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经济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使得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出现了共性趋同、定位偏高等错位现象。因此,文章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课程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刘爱平(1965—),女,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经济师。(江西南昌 330100)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欠发达地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XJG-08-32-8)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21世纪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世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从事商贸基础性工作的人才,这就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因此加快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商贸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一方面,社会急需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而现行的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商贸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因此,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加强商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论在理论和实际中均有重要的价值。
国外十分重视商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美国的Bluesdome(2004)提出,商贸高等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特别突出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推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顺利找到工作宗旨,注重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Brown(2005)提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入手,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外学者普遍关注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力图通过对其不断改革,使商贸人才培养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张进与尹农(2001)、姚正海(2005)提出了我国商贸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问题。纪宝成(2006)提出,商贸高等教育要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要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要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麻学锋(2006)、向季英与黄茉莉(2007)提出,地方性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应定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孙站稳、赵彦乔(2008)分析了现行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邱新泉、李倩(2009)针对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总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现代理念、实践价值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来研究创新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贸高职教学与管理的实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使商贸高等职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0-2008年间,江西生产总值从2003.07亿元增长到6480.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从817.17亿元增加到2005.07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597.2万人增加到829.4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048677万元增加到20827862万元。进出口总额从1344664万元增长到9545118万元。实际使用外资从22724万美元增长到360368万美元。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出口总额的不断上升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基础商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却出现了一种现象:企业商贸类人才短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么,就出现了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其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商贸类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逐渐错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共性趋同。现行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不少高职院校在具体制定教学计划时,由于把工作重心基本放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方面,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和切实分析,使得商贸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缺少高职院校个性、缺少层次和专业特征,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从总体上说,商贸类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商贸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商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商贸专门人才。在这里,尽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随时代变化有所改变,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未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阶段性转变,以及生源的扩张早已导致的质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招来的毕业生主要聚集于企业、公司基层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三)适应能力不强。现行的教育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色彩的“专业”性质,专业设置过细,所涉知识面窄,商贸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
(四)操作能力不强。随着江西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确实需要商贸人才,而且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青睐高职院校的人才,因为从事商贸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但是由于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偏重理论教学,对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占学时较少,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差,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很多的高职商贸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好了,企业还要冒员工跳槽的风险。这与企业的用人准则——拿来就用不符,所以目前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商贸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求
近年来,江西商贸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其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这既影响商贸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形势变化,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商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型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锤炼人文精神。商贸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从事商务实际工作需要的和较高素质高级商贸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时,重视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转型期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适用性。
(二)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要研究商贸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既要有“专才”的观念,也要有适应岗位群“通才”的观念,既要应对商贸行业生产与管理一线岗位的需要,又要适应商贸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树立“应用性、复合型、高技能”的新型教育观念。其次,要密切结合商贸行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确立商贸人才的培养规格,改革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江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商贸高职人才能不断适应这种发展,同时也对商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就要求商贸高职院校既要保证学习到商贸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不断输送新的知识,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商贸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应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灵活地根据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重视技能训练,突出高职特色。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这与本科及其它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要坚持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做到高职之高教性不越位,职教性不缺位,高职教育不错位,这与本科及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必须把握这个特质与方向设计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各高职院校兴办商贸职业教育应凸显各自的个性特色,具体体现在办学主张有特色、办学理念有特色、办学模式有特色,刻意打造课程、专业特色,着力建设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强势学科专业群,打造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模式多元化并有鲜明特色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
四、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根据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贴近用人单位对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符合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能力和素质三大模块的创新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符合要求的商贸人才。
(一)课程模块创新。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计。通识课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知识,可称之为“成人”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可称之为“成才”教育课,“人”和“才”加起来就是“人才”,培养专门人才就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商贸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岗位能力确定知识,通过知识综合确定课程。也就是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增强专业理论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理论知识传授控制在“必需、够用”的范围内。
1.通识课程。通识课是学生公共必修的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通识课体现思想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渗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基本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围绕专业方向开设的基础课程,既为学生学习专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使学生具备适应岗位群工作的基础知识要求。如企业经济管理专业设置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基础会计等课程。
3.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特色与方向,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相连,课程结构强调“实、精、新”。在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以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办学的特点。试行以职业标准等级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单元课程模式,即依据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层次要求和职业发展为单元设置知识性和应用性课程,形成2-3个知识与技能培养递升式单元课程群。每个单元课程群与校内实训、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相结合,形成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达到学习内容与职业实际的基本一致,体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特点,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对具体的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方向各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模块中,紧紧围绕“外贸业务”、“跟单”、“制单”三大方向进行组课。在“外贸业务”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业务谈判能力,“跟单”主要是跟着单据走,“制单”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具体单据的制作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各有不同的侧重。同时,围绕这三大方向还开设《外贸英语》、《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相应课程,组成单元课程群。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课时和学分注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平衡力度。专业理论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设置,以必须和指导实用为原则;实验实训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课堂教学与实训学时安排为1:1,以确保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时间。
(二)能力模块创新。能力模块创新,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含校内实训与校外工学结合实践)。
