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新课改环境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笔者借鉴了创造性思维论说,大胆地从语文教学“课堂阵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多年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做法与看法。其观点尚不成熟,今提出,愿与广大老师、同仁切磋,敬请包涵。
关键词:中小学: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为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寻创造教育的路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已成为新课程环境下至关重要的课题,责无旁贷。
一、抓课堂主阵地,实现学生课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语文课堂教学可创设阵地环境,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身居一线三尺讲台,为学生创设教学阵地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这才是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以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往往来自于新、奇、特、活的教学环境中,在课堂学习中,教者应结合文本素材内容,致力于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以师长创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概念认识走向实践差距,深感新奇、惊讶,由此生发好奇,进而转化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由认识走向实践,再由实践回到认识,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革新教学方法,实施教法多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促使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进而产生直觉和灵感,并进发出创造的火花。由此可见,革新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多变,设计实施优化组合,就能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为创新而努力,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新课程环境下,“重知识、轻能力”的旧的教学观必须革除,教者要来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头脑风暴”。要充分地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更需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创新环境,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由争辩,更要鼓励学生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并说出根据,而不是胡乱猜想。还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与评价,表达看法,不随大流,彰显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两者应是平等互动的,而且应多项互动,教者应尽量趋于“学生化”,这是创新环境形成的重要表现,恰恰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教者应利用这种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同中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能力
课堂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映的独特性,即相对别人想不出来的观念,这是学生独辟蹊径,展现自我的思维训练方法。《狐假虎威》一课,传统教法让学生得出“狡猾的狐狸全凭老虎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要像狐狸一样,做人要诚实,达到如此目的即可。而新课程环境下的新理念主张同中求异,激发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观点。“卡通片《狐狸》告诉我们,狐狸很聪明。”“其实《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也够聪明,它在短时间内办法巧妙,既不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够聪明吗?”……同是一篇课文,同样一种事物,大家不同看法的谈吐,得出不同的结论。思维的独创力空前实现与提高。
二、抓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一)冲破束缚,打破枷锁,敢于质疑
小学《落花生》一课中,“落花生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一句,教学时应明确告诉学生这句话是错误的,让学生找出其中错误,指出为什么错,怎样才是正确的。以此为质疑问题,指导学生多想,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其思考、发问、讨论,最终得出答案。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是催发创新的原始动力,对人的大脑皮层活力和实践学习活动却有着积极的功能。在阅读教學中,兴趣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多法多式的启发能催发学生去探求的欲望,诱导其创新思维。阅读中的辩论活动往往是在兴趣中开展,此项活动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尽而能激起并发扬学生的参与本领,使他们的思维从单项走向多角度,并寻找突破口。这既发展了思维的独特性,又使学生倍感创新成功的喜悦。既增强了创新信心,又激发了勇于创新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理所当然的是创新需求,也是根本。要引发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要有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在这方面,教者要把握好学情的实际困难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敢于冲出牢笼,打破传统习惯与思维定势,通过独立思考、判断、自我得出结论。要敢于向老师说:“不”,向教材说:“不妥”,向权威说:“N0”,并自信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抓作文教学,在写作中放飞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是说,有了联想和想象,思路就开阔,思维更灵活,语言也丰富,习作便会运笔自如。
(一)以课文为素材,大胆扩展内容,进行扩展性想像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者可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拓展,启迪学生展开想像,进而习作。扩展想像就是要把文中作者一笔代过的地方展开详尽细致的合理想像。《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描写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而延伸想像则是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像,给故事以圆满的新的结尾。
(二)写童话故事
幻想本属少年儿童天性,拟人手法符合儿童思维。以接近儿童口吻叙述又是童话基本特征,所以,写童话故事是儿童喜欢的一种习作文体。而且这种文体符合生活实际,富于思想感情,易让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自己进入自己的世界,写起来轻松愉快。因而,利用其所好引发习作动机,开发学生想像力,是一条理想之路。如给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动物图片,讲动物故事,加上学生自己的想像,一篇精彩动人的童话故事准会跃然纸上,生动有趣。如此做法,既能巩固课文知识,又拓展了想像空间。既丰富了想像力,又表达了自己的梦幻。必然会使习作异彩新出,创新能力空前提高。
