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象园村泥石流发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对2011年8月2日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和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果发现,手机短信、电视、电话是目前气象预警信息主要的传播渠道,持续降雨日数、降雨量和短时强降雨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97%以上被调查人员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认为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实用,内容通俗易懂;经测算得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为72.65%,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41%。可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陕西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镇安县;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79-03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departments of land and resources, related authorities and grassroots staff members in Xiangyuan Village where the mudrock flow is of frequent occurr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ypical cases and actual deman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drock flow in Xiangyuan Village, Daren Town of Zhen’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It found that major dissemination channel of meteorological prewarning information includes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television, and telephone. Factors leading to geological disasters mainly include number of continuous rainy days, rainfall, and shorttime heavy rain. More than 97% respon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work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hey thought tha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prompt, accurate, practical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to benefits is 72.65%,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to reduction of casualties reaches 41%. Therefor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 Zhen’an County; Mudrock flow;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nefit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地质灾害发生诱因复杂,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破坏力大,如果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气象服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为此,笔者通过对2011年8月2日陕西省象园村一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分析,了解和评估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对气象服务需求与现状的差异,可以为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向提供参考,为气象部门向政府和决策部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提供依据,也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支撑[1-3]。
  1 典型案例实况
  1.1 案例概况
  2011年7月28日~8月1日,陕西省出现区域性强暴雨过程,这次暴雨过程引发了多起地质灾害,其中,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于2011年8月2日18:20因强降雨过程造成山体滑坡,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
  1.2 暴雨特征
  1.2.1 影响范围广。暴雨涉及商洛、延安、铜川、宝鸡、咸阳、汉中、安康7个市大部分县区以及榆林、渭南、西安3个市的个别县区,其中7月28日08:00~29日08:00,陕北南部、关中中西部、陕南西部共有44个县区的244个观测站出现暴雨,21个县区43个观测站出现大暴雨;7月31日08:00~8月1日08:00,陕南东部共有17个县区的172个观测站出现暴雨,9个观测站出现大暴雨。
  1.2.2 降水强度大。7月28日08:00~29日08:00,淳化县胡家庙24 h降水量达185.1 mm,洋县华阳镇165.0 mm。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28日晚上到29日06:00,淳化县胡家庙29日00:00~03:00降水量高达100.7 mm,铜川市印台区楼子29日02:00~04:00降水量95.9 mm,彬县炭店乡28日23:00~29日01:00降水量89.1 mm;镇坪31日20:00~1日08:00降水量达122.6 mm,镇巴田坝31日05:00~1日11:00降水量达199.5 mm。   1.2.3 过程雨量大。7月28日08:00~8月1日11:00过程降水量,陕北南部、关中中西部以及陕南大部分地区降水超过50 mm,其中铜川、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咸阳等市33个县(区)320个观测站过程降水量在100~200 mm。其中,商洛市镇安县平均降雨量达142.7 mm,其中最大降雨量木王公园197.1 mm、达仁镇189.8 mm。
  1.3 灾情及影响
  商洛市镇安县因持续降雨引发河水上涨,达仁、木王、张家、杨泗、月河、青铜关、龙胜、西口、柴坪、云盖寺等10个乡镇46个村195户681人不同程度受灾,致使部分粮食作物、烤烟、群众住房、滑坡体、公路、河堤、农田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毁坏,达仁镇象园村因持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280万元。
  2 气象预警服务情况
  2.1 监测联防
  陕西省气象台、商洛等地市气象局加强天气会商力度,加强对市、县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和服务的技术指导,提醒其密切关注天气,做好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御的气象预警服务工作。暴雨过程中,陕西省气象台警报小组组织会商3次,参与中央气象台会商发言1次,组织紧急全省可视会商2次,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
  市县气象局会商系统24 h开机,商洛、延安、铜川、宝鸡、咸阳、西安、汉中、安康等气象局及时向政府领导和应急、防汛、国土等相关部门汇报降水实况和滚动预报,县区气象局随时上报天气实况及灾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市气象局与渭河上游气象台站加强联系,在天水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挥办提供渭河上游的雨情、汛情及天气演变情况,做好监测联防工作。
  2.2 预报预警
  陕西省省市县气象局三级联动,对此次暴雨过程的预报提前量达24 h以上,预报预警准确率高,与实况较为吻合。陕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2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次,雷电预警信号6次,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1期,组织各类紧急会商6次,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针对此次降雨过程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加强关注。镇安县气象局于2011年7月28日16:00启动商洛市气象灾害III级应急响应,暴雨过程期间,共发布强降水时段消息1次,7月30日~8月2日降水预报1次,雷雨警报2次,雨情通报4份,并向各乡镇信息员多次发送每小时降雨量、 3 h降雨量,密切关注暴雨集中的杨泗、木王、达仁、龙胜、青铜、铁厂等乡镇,随时做好灾害防御的气象预警服务工作。
  2.3 决策气象服务
