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说话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而且能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教学中,我有这样的收获。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就是先观察一幅或几幅图画,写出一句或几句话。它是小学作文的一种初步训练,相对于作文来讲,它表达的意思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但是,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规律是一致的。它所表现的内容都要比现实更加集中、更加清楚。因此,看图写话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低年级看图写话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看看,想想,说说,写写”。四个步骤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指导看图写话时,要紧扣这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一、看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不论是一幅图画或是几幅图画,它的画面都是很丰富的,可能有人物、景物、背景等等。所以,在看图的时候要清楚画面内容。一般来说,单幅图属情景图,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我在利用第三册课本封面进行听说训练时,做了如下观察指导:
⑴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总体上先有个了解,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人物,给自己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总体上看,这幅图画的是山区,景色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木,有果园,几个小朋友正提着小篮子摘苹果。)
⑵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先看远处的高山、大树,再看房屋,最后看近处的果园、小朋友。观察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特点,如果园里果子的颜色、小朋友在干什么等。
这样训练学生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幅图与单幅图不同,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变化与发展。多幅图是情节图,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如:第四册语文天地中的四幅图展示了两个猴子发现雨水落在小船上有积水,想用凿子凿洞将水排出,反而将船凿破而翻船落水的全过程。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⑴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大概地说一说这四幅图反映了一件什么事。
⑵先看第一幅图,观察背景、事物,判断是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再看下面几幅图,观察画面中事物的变化及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判断事情发生的经过。
⑶从整体上看,这四幅图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观察后,我让学生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图上内容说出来。
二、想想,培养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
“想想”,一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思前想后”
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比如:第三册的一幅插图——皮球浮上来了,在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根据画面内容“思前想后”,对皮球浮上来了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想象。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只要学生想象得有新意、与众不同,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逐步养成。
2、关注细节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事物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重点想象事物的主要情节,想象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说说,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由看图、思考到写话的过渡,是写话的轮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已经把画面想全了、看细了,说出来就清楚了、有条理了,写起来就容易了。说图的时候,先让学生完整地说一下图意,可以提示学生要说得有顺序。如果是一件事,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如果是写的景,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说。说图的方法多种多样,还可以用板书法、设问法、分解法、讨论法等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说。在说话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说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维,把自己脑中的词汇用上。
四、写写,体现综合能力
写话是看图、思考、说话的最终目的,它们都是为了写话打基础、做准备的。有了这些基础和准备,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写起来就有条有理、容易了。在写的过程中,要加强书写格式、标点运用方面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把段落写连贯,把别人说的好的词或句子合理地用到自己写的话中来,让自己写的话多姿多彩。
这样一步步地进行写话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就是先观察一幅或几幅图画,写出一句或几句话。它是小学作文的一种初步训练,相对于作文来讲,它表达的意思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但是,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规律是一致的。它所表现的内容都要比现实更加集中、更加清楚。因此,看图写话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低年级看图写话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看看,想想,说说,写写”。四个步骤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指导看图写话时,要紧扣这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一、看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不论是一幅图画或是几幅图画,它的画面都是很丰富的,可能有人物、景物、背景等等。所以,在看图的时候要清楚画面内容。一般来说,单幅图属情景图,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我在利用第三册课本封面进行听说训练时,做了如下观察指导:
⑴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总体上先有个了解,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人物,给自己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总体上看,这幅图画的是山区,景色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木,有果园,几个小朋友正提着小篮子摘苹果。)
⑵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先看远处的高山、大树,再看房屋,最后看近处的果园、小朋友。观察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特点,如果园里果子的颜色、小朋友在干什么等。
这样训练学生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幅图与单幅图不同,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变化与发展。多幅图是情节图,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如:第四册语文天地中的四幅图展示了两个猴子发现雨水落在小船上有积水,想用凿子凿洞将水排出,反而将船凿破而翻船落水的全过程。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⑴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大概地说一说这四幅图反映了一件什么事。
⑵先看第一幅图,观察背景、事物,判断是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再看下面几幅图,观察画面中事物的变化及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判断事情发生的经过。
⑶从整体上看,这四幅图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观察后,我让学生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图上内容说出来。
二、想想,培养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
“想想”,一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思前想后”
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比如:第三册的一幅插图——皮球浮上来了,在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根据画面内容“思前想后”,对皮球浮上来了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想象。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只要学生想象得有新意、与众不同,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逐步养成。
2、关注细节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事物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重点想象事物的主要情节,想象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说说,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由看图、思考到写话的过渡,是写话的轮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已经把画面想全了、看细了,说出来就清楚了、有条理了,写起来就容易了。说图的时候,先让学生完整地说一下图意,可以提示学生要说得有顺序。如果是一件事,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如果是写的景,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说。说图的方法多种多样,还可以用板书法、设问法、分解法、讨论法等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说。在说话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说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维,把自己脑中的词汇用上。
四、写写,体现综合能力
写话是看图、思考、说话的最终目的,它们都是为了写话打基础、做准备的。有了这些基础和准备,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写起来就有条有理、容易了。在写的过程中,要加强书写格式、标点运用方面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把段落写连贯,把别人说的好的词或句子合理地用到自己写的话中来,让自己写的话多姿多彩。
这样一步步地进行写话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