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中、晚期孕妇的体位
妊娠中期及晚期,孕妇卧位休息或睡眠时均宜采取侧卧位,尤以左侧卧位最佳。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宫亦逐渐增大,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右心的血流回流受抑制。因而心排出量减少,如孕妇仰卧位时间过长,可使血压突然下降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胎儿一时性缺氧,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妊娠子宫多右旋转,孕妇左侧卧位时可使右旋转的子宫向左方移位,解除对下腔静脉及右肾血管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增加肾脏及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
正常足月妊娠,子宫胎盘血流量为孕妇心脏排出血量的20%~25%,孕妇站、坐或仰卧位时,下肢及盆腔血流淤积,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子宫胎盘及肾脏血流量;侧卧位,回心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多,钠排出量增多,减少钠的蓄积,使水肿减轻,使血管对升压物质敏感性降低,保持血管稳定性而血压降低,是预防发生妊高征的有效措施。
另外,妊娠晚期还应避免长期站立体位。因为:①子宫增大向前突,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背伸肌持续紧张,常有腰背痛,站立时更加重背伸肌紧张度,会加重腰背痛。②妊娠末期,常有下肢或外阴静脉曲张,站立过久会加重静脉曲张,如静脉曲张明显时可绑以弹性绷带或睡眠时抬高下肢以利静脉回流。
分娩时的体位
从开始规律性宫缩到胎盘娩出称总产程,即分娩,临床上将其分为3期。
宫颈扩张期(第一产程):怀孕生自子宫开始规律宫缩至子宫颈口开全为第一产程。这一期产妇的体位一般采取随意体位,还可以适当的室内活动。但是,凡有胎位不正、破水、见红以及伴有合并症者(如高血压、妊娠中毒症、宫缩异常、下腹剧痛等)应强制卧床。卧床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或随意体位。当初产妇宫口开至10cm,经产妇宫口开到3~4cm,宫缩良好可上产床,这时体位一直到胎儿娩出,均为膀胱截石位。
胎儿娩出期(第二程):自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这期间产妇在产床上为仰卧位,助产士要指导产妇正确的屏气动作,用力均匀,若用力不当导致第二产程延长。
胎盘娩出期(第三产程):此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体位仍是膀胱截石位,但全身放松待胎盘娩出,产妇可取平卧位。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人主张采用坐位分娩。其优点:①产妇用力得当,用力与产轴一致。②可减少新生儿窒息。
妊娠中期及晚期,孕妇卧位休息或睡眠时均宜采取侧卧位,尤以左侧卧位最佳。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宫亦逐渐增大,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右心的血流回流受抑制。因而心排出量减少,如孕妇仰卧位时间过长,可使血压突然下降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胎儿一时性缺氧,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妊娠子宫多右旋转,孕妇左侧卧位时可使右旋转的子宫向左方移位,解除对下腔静脉及右肾血管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增加肾脏及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
正常足月妊娠,子宫胎盘血流量为孕妇心脏排出血量的20%~25%,孕妇站、坐或仰卧位时,下肢及盆腔血流淤积,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子宫胎盘及肾脏血流量;侧卧位,回心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多,钠排出量增多,减少钠的蓄积,使水肿减轻,使血管对升压物质敏感性降低,保持血管稳定性而血压降低,是预防发生妊高征的有效措施。
另外,妊娠晚期还应避免长期站立体位。因为:①子宫增大向前突,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背伸肌持续紧张,常有腰背痛,站立时更加重背伸肌紧张度,会加重腰背痛。②妊娠末期,常有下肢或外阴静脉曲张,站立过久会加重静脉曲张,如静脉曲张明显时可绑以弹性绷带或睡眠时抬高下肢以利静脉回流。
分娩时的体位
从开始规律性宫缩到胎盘娩出称总产程,即分娩,临床上将其分为3期。
宫颈扩张期(第一产程):怀孕生自子宫开始规律宫缩至子宫颈口开全为第一产程。这一期产妇的体位一般采取随意体位,还可以适当的室内活动。但是,凡有胎位不正、破水、见红以及伴有合并症者(如高血压、妊娠中毒症、宫缩异常、下腹剧痛等)应强制卧床。卧床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或随意体位。当初产妇宫口开至10cm,经产妇宫口开到3~4cm,宫缩良好可上产床,这时体位一直到胎儿娩出,均为膀胱截石位。
胎儿娩出期(第二程):自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这期间产妇在产床上为仰卧位,助产士要指导产妇正确的屏气动作,用力均匀,若用力不当导致第二产程延长。
胎盘娩出期(第三产程):此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体位仍是膀胱截石位,但全身放松待胎盘娩出,产妇可取平卧位。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人主张采用坐位分娩。其优点:①产妇用力得当,用力与产轴一致。②可减少新生儿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