1.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创新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的教学总时数达到4:6。如对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实行2.5+0.5模式,即第一年第一学期主要是通识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和第二年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五学期是专业课和选修课,第六学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
2.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采取以下做法:
结合公开课,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实践活动,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全方位地展开。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提前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岗位群,更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次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进行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上机安排,课外还应对学生加强训练。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高年级要结合所学专业,掌握相关的工具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课内课外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校内英语广播、多功能英语影视播放厅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形式地展开,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综合能力大比拼、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
结合专业基础课,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教学活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为了让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基本常识有初步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各专业基础课都根据课程的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见习、观看专业流程影视录像片、案例观摩等专业认知活动,开展一定学时的基础实践教学。
结合专业课,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随着二年级专业课教学的展开,学生的专业知识逐渐丰富,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每学期除利用实训教学课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二年级还专门安排1—2周时间的实践课,在模拟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验、模拟实习或课程设计等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备条件,并制定专业课程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达标考核。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外贸业务方向,可以在校内进行模拟商务谈判和业务达成环节,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的业务往来,也可以开展工学交替,进入企业接触真实的业务,以利于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学生顶岗实践,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商贸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鼓励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对学生实行全程职业技能培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储备干部,从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由企业向学生介绍企业岗位所需掌握的职业技能,按照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的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在模拟实验室和企业岗位开展工学交替进行技能训练,第六学期进入企业开展就业实习,毕业后顶岗工作。
(三)素质模块创新
在素质模块包括专业限选、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两大类。专业限选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形成方向,加深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而开设的课程;专业任选课是为扩展学生就业面而开设的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意向选学,专业限选、任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公共选修课程是由各系教师开发和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体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校本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原则上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修,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他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商贸类专业来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规范,鼓励教师开设专题演讲、场景模拟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寒暑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派往企业、公司的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阅历和职业技能,使他们提前适应工作岗位,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五、结论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008年修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两年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实际积极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途径,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如经济管理系与“中快”餐饮公司、国美电器公司等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元”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就业。又如会计金融系与上海、杭州、绍兴、义乌等地“好又多超市” 校企合作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系在北京度假村试行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企业的认可,学院两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当然,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商贸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其商贸高职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符合社会对商贸高职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新泉,李倩.浅谈山东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2]韩德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内涵[J].科技信息,2008,(17).[3]王兆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4]方光罗,周彬琳.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孙站稳,赵彦乔.高职商贸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4).[6]沈时仁,刘文霞.我院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刘爱平(1965—),女,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经济师。(江西南昌 330100)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欠发达地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XJG-08-32-8)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21世纪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世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从事商贸基础性工作的人才,这就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因此加快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商贸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一方面,社会急需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而现行的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商贸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因此,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加强商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论在理论和实际中均有重要的价值。
国外十分重视商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美国的Bluesdome(2004)提出,商贸高等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特别突出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推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顺利找到工作宗旨,注重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Brown(2005)提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入手,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外学者普遍关注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力图通过对其不断改革,使商贸人才培养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张进与尹农(2001)、姚正海(2005)提出了我国商贸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问题。纪宝成(2006)提出,商贸高等教育要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要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要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麻学锋(2006)、向季英与黄茉莉(2007)提出,地方性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应定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孙站稳、赵彦乔(2008)分析了现行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邱新泉、李倩(2009)针对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总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现代理念、实践价值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来研究创新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贸高职教学与管理的实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使商贸高等职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0-2008年间,江西生产总值从2003.07亿元增长到6480.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从817.17亿元增加到2005.07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597.2万人增加到829.4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048677万元增加到20827862万元。进出口总额从1344664万元增长到9545118万元。实际使用外资从22724万美元增长到360368万美元。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出口总额的不断上升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基础商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却出现了一种现象:企业商贸类人才短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么,就出现了商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其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商贸类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逐渐错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共性趋同。现行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不少高职院校在具体制定教学计划时,由于把工作重心基本放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方面,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和切实分析,使得商贸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缺少高职院校个性、缺少层次和专业特征,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从总体上说,商贸类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商贸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商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商贸专门人才。在这里,尽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随时代变化有所改变,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未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阶段性转变,以及生源的扩张早已导致的质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招来的毕业生主要聚集于企业、公司基层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三)适应能力不强。现行的教育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色彩的“专业”性质,专业设置过细,所涉知识面窄,商贸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
(四)操作能力不强。随着江西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确实需要商贸人才,而且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青睐高职院校的人才,因为从事商贸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但是由于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偏重理论教学,对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占学时较少,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差,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很多的高职商贸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好了,企业还要冒员工跳槽的风险。这与企业的用人准则——拿来就用不符,所以目前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商贸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求
