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初,办公室里几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边批改作文边聊看图写话《孙小圣到此一游》,
有说学生写的短,有说记流水账,抱怨,叹息,迷茫,我静静地听并思考着,同样的三幅图,在不同的老师眼里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就这几幅图我认为它的教学价值有几个点:第一幅图,小鸟花草溪流天气等环境描写、孙小圣和熊的外形描写,第二幅图孙小圣攀柱子写字的一系列動作描写(用不同的动词写连续的动作),第三幅图熊与孙小圣的语言描写(语言内容的个性化和提示语的位置、相关的标点等),明确并挖掘这几个教学价值,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里说一说,演一演,孩子们在交流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然后动笔写,应该是很轻松达成目标。这件事也折射出当下作文教学的现状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利用教材,发掘教材的作文教学价值,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服务。
纵观当下作文教研的力量投入明显弱于阅读教学,但从我的教学实际来看,如果在作文教学上下功夫,成功概率明显大于阅读教学。我们的苏教版教语文教材选文与习作编排有联系的不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教材进行再组合和创编使用,发掘其教学价值。其实这与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有相通之处,师者要有作文教学的资源意识,能从教材中找到可发掘的资源,在资源意识的根基上加上提炼出来的可触摸的扎根于阅读课的写作方法的引导体会至关重要。
从选文中找到读写结合的“点”很重要,从写法的角度审视教材选文就会有新发现,教材按学段顺序集合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选文可以为我所用,使我渐渐有了资源意识,也使我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尽量把散落在选文中的一粒粒可以为我所用服务于学生习作练习的“小珍珠”挑拣出来,并串成项链。这样就实现了利用选文中的有限资源对作文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拓展,从而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目的。
举例来说三上的《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我们捕捉到的写法是:景色描写要有缤纷色彩。再如从《四季的脚步》中,提炼出来的是景色描写要有声音,总结为景色描写的小技巧:有声有色。扎根于阅读材料提炼领会的写作方法有实践之土壤,学生也乐于模仿,模仿中掌握写景技巧。
再如三下叶圣陶的《荷花》,经典美文堪称一绝:文中对荷花的三种姿态美的描摹和由此产生的联想:“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些片段的描写手法就是写实加联想,借鉴到任何花卉的描摹都可以。语言学大师季羡林在《夹竹桃》一文中,写月光下的夹竹桃之美也运用了这种写实加联想的方法,在五下的《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中也有这种写法。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联想,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写法在选文中有很多,只要你善于发现,不胜枚举。语文老师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共同寻找到的“珍珠”在自己的习作中串起来,因为有了寻找的过程,所以并不难。这样也就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教学价值。
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听到同事们关于学生作文篇幅不长内容不生动的抱怨声,其实细细想一想,作为老师有没有反思自己是否教给学生使作文内容生动篇幅增长的方法呢?一味地推卸为学生不注意观察,没有语言积累和生活阅历是不客观的,文章不够生动的原因除了光写实不联想,还缺少细节描写。细细品读教材中的选文,细节描写无处不在。无论是敦煌壁画中对飞天的细节描写,还是黄山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无论《少年王冕》中的对雨后池塘美丽景色的描写,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里各种蝴蝶蜻蜓等小昆虫的描写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细节描写也随处可见:
再如吴伯萧散文《早》一文中对三味书屋后面腊梅花的描写,冯骥才对珍珠鸟滚圆身子的描写。细节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无一不是作者细致描摹,犹如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法一般注重细节而栩栩如生。如果留心每篇好文章,从写法的视角看可以说细节描写无处不在。因此抓住选文中现成的资源,进行适时的训练和引导,远比空谈写作技巧更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更易上手。
细节描写中,有一类细节要分外注意,即用不同动词写连续的动作,四上的《金蝉脱壳》一文中对蝉尾出壳的精彩描写,五下的《大江保卫战》中对黄晓文受伤的描写,从选文中找到并领会这种方法,在诸如足球赛、篮球赛、钓鱼、拔河比赛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中实际练笔,学生逐渐掌握,而且也会促进他们学会抓住动作特点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也解决了学生作文内容不生动的现状。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写作小技巧也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抓住特点写外貌、抓住特点写语言、对比反衬法、环境描写开头法、引入古诗词法、欲扬先抑开头法、侧面描写衬托法、动态静态描写结合法。总之,散落在选文中的写作小技巧我们都要挖掘出来,扎根于阅读和教材的写法,学生较易掌握。
