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雷锋好榜样——”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嘹亮而动人心弦的歌声、国学经典诵读之声常在校园回荡。文化走廊楼道上挂满了学生的绘画、书法、剪纸作品;少年宫“阳光小书吧”和班级图书角,孩子们阅读的身影比比皆是,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快乐科普营”里的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制作玩耍车模、航模……这是我们学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以继承和弘扬国学文化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姿多彩素质教育的动人画面。
1.关注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们一种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书香,我们积极构建书香和谐乐园,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以课堂文化为载体,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图书阅览室建设,开展为班集体爱心征订报刊、捐献好书,特别强调教师带头读书写作,引领学生家长进行“亲子读书”,用我们的行动感染孩子并和其一起在书香里遨游,吸取丰富营养,让学生心灵得到滋养,从而学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形成感恩品德。总之,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读书教育活动深入持续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训练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一期期“我的作文,我作主,我优秀”、一本本作文集,一张张科普画奖状,都记录了学生兴趣阅读写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让大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发展,让校园成为每一位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教师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丰厚教师人文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重视教师和教学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高素质的学习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构建特色高效课堂、学校走内涵发展的态度和一贯做法。在教师文化建设中,我们实施“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名师工程”,尤其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从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始,到举办教师教育业务学习、骨干班主任专题讲座、课研实验、名师培训和组织教师“道德讲堂”、“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及全镇小学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等,给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提倡终身学习、创新学习,鼓励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名师名校长,把学习当成一种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在终身学习中终身成长、发展。如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就必须更多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和适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我校致力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注重从身边的典型抓起,倡导并传递立德树人正能量,今年“道德讲堂”在原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身边好人好事,从身边的先进典型抓起,将德育常态化,予以大力宣传,发挥其影响力。如今,老师们都会定期聚集在一起,开展以“学模范,诵经典,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宣讲活动,通过自我反省、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和送吉祥等规范程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引导教师感悟道德理念,提升道德新境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提高教书育人艺术和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爱心、责任、一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近年来,学校被授予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和谐校园”和“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
学生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我校坚持“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树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主抓一二:
其一是从平时抓起,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五小”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阵地,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专题活动。以全面启动“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为契机,让更多学生在老师“五关注”中健康成长。
其二是以爱暖心,为农村留守儿童构筑一个温暖的家。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教育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关爱他们。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让学校的留守儿童在这个“家”里感受温暖;结合课研实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实际,进行个别心理疏导,排除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从去年起,学校还把6月份定为每年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月”活动的时间,让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为留守儿童捐书和捐赠学习、生活、文体用品,引导学生到少年宫“阳光小书吧”阅读,到“快乐科普营”体验科学……
此外,基于学校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配合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这点认识,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动”。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引领家长科学有效地共同教育孩子;还通过“校讯通”活动,即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热线,让每一个学生可通过热线向不住在身边的父母聊生活、谈学习,感受父母的关爱和鼓励,从而缓解压力、解除心理问题,在校安心学习。
3.丰富课程,让校本课程文化见证师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我们当前着眼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开齐开足开好课时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丰富课程文化并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德育主题活动、乡村少年宫项目等纳入课程管理,落实课程方案。如结合“道德讲堂”、“‘五小’主题”、师德师风建设和课题实验研究等,开发编辑了《小荷》、《心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分享课研实践的智慧》和《家校共育风景线》校本系列课程,为师生搭建文化活动的平台,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每当师生看到并品味校本课程中刊出自己的经典诵读、优秀习作、读书心得、生活随笔、绘画作品、演讲故事、课本剧和儿童心理剧及少年模拟法庭等的墨香时,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当然还有在《贵港日报》、《小博士报》上宣传报道或获奖作品。在这淡淡的墨香里头,阅读和写作融入了师生美好的情感和深深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见证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过程。为了让校本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总结交流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名师课堂、师德标兵、道德讲堂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楷模的感人事迹,还有学校“小雷锋”、“小孝星”、“‘五小’合格小公民”和“日常行为规范之星”以及“美德少年”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师生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通过这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案例,也为我们辖区14所小学师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共享资源。
