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识字是当前识字教学的主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它利用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倡导将生字生词融入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于篇章段落中无痕地渗透生字音、形、义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促进汉字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笔者从课堂观察和实践中发现,随文识字因其兼具“读文”和“识字”的双重身份,易使教者面对信息丰富的文本陷入迷茫。因此,冷静审视低年级随文识字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尤为迫切。
一、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情,重教轻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了解真实学情是教師指导教学的前提和抓手。但反观我们的常规教学,不难发现有些教者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顾学情,整个教学偏向教师包办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去学习。大致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者视全体学生零基础,忽视学生既有经验,生字讲解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另一种是高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强行生硬地展开识字教学。
2.取舍不当,“言”“意”错位
如何寓识于读,对文本的处理取舍得当,达成“言”“意”兼得的理想之境,是对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然而笔者发现,随文识字在课堂运用中常常会陷入重“言”轻“意”或重“意”轻“言”的极端误区。或片面追求生字教学,将文本拆解得支离破碎,或将识字教学沦为阅读的附庸,只有阅读不见识字,识字教学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导致识字演变为课堂推进的一种摆设,低效而无意义。
3.“识”“用”分离,欠缺理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汉字的识记是一切语文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最终指向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当下课堂,时常陷入语言文字“识”“用”分离,学生脱离文本固有语境“孤立”识认的不良境地。
二、随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基于对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思考,在诊断当下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广泛的课例研究,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种改进策略。
1.分析学情,灵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精准把握学情,在对教材编排方式、内容特点宏观把握的基础上,细致梳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综合考虑生字的数量、难易度、分布状况等特点,将这些生字分散在课文的适切阶段来教学,做到因生而异,因字施教。
(1)满足学生需求点的生字,“情”中识。在随文识字过程中,教者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巧妙借助情境创设让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识字学词。“当”是《青蛙写诗》(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一文中的生字,起初笔者在教学时,将目标定位在找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与“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在圈圈找找中可以完成对“当”字的识认。殊不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当”的字义和用法,再次教学时调整为游戏魔术的形式,“有一个字用上它,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就能够成功变身”,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体会“当”字的含义,并通过“还有(
但是,笔者从课堂观察和实践中发现,随文识字因其兼具“读文”和“识字”的双重身份,易使教者面对信息丰富的文本陷入迷茫。因此,冷静审视低年级随文识字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尤为迫切。
一、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情,重教轻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了解真实学情是教師指导教学的前提和抓手。但反观我们的常规教学,不难发现有些教者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顾学情,整个教学偏向教师包办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去学习。大致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者视全体学生零基础,忽视学生既有经验,生字讲解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另一种是高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强行生硬地展开识字教学。
2.取舍不当,“言”“意”错位
如何寓识于读,对文本的处理取舍得当,达成“言”“意”兼得的理想之境,是对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然而笔者发现,随文识字在课堂运用中常常会陷入重“言”轻“意”或重“意”轻“言”的极端误区。或片面追求生字教学,将文本拆解得支离破碎,或将识字教学沦为阅读的附庸,只有阅读不见识字,识字教学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导致识字演变为课堂推进的一种摆设,低效而无意义。
3.“识”“用”分离,欠缺理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汉字的识记是一切语文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最终指向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当下课堂,时常陷入语言文字“识”“用”分离,学生脱离文本固有语境“孤立”识认的不良境地。
二、随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基于对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思考,在诊断当下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广泛的课例研究,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种改进策略。
1.分析学情,灵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精准把握学情,在对教材编排方式、内容特点宏观把握的基础上,细致梳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综合考虑生字的数量、难易度、分布状况等特点,将这些生字分散在课文的适切阶段来教学,做到因生而异,因字施教。
(1)满足学生需求点的生字,“情”中识。在随文识字过程中,教者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巧妙借助情境创设让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识字学词。“当”是《青蛙写诗》(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一文中的生字,起初笔者在教学时,将目标定位在找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与“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在圈圈找找中可以完成对“当”字的识认。殊不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当”的字义和用法,再次教学时调整为游戏魔术的形式,“有一个字用上它,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就能够成功变身”,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体会“当”字的含义,并通过“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