  陕西省气象局第一时间向省领导和省应急办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强降水预报预警情况。陕西省气象台通过传真向省委、省政府、省应急办、省防办等15个单位报送暴雨预警信息。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27家单位迅速行动,按照《关于做好7月28~30日强降水过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联防联动,将气象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应急响应期间,陕西省气象台每6 h向省政府值班室、省应急办、省防办报告一次降雨实况。商洛、延安、汉中等地市气象局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及时汇报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情况及服务情况。各受灾区县气象部门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应急部门报告天气及应急情况,及时上报各类决策材料130余期。
  镇安县气象局自28日降雨开始,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县委办、政府办、防汛办、地灾办以及农业局、烤烟局等单位发送强降水时段消息1次,7月30日~8月2日降水预报1次,雷雨警报2次,雨情通报4份,截止8月2日,每天08:00向县委办、政府办、防汛办、地灾办传递前24 h雨情,以及前期整个过程降雨量情况,提醒各级领导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2.4 公众气象服务
  陕西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预警信息,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陕西省气象局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通过陕西省电视台6个频道各档天气预报栏目插播节目信息3 200多条,进行电视连线直播3次;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达15.5万人次;通过电子显示屏向汉中、商洛、咸阳、宝鸡、铜川、延安等地边远山区发送预警信息1 799屏次;通过短信平台向气象信息员发送预警信息7 405人;通过400热线面向预警区域强降水落区信息员开展点对点外呼,外呼信息员892人,有效互动399人;通过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系统向全省农村发送预警信息4次;通过省应急办网站和中国天气网陕西站传播预警信息各4次;通过广播电台发布预警信息10次。
  镇安县气象局及时与乡镇信息员互动,通过信息化平台多次向乡镇信息员发布每小时降雨量、 3 h降雨量、强降水时段消息和雷雨警报,提醒他们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准备工作,要求各级气象信息员在出现灾情时,及时与县气象局联系,做好灾害预防及灾情上报工作。此次暴雨过程的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90%以上。
  3 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评价和效益分析
  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泥石流灾害是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典型案例,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在此通过对象园村泥石流发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和效益分析。
  3.1 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评价
  3.1.1 国土资源部门专家。
  在整个地质灾害过程中,持续降雨天数、持续降雨量级和短时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气象预警发布的及时性和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首要保障条件,12 h以内提前预警对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最为有利;基层社区、乡村传播地质灾害相关气象预警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电话、社区大喇叭、手机短信、入户口头通知等;国土部门对于目前气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提供的气象服务的满意率为90%;目前在地质灾害方面需要提高的地方主要有加强部门间联络与合作、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国地部门在信息资料交换与共享。   3.1.2 相关政府部门专家。气象预警信息在地质灾害防御过程中非常重要,其中,气象预警的及时性和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对于防灾救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应急决策的确定环节中发挥作用很大;在预警服务及时性方面相关部门专家认为应急决策确定应提前24 h,人员转移阶段提前6~12 h,财产转移阶段提前12~24 h,灾害易发点排查阶段提前1~12 h,相关设施除险加固阶段提前24 h以上;相关政府部门专家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气象预警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话传真、网络、手机短信等;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对于地质灾害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在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技术水平、气象科技知识宣传、气象监测的时空精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1.3 基层工作人员。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是影响地质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重要因素,气象预警信息80%均是通过政府部门发给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准确、实用、内容简单易懂;在有效保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所需的气象预警信息时间上,应急决策确定提前6~12 h,人员转移提前6~12 h,财产转移6~12 h,灾害易发点排查提前6~12 h,相关设施除险加固提前24 h以上;基层工作人员获取预警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网络和上级传达等。
  3.1.4 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应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和气象预警准确及时3个因素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比较重要;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预警发布的及时性是地质灾害气象服务重要的指标,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电视、入户口头通知、锣鼓、小喇叭等方式获取气象预警信息,信息准确、及时、实用,为公众避险自救提供了帮助;在地质灾害应急防御工作中,社会公众认为提前12~24 h收到气象预警能有效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希望可以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相关天气实况和灾害影响等气象服务。
  3.2 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分析
  3.2.1 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
  通过专家评估法,由公式e=[ni=1(Ai-Bi)(P+T+C)]/D=[ni=1(Ai-Bi)M]/D测算得出,
  式中,e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贡献率;Ai为应急救援第i个环节避免的损失;Bi为第i个环节开展应急救援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成本;P为准确性,以过程气象预报平均准确率×权重系数;T为时效性,以气象预警时效性×权重系数;C为气象预警覆盖率,气象预警覆盖率×权重系数;M为气象服务主要指标;D为气象引发地质灾害所威胁的直接财产总值。经计算,陕西省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达72.65%。
  3.2.2 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
  通过专家评估法,由评估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评估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贡献率,通过填写《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评估表》,测算得出。经测算,陕西省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41%。
  4 总结
  4.1 成功经验
  4.1.1 预报预警及时准确。陕西省省、市、县气象局预报提前量为24 h,大暴雨预报提前量为12 h,短临预报预警及时准确,预警信号准确率达100%,对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
  4.1.2 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服务到位,发挥了预警信息的先导作用。各地政府领导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上做了批示,体现了气象信息“发令枪”的作用。尤其是在预警中提示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特别是对矿山塌陷区、淤地坝、水库等采取防御措施,政府部门采取了主动措施。