1.关注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们一种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书香,我们积极构建书香和谐乐园,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以课堂文化为载体,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图书阅览室建设,开展为班集体爱心征订报刊、捐献好书,特别强调教师带头读书写作,引领学生家长进行“亲子读书”,用我们的行动感染孩子并和其一起在书香里遨游,吸取丰富营养,让学生心灵得到滋养,从而学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形成感恩品德。总之,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读书教育活动深入持续开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训练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一期期“我的作文,我作主,我优秀”、一本本作文集,一张张科普画奖状,都记录了学生兴趣阅读写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让大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发展,让校园成为每一位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教师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丰厚教师人文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重视教师和教学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高素质的学习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构建特色高效课堂、学校走内涵发展的态度和一贯做法。在教师文化建设中,我们实施“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名师工程”,尤其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从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始,到举办教师教育业务学习、骨干班主任专题讲座、课研实验、名师培训和组织教师“道德讲堂”、“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及全镇小学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等,给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提倡终身学习、创新学习,鼓励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名师名校长,把学习当成一种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在终身学习中终身成长、发展。如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就必须更多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和适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我校致力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注重从身边的典型抓起,倡导并传递立德树人正能量,今年“道德讲堂”在原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身边好人好事,从身边的先进典型抓起,将德育常态化,予以大力宣传,发挥其影响力。如今,老师们都会定期聚集在一起,开展以“学模范,诵经典,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宣讲活动,通过自我反省、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和送吉祥等规范程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引导教师感悟道德理念,提升道德新境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提高教书育人艺术和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爱心、责任、一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近年来,学校被授予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和谐校园”和“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
学生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我校坚持“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树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主抓一二:
其一是从平时抓起,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五小”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阵地,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专题活动。以全面启动“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为契机,让更多学生在老师“五关注”中健康成长。
其二是以爱暖心,为农村留守儿童构筑一个温暖的家。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教育而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关爱他们。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让学校的留守儿童在这个“家”里感受温暖;结合课研实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实际,进行个别心理疏导,排除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从去年起,学校还把6月份定为每年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月”活动的时间,让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为留守儿童捐书和捐赠学习、生活、文体用品,引导学生到少年宫“阳光小书吧”阅读,到“快乐科普营”体验科学……
此外,基于学校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配合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这点认识,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动”。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引领家长科学有效地共同教育孩子;还通过“校讯通”活动,即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热线,让每一个学生可通过热线向不住在身边的父母聊生活、谈学习,感受父母的关爱和鼓励,从而缓解压力、解除心理问题,在校安心学习。
3.丰富课程,让校本课程文化见证师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我们当前着眼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开齐开足开好课时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丰富课程文化并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德育主题活动、乡村少年宫项目等纳入课程管理,落实课程方案。如结合“道德讲堂”、“‘五小’主题”、师德师风建设和课题实验研究等,开发编辑了《小荷》、《心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分享课研实践的智慧》和《家校共育风景线》校本系列课程,为师生搭建文化活动的平台,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每当师生看到并品味校本课程中刊出自己的经典诵读、优秀习作、读书心得、生活随笔、绘画作品、演讲故事、课本剧和儿童心理剧及少年模拟法庭等的墨香时,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当然还有在《贵港日报》、《小博士报》上宣传报道或获奖作品。在这淡淡的墨香里头,阅读和写作融入了师生美好的情感和深深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见证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过程。为了让校本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总结交流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名师课堂、师德标兵、道德讲堂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楷模的感人事迹,还有学校“小雷锋”、“小孝星”、“‘五小’合格小公民”和“日常行为规范之星”以及“美德少年”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师生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通过这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案例,也为我们辖区14所小学师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