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将身边的数学与课堂中学的数学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也体现不了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出色的数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能力 生活经验 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紧抓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高度自制,密切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考验。为了让每一次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快乐合作的天地,同时也成为教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活动计划的一把尺,要求教师认真筹划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坚持做到课前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出谋划策,课后认真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三、强化课后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蔡金菲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关键词: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能力 生活经验 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画图、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紧抓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高度自制,密切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考验。为了让每一次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快乐合作的天地,同时也成为教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活动计划的一把尺,要求教师认真筹划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坚持做到课前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出谋划策,课后认真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三、强化课后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蔡金菲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