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对各个地域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活态标本”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传承、积淀,是有着历史厚度的遗产,承载了人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信仰、经济以及审美。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以歌舞为基础的地方性戏曲,具有极为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极为优秀的赣南地区非遗代表,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极高,但是该剧种目前却存在传承和发展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传承和保护传统戏曲其实就是将传统的地方戏曲作为讯息传承給下一代,因此,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时采取艺术传播模式当中的5W传播模式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情况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文正是基于此,采取拉斯韦尔的5W传播方式,主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受众四个角度,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保护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总结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艺术传播;5W传播模式;赣南采茶戏;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55-02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山,最初以“九龙茶灯”作为戏曲演出,是一种结合当地民间采茶歌舞和风土人情形成的极具地方韵味的地区戏曲剧种。
一、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主体:传播者数量较少且传承者青黄不接
青年教师及赣南采茶戏演员是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主要的传播者,但是在青年教师及赣南采茶戏演员的培养上却困难重重,在日常教育中培养难度非常高,人才的产出概率极低。除此之外,很多的赣南采茶戏演员收入较低,缺少一定的表演机会,收入不稳定,导致很多的年轻人不选择学习这一地方戏曲。同时,赣南采茶戏以往市井表演的表演形式也导致人们对其所含有的艺术性较为忽略,认为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其中,认为这一戏曲无法和时代潮流所融合。赣南采茶戏戏曲传承还存在传播人员较少,青黄不接的情况。赣南采茶戏之所以还能发展,离不开李九姣、邝功海以及张佐祥等等老赣南采茶戏表演工作者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
(二)传播内容:内容局限性大且剧情因循守旧
以往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大多是对底层百姓日常生活的反映,具体的戏曲内容和风格依旧是新中国成立前台词庸俗以及表演低俗的状态之下。建国之后,赣南采茶戏的创作方向才逐渐转变成了表达人物内心世界以及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此外,赣南采茶戏表演中大多使用的是客家方言,在语言上以及时间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很多大众也仅仅是在重要传统节日当中进行观看。同时,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时还存在剧情因循守旧的情况。赣南采茶戏主要是对赣南地区人民劳作期间乐观向上以及自娱自乐精神的反映,是赣南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但是很多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以及内容依旧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状态下,无法对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情况进行反映,很多的戏曲情节以及内容和现代人的审美意味有所不符,缺乏现实意义,进而影响到其后续的传承以及保护。
(三)传播渠道:内在缺少传播渠道且外在缺乏交流学习
对当地学生以及居民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人们主要采取互联网以及社交工具对赣南采茶戏进行了解。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赣南采茶戏中的新媒体传播力度不高,大多数人们都是借助传统媒体以及家中的长辈介绍对采茶戏进行了解,缺乏内在的传播途径。此外,赣南采茶戏属于一种极具专业性的戏曲剧种,因此,该戏曲的学术研究较为缺乏,研究赣南采茶戏的人员以及学术成果也较少,这就导致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地区的文化代表,极少参与到国内外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到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的传播力度。
(四)受众:对赣南采茶戏存在刻板印象
很多赣南采茶戏的受众对这一戏曲存在刻板印象以及固定思维,认为赣南采茶戏是极为落伍的戏曲剧种,已经和时代流行的文化和戏曲相去甚远。这一刻板印象非常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无法借助受众对信息接收中的能动效果,进而影响到受众新旧观念的更新。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的传承工作时,因为受众对其的刻板印象导致该戏曲地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一情况大大限制了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艺术的发展以及传承。
二、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传播主体:强化有效联动,提高自身认知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时,政府和高校作为传播的主体必须要进行有效联动。首先,地方高校以及政府必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好自身的职能以及使命,在日常工作中以教育以及弘扬传统作为责任。此外,由政府牵头,建立项目基金会,并对戏曲传播项目的运作特征所需的资金需求和经费发放进行考虑落实。同时,政府还要和高校进行联动,多搞一些戏曲的宣传和演出活动,持续推动戏曲的传承工作。此外,赣南采茶戏演员对自身的专业基础进行夯实,端正好自身的态度,提高的戏曲意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戏曲知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传播内容:重传统和经典,因时制宜进行创新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的传播时首先需要对传统以及经典加以尊重,重点打造赣南采茶戏精品剧目。由于人们的生活的改变使得人们在戏曲的审美观上有了更加深层次和品质化的需求。因此,当代地方戏曲艺术也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戏曲内容和传播方式。赣南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该戏曲当中充分反映了赣南地区客家人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劳动生产内容。为了更好地对这一地方剧种进行传播,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剧目内容创新时必要以文化内涵作为主要基础,对赣南文化背后内容进行大力传播以及研究。