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打赢这样一场硬仗大仗,重点在产业。建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精准脱贫为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着力构建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确保真扶贫、真脱贫。文章为香木桥脱贫出列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思考。
关键词:思考产业发展;贫困出列;香木桥
一、脱贫产业主要作法
我村制定扶贫攻坚计划,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探索推进四大产业扶贫模式,确保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1.1.四位一体法。创新“政府+市场主体+银行+农户(贫困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市场主体制度,依托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各产业主管部门、乡村的摸底,全村筛选出有参与产业扶贫意愿的市场主体6家,可对接贫困户94户371人。探索“1+n”产业发展路径,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坚持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大力发展蔬菜(贡菜为主)、野生食用菌、山羊、油茶、鱼面、生猪、蛋鸡、散养鸡、竹鼠等学得会、能发展、有前景的特色产业。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依托扶贫政策建设工厂化种苗培育基地,发展蔬菜种苗培育,可辐射全镇多个村委会,带动300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
1.2.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效地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集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难看出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先进的、实用的、科学的、合理的,可以给龙头组织和农户带来很稳定的收入和很大的利益在实践中,我们对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感觉要想成功的组成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还是很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思想沉旧,对这种新型的形式缺乏认识,信心不足;②有担当,敢作为的龙头组织和私营业主相对较少;③资金是短板,贫困户只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生产发展缺资金;④资源较贫乏。
因此,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结合贫困村实际,探索和尝试了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方式:①“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企业通过开办实业基地,以利益分红的形式资助贫困户,同时贫困户也可在基地打工,赚取相应的酬劳。例如:800亩的畜牧场(注释是地名)种植紫薯、山芋产业;②“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几个贫困户依靠国家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成立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共同实现脱贫。例如:油茶林果产业基地300亩产业带等;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从中获取利益回报。例如:林下养殖土鸡基地、贡菜苗圃基地等;
④“大户+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一些经营大户,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再生产,而贫困户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享受国家出台的扶贫优惠政策,将申请到的小额信贷融入到大户中,从中分红。⑤“服务队+企业或大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各村“两委”成立服务队采取保姆式的服务方式,全方位为企业和大户服务,提取相应费用,增加集体经济。例如:全村6家养殖厂所在的村委会就派人参与一站式服务。如此,既帮了企业和大户,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⑥“技术员+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技术员联系几个村的贫困户,从播种的种子选择、种植模式开始,采取“一站式”跟踪服务,指导贫困户从事生产经营。
1.3.旅游联动法。做好放羊冲生态旅游示范牌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林下产业野生菌生产期,可一大批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开办小商铺,下半山田间旅游观光,实现脱贫致富。
1.4.电商激活法。大力发展电商扶贫,以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商平台,建立“互联网+供销”农产品平台,建立可追溯、可监控、可查询的数字系统,将“马玲薯”、“茶油果”、“辣椒”、“土雞”、“莲藕”、“核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推出省内外、走向全国。
二、存在的问题
2.1.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精神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依赖、依靠、依附能力较强,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主动脱贫意识差,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少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把扶贫资金当成救助资金,不愿积极创业就业,不谋求发展产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等、靠、要”思想较严重。
2.2.市场主体的带动和贫困户自我发展难度较大。部分贫困户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该发展什么产业、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选意向产业时摇摆不定,导致帮扶干部无法准确掌握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需求,也就无法实现与市场主体准确对接、带出去考察学习成功产业。
2.3.小额信贷难以全覆盖。金融机构在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凸显,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不足。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部分已经授信的贫困户怕担风险,不敢贷款发展产业。导致产业扶贫的主力军——市场主体无法通过聚集贫困户小额信贷来获得资金支持,也就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接贫困户能力受到限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应不明显,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充分。
2.4.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项目当年启动当年脱贫难度较大。养殖和蔬菜产业周期短、收益高、见效快,但风险大;种植业如:核桃、油茶林果周期长、见效慢。
三、几点建议
3.1扶志是产业扶贫的前提。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实施贫困户“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3.2市场主体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根据贫困户意愿,与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依托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3.3资金是产业扶贫的保障。消除基层信贷员的放贷顾虑,鼓励金融机构和信贷员向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依托市场主体或自我发展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确保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3.4.质效是产业扶贫的支撑。精准脱贫有明确的时限要求,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风险性,要同时满足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补长、以长养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既满足限期脱贫的现实需要,又能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在全村深入开展“村情贫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村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村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结合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同全县人民一起胜利。
