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还是学?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我和祖父的园子》 对比教学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21
  
  在崇尚思想多元、教育形式多样的今天,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教育本原问题的探讨:“教与学,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对学生成长更有利?”
  一、 课堂疑虑
  “是教,还是学?”成了近来我校教研的难题。主张“教”的教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其丰富经验、知识涵养、教学技艺来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继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主张“学”的教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充分地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不以教师的理解、感悟为教学的逻辑起点,而以学生知识经验、心理素养、个性差异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各方争执不下,我校决定:由两组人马分别用自己的理论来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
  二、 课堂实践
  主张“教”的队伍由狄老师来展示,主张“学”的队伍由吕老师来展示。
  狄老师的课由五个一环节组成:一是导入、明任务;二是寻找“自由”;三是体验“自由”;四是审视课题、明中心;五是课堂练笔,表达“自由”。 第一环节“导入、明任务”时,狄老师先让学生感知作者童年生活最鲜明的特点——无拘无束(自由),再明确任务: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自由快乐的气息,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跟随语言,寻找快乐,体验快乐。《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核心情感即自由、快乐,狄老师一上课就进入主题,围绕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切入较好。第二环节寻找“自由”。在这一环节里,狄老师先行出示:“当祖父下种……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由这个重点语句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我”的自由——乱溜,由重点语句的分析、感悟、交流来体会“我”的无拘无束,并由此引导继续寻找文中余下的快乐。在这一环节的最后,狄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关于快乐的表达顺序,既进行了有效情感体悟,又落实情感如何表达(如何写)的问题。第三环节体验“自由”,在体验“自由”这部分,狄老师主要手段就是朗读,通过读来表达那份心中的“自由”。在读的时候,狄老师也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的放矢地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的“愿意……就……,一会……一会……”等句式展开,既让学生体验了自由,又进行仿说训练,真是一举两得。第四环节审视课题,明中心,在这个环节中,狄老师紧紧地围绕“为什么是祖父的园子”来激起学生探究:不写祖母,不写父母,却只写她的祖父,说明祖父对她的好,对她的爱,因而就有了“我”自由快乐的童年。这一环节点明文题,也明确了萧红写此文章的目的——表达对祖父的爱。第五环节课堂练笔,表达自由,通过写来抒发曾经拥有的自由生活或向往的生活。
  吕老师的课也由五个环节组成:一是读、评学生作文;二是学生读书展示;三是课堂交流;四是介绍写作;五是情感升华。第一环节“读、评学生作文”,吕老师的安排令人耳目一新,由吕老师从学生作文本中随机地抽取一篇作文,当场演读,作文的内容是“春游的快乐”,在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第二环节是学生“读书展示”环节,随机点取班级中若干名学生诵读《我和祖父的园子》的内容,学生读得流畅且情感饱满。第三环节课堂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吕老师先说:“这篇课文给我们整体感受是什么?——自由快乐。”由此引导学生课文通过哪些事来表达“我”的自由快乐——铲地、浇水、睡觉、拔草、种菜……,并引导学生通过“读”表达心中的自由快乐。在第四环节中,吕老师没有顺着课文的情感脉搏继续讲下去,而是介绍了一些写作小知识:作者通过了七八件事表达心中的自由,然而这七八件事并不是均衡用笔,而是有详有略的:详写了种菜、铲地、浇水,略写了拔草、栽花。这样写就能给人一种层次感、充实感。在第五环节中,吕老师着重介绍了萧红在童年时生活的不幸,点出祖父的爱是萧红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因此课文字里行间都饱含她对祖父浓浓的思念之情。最后,吕老师配乐深情朗诵了萧红《呼兰河传》的结尾部分,场面甚是感人。
  三、 效果对比
  通过两位教师的精彩演绎,“教”或“学”都展示其迷人的魅力,狄老师的课一气呵成、流畅、自然,一步一步将学生引领到作者心中;而吕老师在进行教学时,环节跳跃度较大,看似有零乱之感,实际上却充分地关注了学生的习得,从学生的作文和读书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在感悟作者快乐的时,还不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在最后深化文章的主旨。从课的精彩度来说:狄老师占有优势,而从学生所得的角度来看,吕老师更胜一筹。
  是“教”,还是“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获得发展,是否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只要我们以学生个体生命自由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并不断完善课堂结构,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敞亮一片天空。
  (责编 蓝能波)
其他文献
【关键词】以问导学 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实录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53-02  教学实录  一、复习提问,激活经验  问题1:学校美术组有36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合唱组有多少人?  问题2: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合唱组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问题
期刊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  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比赛活动中,通常很少见到低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为此,许多老师表示非常遗憾和不解,难道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就无法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了吗?难道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就上不出教师的水平?笔者也曾执教低年级语文,虽然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感不够强,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但这正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正是教学中要努力克服的难点。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难点呢?以下是
期刊
认识她的人,都被她的“拼”劲所感动。“在这样的熔炉里锻炼,想不成钢怕也很难了。”这是家长对她的评价;“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一辈子的福气。”这是学生写给她的毕业留言;“覃老师,你敢跟我打一局羽毛球吗?”这是活泼好动的学生给她下的战书;“覃老师,你看我的教学设计行吗?”这是年轻老师对她的信任……  从教20多年,她一直扎根城郊,在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学校领
期刊
[关键词]第一课时教学片段赏析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提纲挈领。层次分明  在这堂课上,朱老师始终紧扣“石榴娃娃的成长过程”,并以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支柱 校园文化精髓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0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收获快乐”是我校坚守的办学理念。我校教育教学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展开,一切校园活动都体现并向社会传递着“家庭拥有健康成长的孩子就拥有快乐的源泉”的教育诉求。为此,我们在定位学校发展方向、教师培养、学生
期刊
语文课的“得”与“失”  张华清在其9月15日的博客上撰文认为,语文课要想有“得”,必须有“失”——失去应试观念、失去细微末梢、失去繁文缛节、失去花里胡哨、失去表面热闹。教师要从教育宗旨出发,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从学生本体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从文本出发,根据课文的特点,选准突破点,有的放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只有达到统一,学生才会真的有“所得”。所以
期刊
【关键词】 语境意识 读写结合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5    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语境的影响,而是自觉地利用语境,以此来提高自己口语和书面的表达技能,这就是语境意识。读写结合中的语境意识,就是在读写结合中自觉地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读写结合是一种真实的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从而在语境中确立
期刊
【关键词】 品德 生成 精彩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8    品德课上,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说真话,多调查,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因此课堂双边活动增多、密度加大,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同时,活跃的课堂上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弦外之音”——   我在
期刊
[关键词]词语教学精彩  叶圣陶先生的诗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出了品析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品析词语,首先是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言语训练。笔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结合学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呈现如下:  一、组一组。组出精彩的教学开端  关键词:荒凉富饶  师:(板
期刊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木兰从军》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6    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由于许多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导致教学要点与学生的兴趣点难以有机统一,从而出现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联系现实,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实现教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