  4.1.3 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防灾减灾效益逐步体现。陕西省政府7月18日正式发文成立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在此次暴雨工程服务中,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首次下发了《关于做好7月28~30日强降水过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27家指挥部成员单位迅速行动,通力合作,各部门应急防范措施到位,强降水未造成人员伤亡,使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
  4.1.4 通过各种媒体和新型手段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有效防灾避灾和正确引导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过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媒体、电视直报、气象微博等铺天盖地的宣传,有效地传播了气象灾害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气象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4.2 建议
  4.2.1 增加对防灾抗灾工作的投入。建立县级暴雨监测系统,地方投资建立气象微机远程终端工作服务站,以便为县领导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情报服务,为决策者制定应急措施、实施防洪预案提供决策依据[4-5]。另外,加强对气象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气象科技队伍对暴雨灾害进行研究和预报,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6]。
  4.2.2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防患于未然。组织对各级责任人员以及监测、抢险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利用会议、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学校教育等形式宣传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灾常识;分户制定并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安全区以及转移路线上设立醒目、固定的标识牌和宣传牌,在受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栏;组织演习、演练,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7]。
  参考文献
  [1] 王法健,胡思明,崔大伟.洪涝灾害对龙岩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16):55-57.
  [2] 何秉顺,郭良,左吉昌.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灾害调查[J].中国水利,2012(15):113-117.
  [3] 刘引鸽,葛永刚,周旗.秦岭以南地区降水量变化及其灾害效应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31(1):50-55.
  [4] 胡晓静,吴敬东,叶芝菡,等.北京“2012.7.21”暴雨洪灾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洪涝灾害[J].中国防汛抗旱,2012,22(6):1-3.
  [5] 冉菊华,钟有萍.印江“9118”特大山体滑坡与暴雨的关系[J].贵州气象,2000,24(6):33-34.
  [6] 赵琛,许明家.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水文,2011,31(6):53-57.
  [7] 宗永军,王成志,刘剑琼.北京市朝阳区防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防汛与抗旱,2012(17):38-40.
其他文献
摘要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47种(属),平均密度为238.8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98×10-3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关键词 丹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期刊
摘要 1980~2012年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结果表明, 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呈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
期刊
摘要 [目的]揭示肌肉生长抑制素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为阐明鹅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吉林白鹅MSTN基因,通过饲喂4种不同的日粮氨基酸模型研究不同日粮氨基酸模型对1~28日龄和29~56日龄的吉林白鹅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28 d,A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 A组和C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
期刊
摘要 对山楂(Crataegus L.)在北方的分布区域及高寒地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为其引种栽培及扩大产业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山楂;产区;高寒地区;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45-02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hawthorn in north Chi
期刊
摘要 [目的]探明深翻晒垡对防治根结线虫的影响。[方法]对烤烟移栽前2个月至移栽前7 d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深度的深翻晒垡7个处理,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效益、根结线虫数量、根结线虫发病率、防效进行统计。[结果]移栽前2个月进行的20、40 cm的土壤深翻晒垡处理,从根结线虫发生程度、上等烟、均价、产量、产值综合考虑,表现较好;在防效方面,各处理间差异不大。[结论]深翻晒垡对防治根结线虫、增加经济效益有
期刊
摘要 系统分析了2004~2012年江苏口岸进境羊毛中杂草的截获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结果表明,共截获38个科138个属268个种(属)13 868种次的杂草,其中检疫性杂草3个科11个属20个种(属)2 094种次。按照来源国家和地区统计,共从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羊毛中截获杂草,其中以澳大利亚截获杂草种次数最多,占到总截获种次的71.9%。根据以上杂草截获情况分析,建议从风险评估、检疫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蔬菜中多菌灵等15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不同蔬菜中多菌灵等15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2种试验检测方法,多菌灵等部分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是蔬菜样品基质干扰所致。[结论]LC/MS/MS方法质谱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使用简便快速、分析时间短;HPLC方法需要更好的方法优化才能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种植密度下半夏叶片气孔特性的变化。[方法]取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半夏叶片,撕取其下表皮制片、显微观察,随机选取5个视野,记载气孔频度、气孔长轴和短轴。[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半夏叶片气孔频度的差异不显著,其变化范围为80.48~92.09 个/mm2;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气孔器的长轴和短轴长度均表现出“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当半夏块茎用量从1 875 kg/hm2
期刊
摘要 利用濉溪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和柳丰种业、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的数据,分析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增产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濉溪县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日照充足,灌浆期气候条件优越,穗粒数、千粒重增加,是小麦产量实现新突破的主要原因,其产量突破7 500 kg/hm2。  关键词 小麦;穗粒数;千粒重;气象因子;濉溪县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