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从娃娃抓起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扶智,从根源上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娃娃抓起,保护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家庭倾斜,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和基本要求,更是教育扶贫行动的关键实践起点。
  学前教育扶贫是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扶贫的重要起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随后,特别针对学前教育,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进一步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据此,全面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我国近、中期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与部署。而要如期、充分地达成这一重要战略性目标,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要对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实施切实和有效的保障。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必然要求。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印发,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脱贫攻坚成为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在这场战役中,教育扶贫是从根源上最稳定、最彻底消除贫困的关键推手,学前教育扶贫更是教育扶贫的重要起点。从该角度分析,切实有效地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是学前教育扶贫的核心要义,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
  学前教育的高投资回报率在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多年以来,学前教育学、教育经济学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大量追踪研究清晰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其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阶段的受教育经历。
  研究发现,接受过(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儿童与未接受过(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儿童相比,前者在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等方面都更高,同时表现出发展性问题(如犯罪)的概率也更低。在学前教育上每投入1美金,就可以获得高达17.07美金的回报。这些回报中有将近25%源于个体后续更好的身心发展;与个体更好的身心发展相联系,有大约75%源自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负担的减轻和成本的节约(如对事后补救教育的投入降低)以及对税收收入增加的贡献。
  而且,这种超高的学前教育投资回报率往往在处境不利儿童,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学前儿童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通过保障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学前儿童获得在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可有效降低和补偿其因出生和成长环境的不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打破贫困在家庭代际的传递与循环创造可能,可以增强社会流动性,预防和缓解阶层固化,进而对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立法为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从娃娃抓起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完成,要仰赖于相关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我国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法律建设。教育部近期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需求。在《草案》中,曾多次提到“贫困”“经济困难”等关键词,更有多达六条(《草案》共有七十五条)的条款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的学前儿童、边远贫困地区的学前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相关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应从娃娃抓起”的重视和决心,是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上的重要实践探索和进步。
  具体来看,《草案》的第五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该条款从根本上明确了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学前儿童在受教育权方面所享有的平等性,指出了基本原则,体现了以公平和均衡为基本的学前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要使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配套的支持机制和体系建设更是关键。为此,《草案》又在后续若干条款中就政府责任、教师待遇、国家财政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详尽规定,为保护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具体实践操作提供了有力度的制度支撑和物质保障。
  具体来讲,《草案》相关条款强调了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在供给政策方面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经济困难家庭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学前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且明确提出国家应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前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保障一些特别弱势的学前儿童接受免费学前教育,包括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这些条款充分体现了“弱势补偿”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政府在推进学前教育公平中的主导地位,将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作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着力点。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还迫切要求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可以稳定扎根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为此,《草案》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以按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津贴、补贴。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幼儿园教师按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该规定对提高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吸引和稳定贫困偏遠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草案》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学前教育资金,重点扶持农村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该条款为建立“以公平为导向、弱势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纵观《草案》,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对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坚持了以公平和均衡为基本的学前教育立法价值取向,秉承了平等、公平优先,又同时兼顾效率和弱势补偿的基本原则,将在减少经济条件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限制上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草案》特别明确了保障和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从娃娃抓起”的重视、勇气和决心,将为其落到实处提供重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更对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其他文献
“爸爸,这个芭比娃娃好可爱,我想要。”男孩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玩具说道。  “男孩要有男子气概,怎么能玩女孩的玩具呢?让人笑话!”  被拒绝的男孩,只能跟着家长离开,恋恋不舍地回望。  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的男孩拿起了芭比娃娃,自己能接受吗?  从脱口秀中关于男生“他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吐槽,到歌手乃万因“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言论在微博上掀起了一个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以其宁静朴素享誉世界,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事业。七十多年过去,在北京城深处,也有这样一所学校,抱持环境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默默地守护着教育的本真。  隔断城西市语哗——园林般的学校  晨光熹微,幽静的万寿路西街上,两排行道树身形渐显,温柔俯瞰着匆匆前行的身影。身著校服的少年们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一所园林般美丽、有着“京城最美校园”之称的北京市育英学校。
期刊
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作为海洋事业发展中的基础一环,海洋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储备未来海洋人才意义重大。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按照“学科渗透,校本深化,文化提升,实践助推”的思路,形成了“幸福教育”体系下的“大海洋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海洋素养、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用心打造海洋特色品牌。  加强海洋特色课程架构。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
期刊
幼师基本功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幼兒园重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有趣的无结构方式引导幼儿提升音乐基础能力。  在游戏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避免节奏活动成为枯燥的技术训练,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幼儿的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情感的活动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其次,节奏游戏需要幼儿多种感
期刊
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却都生机勃勃。植物的“共生效应”给予浙江省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以启示,让我们多了一重哲学思考:如何让处于共生系统中的成员获得更多的利益?结合学校管理实际,我们发现,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是某位教师的个体能力,而是全体教师的整体实力。因此,寻找合理的团队发展评价模式是学校管理者首要探索的问题。  制定能激发人的主动性、
期刊
低年级“占坑”才能顺利进入高年级的培训班,进了头部教培机构的金牌班就等于拿到了民办校面谈的入场券,为了一个培训班名额全家上阵“疏通”渠道……日前,热播剧《小舍得》将补习班的剧场效应和“养娃难”展现得淋漓尽致。商业化、应试化、低幼化的课外补习,已经成了当前多少家庭面前绕不过去的大山,似乎孩子的校外教育途径,就只剩下补习这一条路。  当无休止的“补课风”愈演愈烈,如何从困境中寻找突围之道?如何理清校外
期刊
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孩子情感交织、知识增长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时,家庭会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受到影响。对家庭教育来说,这既是对平时教育成果的一个检验,又是增进亲子感情、共同成长的一个契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亲子相处方式和关系产生了影响。  为反映不同地区、情况的家庭所呈现的变化特点,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家长学习网共同发布《
期刊
他是青春美文作家,生活中的他自信乐观,温暖明媚;他也是倡导“灵性作文”的老师,用文字治愈了很多孤独的孩子。从青春文学起步,陈晓辉在字里行间展现着身边的风景、细微的生活、平凡的生命,陪伴孩子们将手中的笔时时指向内心。  心美,一切皆美  《教育家》:有生命力的作品尊重感性体验,真实且打动人心。近年来,您主张带孩子们写出有“灵性”的作文。引导孩子去发现每种生命的美的过程中,您认为最难的是什么?  陈晓
期刊
初二那年,我第一次从新闻上了解到少年班,当时就很心动。初三参加少年班考试时,纵然知道录取率非常低,我依然信心满满地进行了尝试。一方面,我意识到这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极为安心。事实证明,平稳的心态对于考试非常重要,我幸运地通过了少年班考试。  在少年班学习的六年,是一段美妙的旅程。西交大的少年班是“一考免三考(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
期刊
打开自主学习的“自然”开关  创办早培班以前,人大附中在超常儿童教育这条路上已经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经验。彼时,刘彭芝校长关于早培班的想法是,彻底解放儿童的双手,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课程设计的一道风景线,就是研修课的创设。开始是每周半天的自主研修课,后来改成两个完整的半天。表面来看,其他课程的时间减少了,不过按照七年学制来算,总体课时可以满足要求。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