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一直是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写作占到总分的三分之一分值,更使学生为写作忧心忡忡。确实,写作必须建立于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上,否则,单纯应试的作文是难以获得高分的。写作能力也难以提高。我们说“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路径。而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小练笔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思索,乐于动笔,教师易于入手指导的好方法。这种写作的过程既使学生深入生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及反映生活的能力,是符合于当前我们所研究的“课内外衔接”大课题的,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一、抓住典型构段,模仿小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三上)一课,这是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教学这一课后,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按照总分总方式的写话训练。在模仿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把这种典型的构段方式内化于心,外用于文,边学边用,扎实高效。再如《燕子》(人教版四下)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有特点的几部分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段后,我带领学生展开模仿练笔一一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自然流畅。人教版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许多构段方式十分典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引领学生在这些典型构段处联系生活,模仿练笔,学生定会受益无穷。
二、学习表达方式。仿写小练笔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如《匆匆》一文中有这么一组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学生谈完感受之后我让学生开始仿写。有的说“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说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过去”等等。这样,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练写,感受到日子的来去匆匆。
三、延伸意犹未尽。尝试小练笔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四、创设情感情境。拓展小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笔诉心中的情,不仅可以让文章蕴含的情感涌现,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得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在写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一的理想境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上)中,当学完课文时,我说假如台湾青年与大陆小钱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练笔后当堂交流。在这个练笔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一位,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小钱会说:“……”或大陆青年会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智慧与文本再次产生碰撞,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有效地统一。
五、巧用文本空白。想象小练笔
在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內部的世界,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人教版四上)一课,可紧紧扣住兵马俑的“气势宏伟”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对飞天的各种姿态进行“补白”,使兵马俑惟妙惟肖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气势宏伟”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练笔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持之以恒,小练笔定会起到大作用,也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抓住典型构段,模仿小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三上)一课,这是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教学这一课后,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按照总分总方式的写话训练。在模仿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把这种典型的构段方式内化于心,外用于文,边学边用,扎实高效。再如《燕子》(人教版四下)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有特点的几部分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段后,我带领学生展开模仿练笔一一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自然流畅。人教版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许多构段方式十分典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引领学生在这些典型构段处联系生活,模仿练笔,学生定会受益无穷。
二、学习表达方式。仿写小练笔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如《匆匆》一文中有这么一组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学生谈完感受之后我让学生开始仿写。有的说“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说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过去”等等。这样,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练写,感受到日子的来去匆匆。
三、延伸意犹未尽。尝试小练笔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四、创设情感情境。拓展小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笔诉心中的情,不仅可以让文章蕴含的情感涌现,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得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在写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一的理想境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上)中,当学完课文时,我说假如台湾青年与大陆小钱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练笔后当堂交流。在这个练笔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一位,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小钱会说:“……”或大陆青年会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智慧与文本再次产生碰撞,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有效地统一。
五、巧用文本空白。想象小练笔
在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內部的世界,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秦始皇陵兵马俑》(人教版四上)一课,可紧紧扣住兵马俑的“气势宏伟”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对飞天的各种姿态进行“补白”,使兵马俑惟妙惟肖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气势宏伟”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练笔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持之以恒,小练笔定会起到大作用,也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