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应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运用激趣学法、收集素材、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努力。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五个方面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职业道德 ;法律意识;教学探究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又不同于普通教育,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一门培养学生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课程。教材内容是浅显易懂,但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学生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都是较差的,必须把学生定位在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人,围绕课程内容,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有选择这一培养目标。因此怎样教好这门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对学生就业后成为行为的准绳,却是一件很艰难的问题。经过我十多年的教学积淀,进行改革,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探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卓有成效。
一、身先学生,为生师表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对于职校学生都来自普高不要、爹妈不教、无可奈何上职校,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爱听不听,为了使学生重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总是以自己多年的言行举止,模范行为言传身教去感化学生。例如谦虚地表白自己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生活简朴等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讲授自己一些遵纪的行为,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剖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和失误:有时上班迟到,没有遵守劳动纪律,与同学交流思想不够,欠热情主动,教育、教学方法不够新,钻研业务知识欠精等,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对照课本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提出自我批评。这样做既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合师生关系,又能把这门课程作为对学生育人教育的一个主阵地,更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兴趣当先,注重学法
如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产生兴趣,首先,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与道德、规范和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注重典型事例的讲解,从事例引新课,在事例中引结果,并且联系当前时政事例恰当进行教学。例如,讲解《珍惜生命权利》这一课。从讲述《儿子不听话,母亲杀死8岁亲生子》这一事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母亲黄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又如在讲授“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害”,引导“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让学生试举生活中发生过的或社会上乱用、冒用、盗用他人姓名的不正当行为,学生们非常活跃,积极性大大提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很懒,要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强调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到校外做法律知识宣传人,写心得体会,模范遵纪守法,终身受用。
三、撷取案例 提高信力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提高道德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何为正确,如何修正自我并追求至真至善,更要让学生知道何为谬误并有效地规避错误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注重正面宣传教育和知识传授,而往往忽视反面论证。殊不知正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社会现实恰恰是学生疑窦丛生并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困惑,倘若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能将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分清晰明,是最能够触动和震撼学生心灵,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时,我将近年来大家熟知的网络术语融合到课堂授课中,诸如“范跑跑”、“楼歪歪”、“楼脆脆”、“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议的“焦点事件”中相关当事人的所作所为,从职业道德层面进行讨论、分析。这些现实案例经过网络即时便捷地传播,学生耳熟能详,在兴趣地驱动下他们主动参与,人人有想法,个个有话说。
中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不要仅仅聚焦于生活的阳光而忌讳谈社会的“灰色”,讳疾忌医并不利于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职业道德课就是要在良莠不齐的多元价值体系中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实践并努力坚守。
4巧设问题,活跃课堂
提高职业道德课堂活力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是课堂中的“看客”和“听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行动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并根据授课内容巧妙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我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原则,尝试采取鼓励质疑、允许试误、减少约束的策略,通过问题导引、教师导航、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授“恪守职业道德”第一节——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一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理论争锋”和“观点归总”两个环节,将“观点一:职业道德是大道理,我是小人物,因此职业道德对我没用”;“观点二:职业道德是一纸空文,社会上很多违背职业道德的人生意很火,所以,谁遵守谁吃亏”;“观点三:违背职业道德而获得利益只是短暂的,遵守职业道德获利才是长期的、永久的”作为讨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惯常思维模式生发的困惑和疑虑,讨论中让学生结合“三鹿劣质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进行合作探究,不预设标准答案,也不按照既定的框架和路径来启发、引导,甚至“牵引”学生进行标准化思考及探究,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中有释放的空间。
4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每届学生上到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时,我都向学校申请,与当时法院取得联系,派学生去现场直接观察审判,使学生了解审判程序,感受法律的威严,树立敬畏法律的观念,强化法治意识,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请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做法制报告,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使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拒绝职务犯罪,这是学生职业生涯的立足之本和根本保障。
5让学生收集素材,开展知识竞赛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替,作为教师时间与精力、资料素材、典型案例是有限的,我让学生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内容把全班成民事权利、婚姻家庭、劳动关系、企业经营、环境资源、五个小组去收集相关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最好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具体办法是:每次布置收集到的材料、事例都以文字方式上交,收集次数作为平均成绩。收集好的素材和事例,每次都选一、二例作课堂交流,口头讲述,这样学生在动手查找,收集素材中,学到了一些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能力,同时教师也积累了一些珍贵的教学资料。
