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择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例,做好起居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做好用药、吸氧护理,注重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治疗以及护理,好转32例,未愈1例,死亡1例,好转率96%。结论: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临床护理,能促进疾病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5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肺部的阻塞性疾病中最为常见。最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晚期慢性支气管哮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合理、全面、有效的护理延缓病性进展,提高治疗效果。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57~80岁,平均69岁。均有吸烟史,入院时均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1.2方法:明确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严重喘息者可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以缓解症状;低氧血症者给予氧疗。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短期按需使用可暂时缓解症状,长期规律用药可减轻症状。
2护理措施
2.1一般起居护理
2.1.1休息与体位:取舒适体位,发热、咳喘时卧床休息,晚期宜取前倾位。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18℃~20℃)和湿度(55%~60%),每天开窗通风1次,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流,以免病人受凉。冬季以及天气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加衣被。周围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防止刺激呼吸道。视病情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和不加重症状为宜。
2.1.2饮食护理:营养状态是决定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呼吸困难使能量消耗增加,很多COPD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会加重原有的肺疾病。一般患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重症食欲欠佳者可予半流质饮食。
2.2病情观察: 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包括痰液的色、质、量、气味、性状等,以及咳痰是否顺畅。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SpO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观察患者神志、口唇及甲床发绀情况、尿量的变化和胸廓起伏程度,以了解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有上呼吸机者,应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检察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鼻面罩及管道是否漏气,管道有无扭曲、进水、脱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2]。意识是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指征。
2.3氧疗护理: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延缓疾病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家庭氧疗能稳定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从而延缓肺心病的发展。氧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精神状态。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0~15h/d,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监测氧疗效果,氧疗有效指征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紫绀减轻,心率降低,活动能力提高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氧疗的依从性。
2.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药,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较轻。溴己新偶见恶心、转氨酶增高,胃溃疡者慎用。孕妇及甲亢病人慎用沙丁胺醇。少数病人吸入异丙托溴铵后有口苦或口干、鼻干等症。
2.5心理护理:患者心理状态和对诊断及治疗的理解情况,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力量,是否存在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心理反应以及程度。COPD是一种慢性病且老年患者居多,容易反复发作,可引起肺内、外的不良反应,经济负担也重,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开导[3]。
2.6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法,病人经鼻吸气,然后再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位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宜。膈式或腹式呼吸法是病人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和腹部,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缓呼深吸。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应指导病人在疾病恢复期如出院前才进行训练。
3讨论
密切观察咳、痰、喘症状及加重情况,尤其注意痰液的性状、黏稠度和量。特别要关注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有无改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缺氧、发绀,伴随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提示痰堵窒息危险发生,积极配合抢救护理。体温观察。重视体温变化、高热的热型及发热时有无寒战等伴随症状。重视自发性气胸发生。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准备。注意老年患者出入液量平衡。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黄改萍,钱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综合护理效果[J].全科护理,2011,9(12B):3226-3228.
[3]冯玉莲,刘惠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B):130-131.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5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肺部的阻塞性疾病中最为常见。最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晚期慢性支气管哮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合理、全面、有效的护理延缓病性进展,提高治疗效果。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57~80岁,平均69岁。均有吸烟史,入院时均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1.2方法:明确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严重喘息者可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以缓解症状;低氧血症者给予氧疗。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短期按需使用可暂时缓解症状,长期规律用药可减轻症状。
2护理措施
2.1一般起居护理
2.1.1休息与体位:取舒适体位,发热、咳喘时卧床休息,晚期宜取前倾位。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18℃~20℃)和湿度(55%~60%),每天开窗通风1次,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流,以免病人受凉。冬季以及天气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加衣被。周围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防止刺激呼吸道。视病情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和不加重症状为宜。
2.1.2饮食护理:营养状态是决定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呼吸困难使能量消耗增加,很多COPD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会加重原有的肺疾病。一般患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重症食欲欠佳者可予半流质饮食。
2.2病情观察: 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包括痰液的色、质、量、气味、性状等,以及咳痰是否顺畅。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SpO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观察患者神志、口唇及甲床发绀情况、尿量的变化和胸廓起伏程度,以了解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有上呼吸机者,应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检察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鼻面罩及管道是否漏气,管道有无扭曲、进水、脱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2]。意识是判断患者是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指征。
2.3氧疗护理: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延缓疾病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家庭氧疗能稳定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从而延缓肺心病的发展。氧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精神状态。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0~15h/d,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监测氧疗效果,氧疗有效指征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紫绀减轻,心率降低,活动能力提高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氧疗的依从性。
2.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药,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较轻。溴己新偶见恶心、转氨酶增高,胃溃疡者慎用。孕妇及甲亢病人慎用沙丁胺醇。少数病人吸入异丙托溴铵后有口苦或口干、鼻干等症。
2.5心理护理:患者心理状态和对诊断及治疗的理解情况,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力量,是否存在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心理反应以及程度。COPD是一种慢性病且老年患者居多,容易反复发作,可引起肺内、外的不良反应,经济负担也重,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开导[3]。
2.6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法,病人经鼻吸气,然后再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位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宜。膈式或腹式呼吸法是病人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和腹部,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缓呼深吸。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应指导病人在疾病恢复期如出院前才进行训练。
3讨论
密切观察咳、痰、喘症状及加重情况,尤其注意痰液的性状、黏稠度和量。特别要关注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有无改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缺氧、发绀,伴随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提示痰堵窒息危险发生,积极配合抢救护理。体温观察。重视体温变化、高热的热型及发热时有无寒战等伴随症状。重视自发性气胸发生。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准备。注意老年患者出入液量平衡。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黄改萍,钱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综合护理效果[J].全科护理,2011,9(12B):3226-3228.
[3]冯玉莲,刘惠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B):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