参考文献:
《云南省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2019.2
关键词:思考产业发展;贫困出列;香木桥
一、脱贫产业主要作法
我村制定扶贫攻坚计划,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探索推进四大产业扶贫模式,确保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1.1.四位一体法。创新“政府+市场主体+银行+农户(贫困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市场主体制度,依托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各产业主管部门、乡村的摸底,全村筛选出有参与产业扶贫意愿的市场主体6家,可对接贫困户94户371人。探索“1+n”产业发展路径,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坚持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大力发展蔬菜(贡菜为主)、野生食用菌、山羊、油茶、鱼面、生猪、蛋鸡、散养鸡、竹鼠等学得会、能发展、有前景的特色产业。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依托扶贫政策建设工厂化种苗培育基地,发展蔬菜种苗培育,可辐射全镇多个村委会,带动300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
1.2.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效地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集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难看出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先进的、实用的、科学的、合理的,可以给龙头组织和农户带来很稳定的收入和很大的利益在实践中,我们对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感觉要想成功的组成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还是很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思想沉旧,对这种新型的形式缺乏认识,信心不足;②有担当,敢作为的龙头组织和私营业主相对较少;③资金是短板,贫困户只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生产发展缺资金;④资源较贫乏。
因此,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结合贫困村实际,探索和尝试了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方式:①“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企业通过开办实业基地,以利益分红的形式资助贫困户,同时贫困户也可在基地打工,赚取相应的酬劳。例如:800亩的畜牧场(注释是地名)种植紫薯、山芋产业;②“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几个贫困户依靠国家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成立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共同实现脱贫。例如:油茶林果产业基地300亩产业带等;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从中获取利益回报。例如:林下养殖土鸡基地、贡菜苗圃基地等;
④“大户+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一些经营大户,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再生产,而贫困户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享受国家出台的扶贫优惠政策,将申请到的小额信贷融入到大户中,从中分红。⑤“服务队+企业或大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各村“两委”成立服务队采取保姆式的服务方式,全方位为企业和大户服务,提取相应费用,增加集体经济。例如:全村6家养殖厂所在的村委会就派人参与一站式服务。如此,既帮了企业和大户,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⑥“技术员+贫困户”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技术员联系几个村的贫困户,从播种的种子选择、种植模式开始,采取“一站式”跟踪服务,指导贫困户从事生产经营。
1.3.旅游联动法。做好放羊冲生态旅游示范牌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林下产业野生菌生产期,可一大批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开办小商铺,下半山田间旅游观光,实现脱贫致富。
1.4.电商激活法。大力发展电商扶贫,以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商平台,建立“互联网+供销”农产品平台,建立可追溯、可监控、可查询的数字系统,将“马玲薯”、“茶油果”、“辣椒”、“土雞”、“莲藕”、“核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推出省内外、走向全国。
二、存在的问题
2.1.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精神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依赖、依靠、依附能力较强,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主动脱贫意识差,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少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把扶贫资金当成救助资金,不愿积极创业就业,不谋求发展产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等、靠、要”思想较严重。
2.2.市场主体的带动和贫困户自我发展难度较大。部分贫困户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该发展什么产业、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选意向产业时摇摆不定,导致帮扶干部无法准确掌握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需求,也就无法实现与市场主体准确对接、带出去考察学习成功产业。
2.3.小额信贷难以全覆盖。金融机构在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凸显,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不足。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部分已经授信的贫困户怕担风险,不敢贷款发展产业。导致产业扶贫的主力军——市场主体无法通过聚集贫困户小额信贷来获得资金支持,也就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接贫困户能力受到限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应不明显,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充分。
2.4.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项目当年启动当年脱贫难度较大。养殖和蔬菜产业周期短、收益高、见效快,但风险大;种植业如:核桃、油茶林果周期长、见效慢。
三、几点建议
3.1扶志是产业扶贫的前提。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实施贫困户“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3.2市场主体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根据贫困户意愿,与市场主体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依托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3.3资金是产业扶贫的保障。消除基层信贷员的放贷顾虑,鼓励金融机构和信贷员向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依托市场主体或自我发展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确保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3.4.质效是产业扶贫的支撑。精准脱贫有明确的时限要求,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风险性,要同时满足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补长、以长养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既满足限期脱贫的现实需要,又能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在全村深入开展“村情贫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村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村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结合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同全县人民一起胜利。
参考文献:
《云南省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