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控制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自愿为原则,选择2006年2月至12月入院行剖宫产术者120例产妇,使用镇痛泵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麻醉师在产妇硬膜外麻术后留一条细导管,连接一个用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将药物按规定浓度和速度注入体内,由产妇自己管理。同时不使用镇痛泵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传统注射止痛剂的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自我控制镇痛可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宫缩痛及切口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镇痛泵能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自我控制镇痛;肛门排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龄产妇、珍贵儿、巨大胎儿越来越多,剖宫产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后疼痛常使产妇夜不能寐、焦躁、不敢活动。严重影响产妇的食欲及乳汁分泌。自我控制镇痛PCA已被广泛用于外科、妇科、产科术后。因其存在尿潴留的副作用[1],临床医生在应用时常有顾虑,担心抑制肠蠕动。为此,我们于2006年2月至6月对12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自我控制镇痛和传统方法止痛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自我控制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有无影响。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06年2月至12月住院期间120例剖宫产的产妇,以自愿使用镇痛泵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未使用镇痛泵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5周岁,孕周37W-42W,平均40W。术前禁食时间无明显差异,均排除严重妊娠并发症和因滞产而出现肠胀气者。
  1.2方法 观察组60例产妇术后采用自我控制镇痛经硬膜外给药,自我控制镇痛注药泵内配置布比卡因75mg、曲马多400mg,余为NS。标称容量100ml,流量参数为2ml/h。当孕妇感觉疼痛加剧时,可自控给药。剂量设置为0.5ml/次 ,间隔时间为15分钟。术后6小时开始启动,72小时予拔除。对照组60例产妇术后采用传统镇痛法即产妇感觉疼痛时护士按医嘱予肌注止痛针。
  2结果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见附表
  附表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注:2组间比较X2值=0.02 P>0.05
  3讨论
  3.1剖宫产手术操作在盆腔,周围有膀胱、直肠等脏器。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排空膀胱可避免手术中误伤。但手术刺激加之大部分产妇因宫缩疼痛常大声喊叫而吸入大量空气入肠管,使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不理想。护士应主动安慰产妇并采取放松法,如听音乐、丈夫陪留等以转移产妇注意力,减轻疼痛。另一方面,术前准备准确、快捷,减少产妇疼痛时间。
  3.2自我控制镇痛PCA是一项新技术,因疗效确切、用药量合理,且注重镇痛的个体化,从而使术后疼痛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2]。经硬膜外给药镇痛副作用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均较低。而传统术后镇痛方法存在不灵活、依赖性强、给药不及时等缺点,如病人疼痛时必须由护士按处方准备药物,肌肉注射后药物尚需一定的时间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的作用位点才能产生镇痛作用。
  3.3护士应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详细讲解术后有可能产生疼痛的原因,使产妇有所认识。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说明自我镇痛及注药泵的设计原理、性能、及其安全性以及可能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使产妇自愿接受并积极给予配合。PCA一般不需手动开关,自动给药就可满足产妇的需求,但个别痛阈低的产妇自己可适当增加手动开关次数,减轻疼痛。
  3.4观察组60例产妇中PCA配置均为曲马多400mg、布比卡因75mg加NS至100。布比卡因可直接阻滞神经根传入的痛刺激,又可阻断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张力相对提高,加速肠蠕动。这可能是观察组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未受明显影响的原因。另外,术后良好的镇痛效果使产妇睡眠好、情绪稳定、离床活动不受影响。这些都是影响肠蠕动的主要因素。而传统镇痛法因其镇痛作用短暂使产妇睡眠差、情绪焦躁、害怕切口痛使卧床活动及离床活动均减少而影响了肠蠕动恢复。
  
  
  参考文献
  [1]林鹰,杨光.影响病人自控镇痛的主观因素[J].麻醉学论坛,2005,20(5):29.
  [2]沉七襄.患者自控止痛泵的临床应用[J]。中华麻醉杂志,2004,16(3):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旨在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方法 选择2009年6 月-2010 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分娩情况。结果 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对于婴幼儿发热的疗效。方法:对本中心2010.1~2011.1期间到门诊就诊发热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物理降温的观察组0.5h以内体温达标的患儿为18例(47.37%),对照组为10例(23.81%),0.5h~1h内两组降温达标分别为11例(28.95%),16例(38.1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到2009年8月自愿到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平均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孕妇手术前24小时口服米非司酮,静脉麻醉后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对照组孕妇手术前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用异丙酮进行静脉麻醉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宫颈口达到有效松弛的数目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松弛的比例明显居高,P<0.01,而且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收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28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07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结果:患者住院时间9~27 d,平均住院为21.25 d,好转197 例(87.9%),其中因心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患者死亡7例(3.1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仍应以预防为主,因人而异,个体用药
期刊
【摘要】小儿营养,多因喂养不当,久之导致脾虚疳积,偏食、厌食。用单一方法治疗,患儿常不能接受,疗效欠佳。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71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1例患儿中,男47例,女24例,年龄1-5岁36例,6-10岁22例,11-14岁13例,其中一度营养不良54
期刊
【摘要】本文从治疗老年口腔黏膜病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老年人口腔黏膜的生理性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以及老年口腔黏膜病的药物治疗特点。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黏膜病,治疗    1前言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显得至关重要。老年人空腔病也一直影响着老年人。近年来,老年人空腔黏膜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这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病围产期干预对孕妇产后血压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产科实施分娩并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的5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妊娠高血压的围产期干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结果:观察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1年血压转归26例,占92.86%;对照组28例妊娠高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考上大学等于有了铁饭碗”,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客观的就业形势的困难已经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严峻的就业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很多毕业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哪些问题,并对这些就业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进展,护理正逐步走向整体化的模式,而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消除病人输液时的紧张恐惧的心理,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思想品质的培养和锻炼,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以取得最佳合作的情绪状态,以便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大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病人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方法:对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94例小儿腹泻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微生态制剂可以重建胃肠道天然保护屏障,而止泻药物可以缩短腹泻病程。结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素滥用的现象。临床应合理选择药物治疗小儿腹泻,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腹泻;合理用药;分析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