四、总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而创新教育则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江泽民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均是振兴素质教育的希望。创新的实质是思维的飞跃,是思维的突破。调整思维,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做法。本文笔者不才,所谈之处只是最大限度地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入手,实现“为创造而教“的素质教育目标。如有偏颇之处,愿与广大老师同仁商榷,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小学: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为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寻创造教育的路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已成为新课程环境下至关重要的课题,责无旁贷。
一、抓课堂主阵地,实现学生课堂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语文课堂教学可创设阵地环境,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身居一线三尺讲台,为学生创设教学阵地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这才是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以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往往来自于新、奇、特、活的教学环境中,在课堂学习中,教者应结合文本素材内容,致力于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以师长创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概念认识走向实践差距,深感新奇、惊讶,由此生发好奇,进而转化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由认识走向实践,再由实践回到认识,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革新教学方法,实施教法多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促使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进而产生直觉和灵感,并进发出创造的火花。由此可见,革新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多变,设计实施优化组合,就能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为创新而努力,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新课程环境下,“重知识、轻能力”的旧的教学观必须革除,教者要来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头脑风暴”。要充分地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更需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创新环境,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由争辩,更要鼓励学生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并说出根据,而不是胡乱猜想。还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与评价,表达看法,不随大流,彰显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两者应是平等互动的,而且应多项互动,教者应尽量趋于“学生化”,这是创新环境形成的重要表现,恰恰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教者应利用这种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同中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能力
课堂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映的独特性,即相对别人想不出来的观念,这是学生独辟蹊径,展现自我的思维训练方法。《狐假虎威》一课,传统教法让学生得出“狡猾的狐狸全凭老虎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要像狐狸一样,做人要诚实,达到如此目的即可。而新课程环境下的新理念主张同中求异,激发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观点。“卡通片《狐狸》告诉我们,狐狸很聪明。”“其实《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也够聪明,它在短时间内办法巧妙,既不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够聪明吗?”……同是一篇课文,同样一种事物,大家不同看法的谈吐,得出不同的结论。思维的独创力空前实现与提高。
二、抓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一)冲破束缚,打破枷锁,敢于质疑
小学《落花生》一课中,“落花生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一句,教学时应明确告诉学生这句话是错误的,让学生找出其中错误,指出为什么错,怎样才是正确的。以此为质疑问题,指导学生多想,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其思考、发问、讨论,最终得出答案。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是催发创新的原始动力,对人的大脑皮层活力和实践学习活动却有着积极的功能。在阅读教學中,兴趣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多法多式的启发能催发学生去探求的欲望,诱导其创新思维。阅读中的辩论活动往往是在兴趣中开展,此项活动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尽而能激起并发扬学生的参与本领,使他们的思维从单项走向多角度,并寻找突破口。这既发展了思维的独特性,又使学生倍感创新成功的喜悦。既增强了创新信心,又激发了勇于创新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理所当然的是创新需求,也是根本。要引发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要有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在这方面,教者要把握好学情的实际困难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敢于冲出牢笼,打破传统习惯与思维定势,通过独立思考、判断、自我得出结论。要敢于向老师说:“不”,向教材说:“不妥”,向权威说:“N0”,并自信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抓作文教学,在写作中放飞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是说,有了联想和想象,思路就开阔,思维更灵活,语言也丰富,习作便会运笔自如。
(一)以课文为素材,大胆扩展内容,进行扩展性想像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者可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拓展,启迪学生展开想像,进而习作。扩展想像就是要把文中作者一笔代过的地方展开详尽细致的合理想像。《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描写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而延伸想像则是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像,给故事以圆满的新的结尾。
(二)写童话故事
幻想本属少年儿童天性,拟人手法符合儿童思维。以接近儿童口吻叙述又是童话基本特征,所以,写童话故事是儿童喜欢的一种习作文体。而且这种文体符合生活实际,富于思想感情,易让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自己进入自己的世界,写起来轻松愉快。因而,利用其所好引发习作动机,开发学生想像力,是一条理想之路。如给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动物图片,讲动物故事,加上学生自己的想像,一篇精彩动人的童话故事准会跃然纸上,生动有趣。如此做法,既能巩固课文知识,又拓展了想像空间。既丰富了想像力,又表达了自己的梦幻。必然会使习作异彩新出,创新能力空前提高。
四、总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而创新教育则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江泽民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均是振兴素质教育的希望。创新的实质是思维的飞跃,是思维的突破。调整思维,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做法。本文笔者不才,所谈之处只是最大限度地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入手,实现“为创造而教“的素质教育目标。如有偏颇之处,愿与广大老师同仁商榷,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