近年来,江西商贸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其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这既影响商贸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形势变化,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商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型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锤炼人文精神。商贸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从事商务实际工作需要的和较高素质高级商贸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时,重视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转型期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适用性。
(二)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要研究商贸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既要有“专才”的观念,也要有适应岗位群“通才”的观念,既要应对商贸行业生产与管理一线岗位的需要,又要适应商贸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树立“应用性、复合型、高技能”的新型教育观念。其次,要密切结合商贸行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确立商贸人才的培养规格,改革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江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商贸高职人才能不断适应这种发展,同时也对商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就要求商贸高职院校既要保证学习到商贸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不断输送新的知识,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商贸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应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灵活地根据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重视技能训练,突出高职特色。商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这与本科及其它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要坚持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做到高职之高教性不越位,职教性不缺位,高职教育不错位,这与本科及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必须把握这个特质与方向设计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各高职院校兴办商贸职业教育应凸显各自的个性特色,具体体现在办学主张有特色、办学理念有特色、办学模式有特色,刻意打造课程、专业特色,着力建设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强势学科专业群,打造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模式多元化并有鲜明特色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
四、江西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根据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贴近用人单位对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符合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能力和素质三大模块的创新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符合要求的商贸人才。
(一)课程模块创新。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计。通识课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知识,可称之为“成人”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可称之为“成才”教育课,“人”和“才”加起来就是“人才”,培养专门人才就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商贸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岗位能力确定知识,通过知识综合确定课程。也就是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增强专业理论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理论知识传授控制在“必需、够用”的范围内。
1.通识课程。通识课是学生公共必修的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通识课体现思想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渗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基本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围绕专业方向开设的基础课程,既为学生学习专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使学生具备适应岗位群工作的基础知识要求。如企业经济管理专业设置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基础会计等课程。
3.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特色与方向,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相连,课程结构强调“实、精、新”。在商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以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办学的特点。试行以职业标准等级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单元课程模式,即依据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层次要求和职业发展为单元设置知识性和应用性课程,形成2-3个知识与技能培养递升式单元课程群。每个单元课程群与校内实训、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相结合,形成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达到学习内容与职业实际的基本一致,体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特点,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对具体的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方向各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模块中,紧紧围绕“外贸业务”、“跟单”、“制单”三大方向进行组课。在“外贸业务”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业务谈判能力,“跟单”主要是跟着单据走,“制单”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具体单据的制作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各有不同的侧重。同时,围绕这三大方向还开设《外贸英语》、《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相应课程,组成单元课程群。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课时和学分注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平衡力度。专业理论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设置,以必须和指导实用为原则;实验实训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课堂教学与实训学时安排为1:1,以确保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时间。
(二)能力模块创新。能力模块创新,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含校内实训与校外工学结合实践)。
1.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创新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的教学总时数达到4:6。如对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实行2.5+0.5模式,即第一年第一学期主要是通识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和第二年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五学期是专业课和选修课,第六学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
2.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采取以下做法:
结合公开课,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实践活动,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全方位地展开。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提前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岗位群,更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次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进行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上机安排,课外还应对学生加强训练。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高年级要结合所学专业,掌握相关的工具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课内课外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校内英语广播、多功能英语影视播放厅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形式地展开,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综合能力大比拼、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考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
结合专业基础课,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教学活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为了让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基本常识有初步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各专业基础课都根据课程的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见习、观看专业流程影视录像片、案例观摩等专业认知活动,开展一定学时的基础实践教学。
结合专业课,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随着二年级专业课教学的展开,学生的专业知识逐渐丰富,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每学期除利用实训教学课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二年级还专门安排1—2周时间的实践课,在模拟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验、模拟实习或课程设计等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备条件,并制定专业课程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达标考核。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外贸业务方向,可以在校内进行模拟商务谈判和业务达成环节,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的业务往来,也可以开展工学交替,进入企业接触真实的业务,以利于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学生顶岗实践,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商贸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鼓励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对学生实行全程职业技能培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储备干部,从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由企业向学生介绍企业岗位所需掌握的职业技能,按照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的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在模拟实验室和企业岗位开展工学交替进行技能训练,第六学期进入企业开展就业实习,毕业后顶岗工作。
(三)素质模块创新
在素质模块包括专业限选、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两大类。专业限选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形成方向,加深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而开设的课程;专业任选课是为扩展学生就业面而开设的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意向选学,专业限选、任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公共选修课程是由各系教师开发和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体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校本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原则上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修,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他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商贸类专业来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规范,鼓励教师开设专题演讲、场景模拟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寒暑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派往企业、公司的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阅历和职业技能,使他们提前适应工作岗位,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五、结论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008年修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两年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实际积极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途径,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如经济管理系与“中快”餐饮公司、国美电器公司等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元”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就业。又如会计金融系与上海、杭州、绍兴、义乌等地“好又多超市” 校企合作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系在北京度假村试行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企业的认可,学院两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当然,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商贸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其商贸高职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符合社会对商贸高职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新泉,李倩.浅谈山东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2]韩德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内涵[J].科技信息,2008,(17).[3]王兆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4]方光罗,周彬琳.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孙站稳,赵彦乔.高职商贸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4).[6]沈时仁,刘文霞.我院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