作为语文老师,用教材资源,用生活资源,给孩子们播下文学的种子是我们的责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相长,当孩子们因为我们的资源意识而收获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时,我们会如沐春风!因为我为孩子们广拓资源,在他们明净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有说学生写的短,有说记流水账,抱怨,叹息,迷茫,我静静地听并思考着,同样的三幅图,在不同的老师眼里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就这几幅图我认为它的教学价值有几个点:第一幅图,小鸟花草溪流天气等环境描写、孙小圣和熊的外形描写,第二幅图孙小圣攀柱子写字的一系列動作描写(用不同的动词写连续的动作),第三幅图熊与孙小圣的语言描写(语言内容的个性化和提示语的位置、相关的标点等),明确并挖掘这几个教学价值,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里说一说,演一演,孩子们在交流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然后动笔写,应该是很轻松达成目标。这件事也折射出当下作文教学的现状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利用教材,发掘教材的作文教学价值,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服务。
纵观当下作文教研的力量投入明显弱于阅读教学,但从我的教学实际来看,如果在作文教学上下功夫,成功概率明显大于阅读教学。我们的苏教版教语文教材选文与习作编排有联系的不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教材进行再组合和创编使用,发掘其教学价值。其实这与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有相通之处,师者要有作文教学的资源意识,能从教材中找到可发掘的资源,在资源意识的根基上加上提炼出来的可触摸的扎根于阅读课的写作方法的引导体会至关重要。
从选文中找到读写结合的“点”很重要,从写法的角度审视教材选文就会有新发现,教材按学段顺序集合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选文可以为我所用,使我渐渐有了资源意识,也使我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尽量把散落在选文中的一粒粒可以为我所用服务于学生习作练习的“小珍珠”挑拣出来,并串成项链。这样就实现了利用选文中的有限资源对作文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拓展,从而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目的。
举例来说三上的《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我们捕捉到的写法是:景色描写要有缤纷色彩。再如从《四季的脚步》中,提炼出来的是景色描写要有声音,总结为景色描写的小技巧:有声有色。扎根于阅读材料提炼领会的写作方法有实践之土壤,学生也乐于模仿,模仿中掌握写景技巧。
再如三下叶圣陶的《荷花》,经典美文堪称一绝:文中对荷花的三种姿态美的描摹和由此产生的联想:“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些片段的描写手法就是写实加联想,借鉴到任何花卉的描摹都可以。语言学大师季羡林在《夹竹桃》一文中,写月光下的夹竹桃之美也运用了这种写实加联想的方法,在五下的《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中也有这种写法。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联想,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写法在选文中有很多,只要你善于发现,不胜枚举。语文老师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共同寻找到的“珍珠”在自己的习作中串起来,因为有了寻找的过程,所以并不难。这样也就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教学价值。
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听到同事们关于学生作文篇幅不长内容不生动的抱怨声,其实细细想一想,作为老师有没有反思自己是否教给学生使作文内容生动篇幅增长的方法呢?一味地推卸为学生不注意观察,没有语言积累和生活阅历是不客观的,文章不够生动的原因除了光写实不联想,还缺少细节描写。细细品读教材中的选文,细节描写无处不在。无论是敦煌壁画中对飞天的细节描写,还是黄山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无论《少年王冕》中的对雨后池塘美丽景色的描写,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里各种蝴蝶蜻蜓等小昆虫的描写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细节描写也随处可见:
再如吴伯萧散文《早》一文中对三味书屋后面腊梅花的描写,冯骥才对珍珠鸟滚圆身子的描写。细节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无一不是作者细致描摹,犹如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法一般注重细节而栩栩如生。如果留心每篇好文章,从写法的视角看可以说细节描写无处不在。因此抓住选文中现成的资源,进行适时的训练和引导,远比空谈写作技巧更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更易上手。
细节描写中,有一类细节要分外注意,即用不同动词写连续的动作,四上的《金蝉脱壳》一文中对蝉尾出壳的精彩描写,五下的《大江保卫战》中对黄晓文受伤的描写,从选文中找到并领会这种方法,在诸如足球赛、篮球赛、钓鱼、拔河比赛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中实际练笔,学生逐渐掌握,而且也会促进他们学会抓住动作特点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也解决了学生作文内容不生动的现状。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写作小技巧也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抓住特点写外貌、抓住特点写语言、对比反衬法、环境描写开头法、引入古诗词法、欲扬先抑开头法、侧面描写衬托法、动态静态描写结合法。总之,散落在选文中的写作小技巧我们都要挖掘出来,扎根于阅读和教材的写法,学生较易掌握。
作为语文老师,用教材资源,用生活资源,给孩子们播下文学的种子是我们的责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相长,当孩子们因为我们的资源意识而收获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时,我们会如沐春风!因为我为孩子们广拓资源,在他们明净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