口(切人点)。二要精心设计提问。
(2)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民主的气氛: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新型的民主平等关系。针对教学内容,师生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坦诚相待;学生人人参与,突出主体,表现个性,展示创造性。
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放、勇于竞争和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
创新的气魄: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气魄,学生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创造性人格有如下特征: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对事物深究的强烈动机;善于观察,知识面广;工作追求准确与严格;有丰富的想像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能长时间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可见创造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可以培养的。
(3)神: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形象要精神:这里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风貌。课堂上教师的精神面貌应该神采奕奕、亲切自然。切忌无精打采、拘谨单调、拖沓慵懒。
讲授要传神: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人们之间交流的效果,7%来自言辞(文字),38%来自语调,而55%来自表情。
听课要入神:课堂教学要以高水平、高质量来吸引学生精力的高度投入,而不是靠管、卡、压手段威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屏气凝神;有的起身发言,有的低头深思;有的与老师思路一致,有的却与老师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