实践证明,我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所做的探讨,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争鸣中明理,不仅使沉闷的课堂真正活起来,而且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仍需更努力地求索。
【关键词】职业道德 ;法律意识;教学探究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又不同于普通教育,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一门培养学生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课程。教材内容是浅显易懂,但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学生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都是较差的,必须把学生定位在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人,围绕课程内容,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有选择这一培养目标。因此怎样教好这门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对学生就业后成为行为的准绳,却是一件很艰难的问题。经过我十多年的教学积淀,进行改革,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探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卓有成效。
一、身先学生,为生师表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对于职校学生都来自普高不要、爹妈不教、无可奈何上职校,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爱听不听,为了使学生重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总是以自己多年的言行举止,模范行为言传身教去感化学生。例如谦虚地表白自己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生活简朴等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讲授自己一些遵纪的行为,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剖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和失误:有时上班迟到,没有遵守劳动纪律,与同学交流思想不够,欠热情主动,教育、教学方法不够新,钻研业务知识欠精等,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对照课本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提出自我批评。这样做既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合师生关系,又能把这门课程作为对学生育人教育的一个主阵地,更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兴趣当先,注重学法
如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产生兴趣,首先,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与道德、规范和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注重典型事例的讲解,从事例引新课,在事例中引结果,并且联系当前时政事例恰当进行教学。例如,讲解《珍惜生命权利》这一课。从讲述《儿子不听话,母亲杀死8岁亲生子》这一事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母亲黄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又如在讲授“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害”,引导“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让学生试举生活中发生过的或社会上乱用、冒用、盗用他人姓名的不正当行为,学生们非常活跃,积极性大大提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很懒,要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强调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到校外做法律知识宣传人,写心得体会,模范遵纪守法,终身受用。
三、撷取案例 提高信力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提高道德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何为正确,如何修正自我并追求至真至善,更要让学生知道何为谬误并有效地规避错误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注重正面宣传教育和知识传授,而往往忽视反面论证。殊不知正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社会现实恰恰是学生疑窦丛生并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困惑,倘若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能将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分清晰明,是最能够触动和震撼学生心灵,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时,我将近年来大家熟知的网络术语融合到课堂授课中,诸如“范跑跑”、“楼歪歪”、“楼脆脆”、“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议的“焦点事件”中相关当事人的所作所为,从职业道德层面进行讨论、分析。这些现实案例经过网络即时便捷地传播,学生耳熟能详,在兴趣地驱动下他们主动参与,人人有想法,个个有话说。
中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不要仅仅聚焦于生活的阳光而忌讳谈社会的“灰色”,讳疾忌医并不利于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职业道德课就是要在良莠不齐的多元价值体系中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实践并努力坚守。
4巧设问题,活跃课堂
提高职业道德课堂活力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是课堂中的“看客”和“听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行动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并根据授课内容巧妙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我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原则,尝试采取鼓励质疑、允许试误、减少约束的策略,通过问题导引、教师导航、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授“恪守职业道德”第一节——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一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理论争锋”和“观点归总”两个环节,将“观点一:职业道德是大道理,我是小人物,因此职业道德对我没用”;“观点二:职业道德是一纸空文,社会上很多违背职业道德的人生意很火,所以,谁遵守谁吃亏”;“观点三:违背职业道德而获得利益只是短暂的,遵守职业道德获利才是长期的、永久的”作为讨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惯常思维模式生发的困惑和疑虑,讨论中让学生结合“三鹿劣质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进行合作探究,不预设标准答案,也不按照既定的框架和路径来启发、引导,甚至“牵引”学生进行标准化思考及探究,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中有释放的空间。
4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每届学生上到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时,我都向学校申请,与当时法院取得联系,派学生去现场直接观察审判,使学生了解审判程序,感受法律的威严,树立敬畏法律的观念,强化法治意识,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请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做法制报告,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使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拒绝职务犯罪,这是学生职业生涯的立足之本和根本保障。
5让学生收集素材,开展知识竞赛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替,作为教师时间与精力、资料素材、典型案例是有限的,我让学生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内容把全班成民事权利、婚姻家庭、劳动关系、企业经营、环境资源、五个小组去收集相关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最好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具体办法是:每次布置收集到的材料、事例都以文字方式上交,收集次数作为平均成绩。收集好的素材和事例,每次都选一、二例作课堂交流,口头讲述,这样学生在动手查找,收集素材中,学到了一些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能力,同时教师也积累了一些珍贵的教学资料。
实践证明,我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所做的探讨,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争鸣中明理,不仅使沉闷的课堂真正活起来,而且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仍需更努力地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