此外,赣南采茶戏的传播内容还必须要因时制宜,采取相关措施转变人们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刻板印象,依据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取向对戏曲剧目进行创新。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剧目创新时不仅仅需要适当结合以往传统剧目当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精神,对赣南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例如目前所创建的《八子参军》以及《客家儿郎》等现代化的赣南采茶戏剧目,目前所取得的反响也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现代观众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兴趣,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采茶戏的刻板印象。 (三)传播渠道:地方政府以及媒体协同发挥宣传效力,采取舆论引导措施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工作期间,媒体必须要对其公众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充分发挥,积极培养出具备戏曲审美基础的現代观众群体。因为赣南采茶戏相关演员培养情况不佳以及待遇较低的情况,导致这一地方戏曲依旧处于边缘化的情况之下,人们缺少对于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度。因此,媒体必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公众议程设置功能,适当多增加一些弘扬地方戏曲的报道,转变人们对于赣南采茶戏审美落后的认知进行转变。
(四)受众: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创建地方文化品牌
在传承和保护赣南采茶戏工作中,受众必须要多接触各类戏曲文化资源。例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多走进周末惠民剧场、赣南采茶戏基地和博物馆,对这一地方戏曲的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此外,广大受众还必须要树立起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复兴赣南采茶戏。当前,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高涨,在发展地区旅游业时可以逐渐形成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赣南茶文化等为基础的赣南采茶戏剧种,吸引游客对赣南采茶戏的兴趣。对赣南地区旅游品质进行提升。此外,赣南采茶戏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充分挖掘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所存在的优势,树立起地方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让赣南采茶戏可以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实现外向型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对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进行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想要更好地传承以及保护赣南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要着力于戏曲创新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赣南采茶戏人才地培养力度,进一步丰富文化多元性,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付佐勇.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3):94.
[2]侯林.大数据时代戏曲艺术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重构[J].戏剧文学,2017,(08):125-131.
[3]赵跃.文化传播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再生产——以韩国四物游戏为例[J].民俗研究,2017,(03):150-156+160.
[4]温丽君.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6,(08):74-76.
[5]童颜.赣南采茶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5):208.
作者简介:
欧阳剑,男,汉族,江西萍乡人,赣南师范大学2018级艺术硕士戏曲研究生,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高职助教,研究方向:赣南采茶戏表演。
【关键词】 艺术传播;5W传播模式;赣南采茶戏;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55-02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山,最初以“九龙茶灯”作为戏曲演出,是一种结合当地民间采茶歌舞和风土人情形成的极具地方韵味的地区戏曲剧种。
一、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主体:传播者数量较少且传承者青黄不接
青年教师及赣南采茶戏演员是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主要的传播者,但是在青年教师及赣南采茶戏演员的培养上却困难重重,在日常教育中培养难度非常高,人才的产出概率极低。除此之外,很多的赣南采茶戏演员收入较低,缺少一定的表演机会,收入不稳定,导致很多的年轻人不选择学习这一地方戏曲。同时,赣南采茶戏以往市井表演的表演形式也导致人们对其所含有的艺术性较为忽略,认为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其中,认为这一戏曲无法和时代潮流所融合。赣南采茶戏戏曲传承还存在传播人员较少,青黄不接的情况。赣南采茶戏之所以还能发展,离不开李九姣、邝功海以及张佐祥等等老赣南采茶戏表演工作者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
(二)传播内容:内容局限性大且剧情因循守旧
以往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大多是对底层百姓日常生活的反映,具体的戏曲内容和风格依旧是新中国成立前台词庸俗以及表演低俗的状态之下。建国之后,赣南采茶戏的创作方向才逐渐转变成了表达人物内心世界以及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此外,赣南采茶戏表演中大多使用的是客家方言,在语言上以及时间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很多大众也仅仅是在重要传统节日当中进行观看。同时,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时还存在剧情因循守旧的情况。赣南采茶戏主要是对赣南地区人民劳作期间乐观向上以及自娱自乐精神的反映,是赣南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但是很多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以及内容依旧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状态下,无法对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情况进行反映,很多的戏曲情节以及内容和现代人的审美意味有所不符,缺乏现实意义,进而影响到其后续的传承以及保护。
(三)传播渠道:内在缺少传播渠道且外在缺乏交流学习
