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还是情感态度的生成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在此,以国家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模块的《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课为素材,摭谈关于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情感教育深度课堂的一些思考和畅想。
关键词:课堂的力量;道德与法治;多元积极评价
近年来,深度教学成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向,关于中学思政课堂的应试指导式功利化教学与基于核心素养养育的深度教学价值的研讨越来越深入。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往往偏重知识传授,囿于知识传授以外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知识的生吞活剥只会让知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让课堂失去了灵魂。毋庸置疑,思政课首先是一门思想政治或者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课,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承载着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功能的通识教育课。鉴于此,将思政课堂沦为中高考考前指导是对教育缺少敬畏之心的,是对课堂意义的一种肤浅表达,思政课堂应该建构在基于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核心价值观养育的深层次唤醒。
一、本真:真实的情境是课堂的力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要学习的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使学习者对知识形成多角度、丰富的理解。
优秀的教师善于捕捉与攫取生活中有价值的资源,并通过现代媒介融入课堂情境中,生动直观的呈现会让学生亲近它们,从而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内化于心,获得的知识更持久、情感更真挚。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朗读了我省一位援鄂医护工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让学生体会这封信中蕴含的父子亲情、社会责任、家国情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很多学生眼里闪烁的晶莹泪花。笔者无意以催泪为目标,但我认为将自己代入情境得来的感情才是真实可贵的。单纯赚取他人的眼泪,不仅肤浅,也缺乏道德感。接着,在教学传递美好情感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了本班同学为患病的困难学生捐款图片,那一刻情感的浪花再次被激起,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都快速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这种情境的融入比单纯坐而论道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辩证:情理交融是课堂的永久魅力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過程中不仅是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要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讲清楚,不仅要告诉他们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增加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负面情绪是不是没有价值?”“我们传递情感正能量是否只需要一腔热情?”……整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能够诱发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努力打破理论盲从的思维定式。这样,在思辨课堂上常有智慧的火花闪耀。贴近学生又高于学生,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参与欲望被瞬间勾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话匣子一旦被打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聚集迸发。形式化、程式化的假思考被虽不成熟却闪动着价值光芒的真思维所取代,肤浅机械的符号教学被价值唤醒的意义教学所补位。
理因情而温暖,情因理而深沉。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情与理统一起来,通过问题设计、思辨探究将情感引入到一种自然而深刻的境地。同时,情感也要渗透在那些看似枯燥说理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保持高度热情,挖掘文本的感人情节,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唤醒:激发生长欲望是课堂内外共同的价值使命
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影响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师要宽广博大,全面公正,它既是教育者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将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向他们的老师暗示为智商过人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后,被暗示的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来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是老师期望的积极效果,即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教育者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情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生长内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以养育核心素养为思政课价值本位,通过设计有深度的问题情境,激活学习内驱,引发学生高阶思维,建构系统化的教育秩序,演绎美好的学习之旅。深度教学的核心要义即在于此。笔者认为,脱离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堂,只会是失去灵魂的无价值教学。知识被肢解,思维被抽空,大脑被禁锢,悲剧由此产生。深度教学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诱导基础之上的核心素养养育过程,将知识串联成有价值的解读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教学。深度教学是将课堂由符号教学转向意义教育的适配型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林贵阳.借力教学情境,助力深度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
[2]许文静.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2020.
关键词:课堂的力量;道德与法治;多元积极评价
近年来,深度教学成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向,关于中学思政课堂的应试指导式功利化教学与基于核心素养养育的深度教学价值的研讨越来越深入。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往往偏重知识传授,囿于知识传授以外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知识的生吞活剥只会让知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让课堂失去了灵魂。毋庸置疑,思政课首先是一门思想政治或者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课,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承载着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功能的通识教育课。鉴于此,将思政课堂沦为中高考考前指导是对教育缺少敬畏之心的,是对课堂意义的一种肤浅表达,思政课堂应该建构在基于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核心价值观养育的深层次唤醒。
一、本真:真实的情境是课堂的力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要学习的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使学习者对知识形成多角度、丰富的理解。
优秀的教师善于捕捉与攫取生活中有价值的资源,并通过现代媒介融入课堂情境中,生动直观的呈现会让学生亲近它们,从而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内化于心,获得的知识更持久、情感更真挚。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朗读了我省一位援鄂医护工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让学生体会这封信中蕴含的父子亲情、社会责任、家国情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很多学生眼里闪烁的晶莹泪花。笔者无意以催泪为目标,但我认为将自己代入情境得来的感情才是真实可贵的。单纯赚取他人的眼泪,不仅肤浅,也缺乏道德感。接着,在教学传递美好情感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了本班同学为患病的困难学生捐款图片,那一刻情感的浪花再次被激起,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都快速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这种情境的融入比单纯坐而论道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辩证:情理交融是课堂的永久魅力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過程中不仅是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要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讲清楚,不仅要告诉他们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增加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负面情绪是不是没有价值?”“我们传递情感正能量是否只需要一腔热情?”……整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能够诱发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努力打破理论盲从的思维定式。这样,在思辨课堂上常有智慧的火花闪耀。贴近学生又高于学生,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参与欲望被瞬间勾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话匣子一旦被打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聚集迸发。形式化、程式化的假思考被虽不成熟却闪动着价值光芒的真思维所取代,肤浅机械的符号教学被价值唤醒的意义教学所补位。
理因情而温暖,情因理而深沉。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情与理统一起来,通过问题设计、思辨探究将情感引入到一种自然而深刻的境地。同时,情感也要渗透在那些看似枯燥说理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保持高度热情,挖掘文本的感人情节,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唤醒:激发生长欲望是课堂内外共同的价值使命
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影响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师要宽广博大,全面公正,它既是教育者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将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向他们的老师暗示为智商过人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后,被暗示的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来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是老师期望的积极效果,即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教育者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情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生长内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以养育核心素养为思政课价值本位,通过设计有深度的问题情境,激活学习内驱,引发学生高阶思维,建构系统化的教育秩序,演绎美好的学习之旅。深度教学的核心要义即在于此。笔者认为,脱离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堂,只会是失去灵魂的无价值教学。知识被肢解,思维被抽空,大脑被禁锢,悲剧由此产生。深度教学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诱导基础之上的核心素养养育过程,将知识串联成有价值的解读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教学。深度教学是将课堂由符号教学转向意义教育的适配型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林贵阳.借力教学情境,助力深度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
[2]许文静.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