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八”的文化涵义及二语习得的取舍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语言的词汇意义,使之产生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八”在现代中国的主流语境中,常作为一个吉祥语,寄予人们生活红火、恭喜发财美好的希冀。但是,在少部分地区,“八”也被视为不吉利的一个数字。本文正是从比较数字“八”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的文化涵义出发,分析其中差异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进而得出汉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涵义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吉祥语;数字;文化涵义;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49-02
  一、数字“八”被视为吉祥语的原因
  (一)谐音
  人类学家Frazer的交感巫术理论可视为谐音吉祥的心理學基础。人们根据“相似性”的联想(Like Produces Like),以求取得影响甚至改变自然事件的吉凶的能力。人们的视觉或听觉在感知到谐音吉祥的符号时,能够在视听的基础上,再在心理上联系起相应的吉祥含义。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寄希望于运用谐音特定符号带来吉祥和好运,虽然在事实上往往只是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这仍不妨其成为一种广泛的风俗或传统。
  索绪尔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的音义联系是约定俗成而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同的一个语音符号完全可以包涵多个意义。通过这一特点,人们创造出语言上的谐音双关。在汉语中,汉民族用“八”表达“发财”的涵义就是谐音双关的一种形式具体的表现。“八即是发”的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操粤方言的港澳地区,其受发达的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追求财富的社会意识重要影响,数字“八”与汉字“发”谐音,韵母都是[at],声母则是同为唇音的[p]和[f],所以在当地 “八”意味着“发财”。
  改革开放之后,此义旋即在大陆地区走红。车牌号、楼层号、手机号以及商业广告词等涌现了数字“八”的热潮,企业开张、体育赛事等活动或庆典也青睐于含数字“八”的日期。
  (二)谐形
  “八”的古文体字形是“  ”,字形让人联想到“切分”这一意义,因此,古人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经常用“八”来对事物进行划分归类。譬如,将一年划分为节点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开端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个季节,并把这八个节气统称为“四时八节”。再如,人们先把二维的平面空间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位,即“四面”,然后进一步把“四面”二分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即所谓的“八方”。
  (三)民族心理
  汉民族对偶数情有独钟,信奉“双喜临门、好事成双”。人类学家Frazer指出,“人们正是从人到物到天体气象,观识出‘偶’的合理性与美好性,而赋予偶数以吉祥意趣,奇数则相反。”人们相信“奇为单,偶为双,单为分,双为合,单见孤,双有伴,单不全,双齐备。”因此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大量的偶数崇拜的现象出现。如,说书要“花开两朵”,庆贺要“喜上加喜”,图案要“双龙戏珠、龙凤呈祥”,恋人要“佳偶天成、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四)社会因素
  马克思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语言的兴衰,特别是词汇的兴衰,往往来源于社会的变迁或受重大事件的影响。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运动而设立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于是看到或听到“38”,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女性。“520”谐音“我爱你”,于是每年的5月20号,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总是门庭若市。同样的道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开幕,让全体华夏儿女扬眉吐气、倍感自豪,这使数字“八”拥有了更加丰富、且为正向的文化内涵。选择连着几个“八”的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期和时间,可以想见活动的安排者内涵设计的良苦用心,也为“八”作为吉祥语增加了更充实的社会来源。可以说,“八”的吉祥内涵因果是相互促进的。
  二、数字“八”被视为禁忌语的原因
  在客家地区,婚丧嫁娶的择日要避开农历逢“初八、十八、廿八”等带数字“八”的几日;迎亲送亲队伍的人数可以是七个也可以是九个,但不能是“八”个;宴席上的酒菜可多可少,偏偏不能是“八”道菜;出行或归家之人还有“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甚至还使用“八败”来形容家庭的破散之惨象的俚言俗语。
  (一)“八”的本义
  这些习俗的产生都得与汉字“八”的造字方法去寻找答案 。“八”的小篆字形是“  ”,此形本义为把东西划分开。在《说文解字》中,“八”的本义解释为“别也,象分別相背之形。”。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道:“此以双声?韵说其义。今浙江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再如以“八”为部首的汉字“分( )”,即从八从刀,使用了“八”的本义。由“分别”的词义联想到感情残败,关系破裂,这自然而然地给“八”带来了人们厌恶的贬义色彩。在一些地区,喜欢完满的人们,于是出于避讳“八”分别离散的色彩的心理,开始避免涉及“八”相关的搭配出现在喜事当中,也忌讳日常谈及与“八”沾边的词组,,很明显地反映了人们避讳的心理:希望以此来祛除“晦气”。
  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的赣南,属于客家文化地区,其使用的客家方言较为滞古,故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的特色,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数字“八”的避讳心理来源于词汇的本义,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客观的语言事实。
  (二)民间迷信的影响
  “八败命”俗称“丧门星”。《中国谚语大辞典》中收录:“八败命,还怕个拼死做;荒年成,饿不死个瞎眼睛。”本地的命理风水迷信认为,八败命的人会诸事不顺,尤其事业财运差,甚至祸及家庭,致使家破人亡。虽然是迷信,但“八败”这一词语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数字“八”的认知—— “八”是不吉利的数字。   民间的迷信加深了数字“八”的文化内涵,而数字“八”也让相关的迷信思想得到语言上的物质理论支撑,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三、正确对待和使用数字吉祥语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数字“八”的热捧和避讳都是人们给它附加上的神秘面纱,这种极为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义,也带有不稳定性,会因为地域、民族、政治与语言的关系的差异而大为相左,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数字“八”的吉祥色彩是风俗文化的一种现象,数字的所有吉凶意义都是人为赋予的,并非拥有了“吉祥八”就意味着会拥有绝对的好运,幸福还是要靠人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奋斗的汗水取得,我们遵守风俗习惯但切不可过度重视,而应该从科学客观的角度看待吉祥数字,扬长避短,去除其消极的一面。
  寄托了人们向往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吉祥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运用不但为生活涂抹上了别样的色彩,而且使用得当也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由于民族之间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历史传统的差异,导致了言语交际中理解和交流的问题,倘若不深入了解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无法真正习得并掌握这门语言。语言正确与得体的使用是人们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一把钥匙。如果人们能够对数字吉祥语的涵义进行合理的扬弃,其包含积极的作用和健康向上的内涵将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应。
