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万万不能忽视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有一个最主要的表现:集体备课,设计好“导学案”“预习稿”等,上课后学生就导学案中的问题讨论探究,由学生进行合作展示,教师彻底退居幕后,只是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这种做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如果忽视了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的作用,过多关注学生的“学”,忽视了教师的“教”,这样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下面,笔者列出《囚绿记》的教学设计,以此作为佐证。
  【教学目标】
  1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探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说明:一篇有内涵的散文,必须引导学生读懂并把握其基本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委婉表达感情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式讨论探究,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
  说明:要重视学生的“学”,更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本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必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引导、点拨学生。
  【教学流程】
  一、整体把握
  教师: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3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为单位主动积极发言,教师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陆蠡
  2陆蠡和绿发生于
  3陆蠡和绿之间发生
  说明:上课之初,设计这样的一道练习,旨在抓住课文第一句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明白语序的重要性。
  二、品读课文
  1囚绿
  (1)教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参考:自私)
  (2)教师:被囚后绿的表现如何?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参考:绿在变化)
  (3)教师:囚绿后作者的心情怎样?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参考:矛盾心情)
  说明:从“囚绿”开始,是因为课文的标题是它,更因为课文的重点、文章的主题是它。先从最重要的“囚绿”这一点开始,学生合作解决三个问题,然后再慢慢回头进行分析。
  2赏绿
  教师:请找出第5~7段每段的关键句和表现手法。小组讨论回答。(参考:宝贵、快活、守望,直言、比喻、描写)
  说明:必须引入学生的合作学习机制。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互相探究的过程中分享、感受,得出相关结论。
  3遇绿
  教师:作者极为欣赏的这片“绿”是怎样来的?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参考:房间小湿差热,心情满足而喜悦——因为关心这片绿影,所以选绿,从而选房)
  说明:记叙性散文,必须有其“原因”。所以,这里特意设计让学生去探究“囚绿”的缘起。同时,借机对课文开头部分进行分析。
  4释绿
  教师:作者“囚绿”到什么时候?他是怎样“释绿”的?又是如何评价这片绿的?(要求尽量用文中语言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说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三、探讨主旨
  1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作者在北平“选房—蜗居—亲近—离开”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的,探讨:能否将本文标题改为“我在北平的日子里”之类?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出以下内容:
  (1)作者写了“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凝聚了作者的情感,而这情感恰恰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2)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绿的称呼有以下的变化:从“绿影”到“绿色”到“绿囚”到“绿友”。可以说,让作者凝注情感的是绿,让作者饱含感情的是绿,如果以“我在北平的日子里”为题,则会流于平淡,缺乏重点,无法突出文章主旨,更无法充分表达感情。
  说明:关于课文主旨的分析,可以有多种方法,但是从教师的角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学生获得的最后结论必须是在教师认可的正确的范围内的结论,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引领、启发,学生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很困难的。
  2教师:作者为何不以“绿”为题,而要题为“囚绿记”?你了解作者的这种写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参考答案:这是日本侵华之初,也即文中所说中国人被囚禁的时候。同时,联系作者的个人情况,作者如此喜欢绿,难道不正代表他向往光明、呼唤和平、永不屈服、坚韧不拔吗?因此,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本文的标题也就必须确定为“囚绿记”,而不能冠之以平平淡淡的“绿”。)
  说明:对课文标题的分析和对作者的了解很重要,而学生往往不能想到去分析标题、了解作者,所以特意设计此问题,让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和争论。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对于托物言志的理解、对于知人论世的把握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四、总结归纳
  教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阅读这一类散文时,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参考答案:散文阅读的要领:知人——了解作者;解题——探究标题;品文——研读文句;质疑——深度思考。)
  说明:关于这一点,实际教学中已顺利完成。不过有教师采用这个设计进行教学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当堂完成,原因可能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升到对这一类散文学习的高度。
  综上所述,在现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鼓励讨论、上台展示,而缺乏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精心设计,课堂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的“学”掌控在教师的“教”之中,既重视了学生的“学”,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实际教学是成功的。
  (本文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14年度课题“高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W00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SDJK2014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中学(528333)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感到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了或是体会不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离学生太遥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更容易被理解和体会。  一、何为情境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靡于欧美的一种认识理论——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它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而非客观性,就是说,知识不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中做了尝试。  【导学提纲】  1你知道语文教学中的“意象法”知识吗?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
期刊
“翻转课堂”,即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它是一种较为灵活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教学方法。在这一模式下,学习的主要场所由课堂转移到家庭,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在家查阅和学习教师所创建的视频或其他相关资料,完成预定的学习计划,把课堂宝贵的时间专门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学生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目标进度,教师采用视频授课、互动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参
期刊
小说由于篇幅长、涉及面广以及人物众多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找准切入点,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启发,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一、从人物形象切入  小说反映社会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每一篇小说当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只要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揣摩,就可以完全理解小说当中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在小说写作过程当中我们一般习惯用语言、肖像
期刊
自江苏省高考实行加试以来,人们渐渐意识到200分是一盘棋,加试对文科生拿高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也越来越重视加试,而就加试而言,可以说“得名著者得加试”。可文科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虽然花在名著上的时间不少,但始终觉得任务太重、时间不够、内容太杂、收效甚微;学生经常是背了又背,可一做题,依然是如入乱花丛中,如坠雾里云里。笔者想结合这几年任教高三文科的经验,谈几点浅见。  一、《三国演义》《红
期刊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主张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知人论世”作为阅读作品的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所
期刊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进一步提高阅读、品鉴古诗文的能力。但如何凭借选修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诗文积累、提高品鉴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进行专题整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立足“欣赏”,根据鉴赏方法进行编排。“诗歌之部”篇章众多,内容涵盖面广,单元设计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力求新意。
期刊
作文审题立意后,就要构思行文了。构思行文是一个全面复杂细致的谋篇布局的写作思维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构思要新巧。”(2014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新巧,是新颖、巧妙的意思。高考作文一般在800字左右,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表现得与众不同,就更要在构思上下功夫,就要“在构思上有激情,有智慧”。下面笔者择要谈谈记叙类文章的构思行文问题。  一、写熟悉的人和事,确定
期刊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  一、考点解说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
期刊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目标认定上比较模糊,而他们自身已成为事实上的“半社会人”,大部分人更多地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在学习中将心思更多地投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平时也更加渴望与社会接触,因此呈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学习不积极、不重视语文等现象。受此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往往对教学表现出一种放任的态度,这也导致很多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或者是简单地肯定,或者是不置一词地否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