对当地学生以及居民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人们主要采取互联网以及社交工具对赣南采茶戏进行了解。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赣南采茶戏中的新媒体传播力度不高,大多数人们都是借助传统媒体以及家中的长辈介绍对采茶戏进行了解,缺乏内在的传播途径。此外,赣南采茶戏属于一种极具专业性的戏曲剧种,因此,该戏曲的学术研究较为缺乏,研究赣南采茶戏的人员以及学术成果也较少,这就导致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地区的文化代表,极少参与到国内外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到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的传播力度。
(四)受众:对赣南采茶戏存在刻板印象
很多赣南采茶戏的受众对这一戏曲存在刻板印象以及固定思维,认为赣南采茶戏是极为落伍的戏曲剧种,已经和时代流行的文化和戏曲相去甚远。这一刻板印象非常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无法借助受众对信息接收中的能动效果,进而影响到受众新旧观念的更新。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的传承工作时,因为受众对其的刻板印象导致该戏曲地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一情况大大限制了赣南采茶戏这一戏曲艺术的发展以及传承。
二、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传播主体:强化有效联动,提高自身认知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时,政府和高校作为传播的主体必须要进行有效联动。首先,地方高校以及政府必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好自身的职能以及使命,在日常工作中以教育以及弘扬传统作为责任。此外,由政府牵头,建立项目基金会,并对戏曲传播项目的运作特征所需的资金需求和经费发放进行考虑落实。同时,政府还要和高校进行联动,多搞一些戏曲的宣传和演出活动,持续推动戏曲的传承工作。此外,赣南采茶戏演员对自身的专业基础进行夯实,端正好自身的态度,提高的戏曲意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戏曲知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传播内容:重传统和经典,因时制宜进行创新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的传播时首先需要对传统以及经典加以尊重,重点打造赣南采茶戏精品剧目。由于人们的生活的改变使得人们在戏曲的审美观上有了更加深层次和品质化的需求。因此,当代地方戏曲艺术也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戏曲内容和传播方式。赣南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该戏曲当中充分反映了赣南地区客家人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劳动生产内容。为了更好地对这一地方剧种进行传播,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剧目内容创新时必要以文化内涵作为主要基础,对赣南文化背后内容进行大力传播以及研究。此外,赣南采茶戏的传播内容还必须要因时制宜,采取相关措施转变人们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刻板印象,依据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取向对戏曲剧目进行创新。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剧目创新时不仅仅需要适当结合以往传统剧目当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精神,对赣南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例如目前所创建的《八子参军》以及《客家儿郎》等现代化的赣南采茶戏剧目,目前所取得的反响也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现代观众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兴趣,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采茶戏的刻板印象。 (三)传播渠道:地方政府以及媒体协同发挥宣传效力,采取舆论引导措施
在进行赣南采茶戏传承和保护工作期间,媒体必须要对其公众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充分发挥,积极培养出具备戏曲审美基础的現代观众群体。因为赣南采茶戏相关演员培养情况不佳以及待遇较低的情况,导致这一地方戏曲依旧处于边缘化的情况之下,人们缺少对于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度。因此,媒体必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公众议程设置功能,适当多增加一些弘扬地方戏曲的报道,转变人们对于赣南采茶戏审美落后的认知进行转变。
(四)受众: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创建地方文化品牌
在传承和保护赣南采茶戏工作中,受众必须要多接触各类戏曲文化资源。例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多走进周末惠民剧场、赣南采茶戏基地和博物馆,对这一地方戏曲的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此外,广大受众还必须要树立起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复兴赣南采茶戏。当前,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高涨,在发展地区旅游业时可以逐渐形成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赣南茶文化等为基础的赣南采茶戏剧种,吸引游客对赣南采茶戏的兴趣。对赣南地区旅游品质进行提升。此外,赣南采茶戏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充分挖掘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所存在的优势,树立起地方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让赣南采茶戏可以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实现外向型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对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进行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想要更好地传承以及保护赣南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要着力于戏曲创新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赣南采茶戏人才地培养力度,进一步丰富文化多元性,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付佐勇.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3):94.
[2]侯林.大数据时代戏曲艺术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重构[J].戏剧文学,2017,(08):125-131.
[3]赵跃.文化传播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再生产——以韩国四物游戏为例[J].民俗研究,2017,(03):150-156+160.
[4]温丽君.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6,(08):74-76.
[5]童颜.赣南采茶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5):208.
作者简介:
欧阳剑,男,汉族,江西萍乡人,赣南师范大学2018级艺术硕士戏曲研究生,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高职助教,研究方向:赣南采茶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