  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对文化的导入非常关键。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是词汇,因为词汇不但承载着厚重的古代文化,还反映了新兴的当代文化。文化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汉语教师,对于数字“八”的文化涵义的教学,在理解其涵义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更應抓住其积极正面的一方面,正确选取其更具广泛性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的一个涵义进行讲解输入。很显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八”作为一个吉祥语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最广为接受的事实,我们应该抓住此项主流的文化涵义进行教学,并革故鼎新,积极地引导学习者往正能量的方向去思考。
  同时,讲解“八”的文化涵义的过程中,汉语教师也应选取恰当的例子进行展示,而不应光靠简单的意义说明。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掌握汉语深层的文化涵义、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绝非易事。教师设计专门的语境场景,收集相关的真实语料、甚至社会广告实例等教学方式,都是将词汇的文化语义延伸到语用的重要方法,这些也是帮助汉语学习者直观明了地习得其文化内涵、提高汉语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催梅.吉祥语的文化意蕴、功能和社会意义[J]. 昆明:云南大学师范大学学报,2003-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英]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等译.金枝[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4]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6]温端政.中国谚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张宁,男,汉族,江西瑞金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元节不是纳西族的原生民族节。目前学界对纳西族中元节习俗的研究较少,一是大部分学者对纳西族节日研究都基于民族原始的东巴文化方面,从中原地区传入的节日文化研究反而做得不多或不细;二是很多人认为中元节的固有特点在写作时较难回避“封建迷信”内容,因此干脆绕开不谈。实际上,岁时节日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纳西族的中元节习俗可以为研究民族接触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方面提供有效材料。  【关
期刊
【摘要】 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是在武帝到霍光这一延续性政治体制引起严峻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召开的。盐铁会议的主要参与对象为贤良文学,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丞相、御史大夫的从属僚属丞相使、御史。会议分两个阶段召开,而经济上的兴利政策、匈奴用兵问题及刑法问题则为会议主要讨论内容。  【关键词】 盐铁会议;《盐铁论》;汉武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魏爱莲(Ellen Widmer, 1939—)是现当代研究中国文学的少数汉学家之一,现任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特别是晚清时期妇女文学研究。1985年以后,魏爱莲教授的研究方向从整体的明清文学转向了具体的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体裁。她认为与男性文学不同的是女性文学的萌芽和发展都异常艰辛,而且除了围绕明清文学整体趋势的各种因素及变化外,妇女文学更具有特殊性
期刊
【摘要】 1926年,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问世。该小说充分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精神,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战后一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改变,因而又被称为“迷惘一代”的宣言书。本文揭示了《太阳照常升起》所具有的紧扣时代脉搏,真实记录特定时代人们行动与思想的时代特性,从小说中人物对消费,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转变入手,展現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迷茫一代”的职业道德等对西奥多
期刊
【摘要】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是象征型文学的杰出代表作。绚丽多彩的象征性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海明威把复杂的抽象思维凝聚在丰富的象征意象之中。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音乐意象和主导意象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人生哲理。  【关键词】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主导意象;音乐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
期刊
【摘要】 在诸子哲学时代,古始之道被概括为世界本原的“道”范畴加以统摄,从而形成了以“道”为本体的宇宙本原哲学。在宇宙生成本原哲学观影响之下,“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原哲学观得以形成。对艺术(文学)本原的追问,能够窥探到宇宙本原哲学和生命本原哲学对艺术(文学)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文艺生成理论“宇宙原理——文学整体”的范式。  【关键词】 本原哲学;生命本原;本体之“道”;《
期刊
【摘要】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海报自然而然地也就平添了诸多时尚的元素。文章认为:要更好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注入时尚元素,就要从色彩、图形配置内容及宾主关、创意图形、时尚与创新性等方面入手,即:在电影海报的色彩运用中,必须要做好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的科学组合,使其在构成画面上形成和谐的色彩整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主图形起到统一画面的作用,宾图形用来衬托主图形;要融入民族元素,“借其形,承其意,传其神”。
期刊
【摘要】 如果一座城市被称之为历史文化名城,那么该城市必然在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并且具备数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精准把脉,在不破坏城市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建设,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并且举例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然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
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对各个地域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活态标本”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传承、积淀,是有着历史厚度的遗产,承载了人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信仰、经济以及审美。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以歌舞为基础的地方性戏曲,具有极为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极为优秀的赣南地区非遗代表,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极高,但是该剧种目前却存在传承和发展情况
期刊
作者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讲全国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文化通论》,研究方向:美学与20世纪文化理论。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东方美学原理》、“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外国文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