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指导引导,该怎么做有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实践证明作文互批互改好处多,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批改学文。
关键词:互批互改;相互交流;欣赏;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根据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指导引导,该怎么做有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能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先生还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平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意识,教会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修改。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互批互改好处多,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批改学文。
当前作文批改采用的普通方式是:老师改,学生看,多数批语没大变。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全班的作文在规定时间内批改的全面、细致、准确,对学生确实能起指导作用,但那是很难做到的。批语多数是:“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一类的套话,这篇这样写,下片也是“换汤没换药”作文评改流于形式,学生看后没有指导意义,对老师的评语不再关注,久而久之对批语就不感兴趣了,很多人“提笔皱眉,谈文色变”。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得不清楚,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同学们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同學互批互改,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老师因势利导,讲解相关的作文方法,对学生来说,各有收益。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而且也总能找到不少毛病。教师应利用这种心理,使其对修改作文发挥积极作用。每次作文都让不同的学生互相修改,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修改和评价,也有新鲜感。互批互改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批互改中,学生会主动自觉地拿别人的作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在比较中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取长补短,在教师的指导下批改别人作文中的错字别字和病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时有一种责任感,往往态度认真,毫不马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学生互批互改比老师改的仔细,能为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从事教学。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的印象越来越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时就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这些要求,使作文水平稳中有升。
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互相的沟通、启发,学会了合作与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了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好比教师给学生一根“拐杖”,刚学走路可能困难,走多了,学生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作文水平也就会有质的飞跃。在互批互改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也难免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进行补救,只要利大于弊,就有借鉴的意义。
总之,“互批互改”它不是形式,是学生再次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养成互批互改的良好习惯,在作文的全过程中能过真正不断的自评互评,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这也是唯一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的“捷径”。
关键词:互批互改;相互交流;欣赏;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根据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指导引导,该怎么做有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能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先生还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平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意识,教会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修改。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互批互改好处多,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批改学文。
当前作文批改采用的普通方式是:老师改,学生看,多数批语没大变。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全班的作文在规定时间内批改的全面、细致、准确,对学生确实能起指导作用,但那是很难做到的。批语多数是:“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一类的套话,这篇这样写,下片也是“换汤没换药”作文评改流于形式,学生看后没有指导意义,对老师的评语不再关注,久而久之对批语就不感兴趣了,很多人“提笔皱眉,谈文色变”。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得不清楚,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同学们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同學互批互改,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老师因势利导,讲解相关的作文方法,对学生来说,各有收益。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而且也总能找到不少毛病。教师应利用这种心理,使其对修改作文发挥积极作用。每次作文都让不同的学生互相修改,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修改和评价,也有新鲜感。互批互改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批互改中,学生会主动自觉地拿别人的作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在比较中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取长补短,在教师的指导下批改别人作文中的错字别字和病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时有一种责任感,往往态度认真,毫不马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学生互批互改比老师改的仔细,能为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从事教学。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的印象越来越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时就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这些要求,使作文水平稳中有升。
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互相的沟通、启发,学会了合作与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了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好比教师给学生一根“拐杖”,刚学走路可能困难,走多了,学生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作文水平也就会有质的飞跃。在互批互改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也难免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进行补救,只要利大于弊,就有借鉴的意义。
总之,“互批互改”它不是形式,是学生再次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养成互批互改的良好习惯,在作文的全过程中能过真正不断的自评互评,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这也是唯一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