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做好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RTI发生率。方法:2007年1~2009年1月30日期间,对我区375例已婚育龄妇女(重点是农村),结合妇科B超检查,进行了生殖道感染的普查。结果:泌尿生殖道感染221例,患病率为58.93%,检出支原体感染109例, 感染率为49.32%,其中UU阳性率28.29%,MH阳性率54.61%及UU和MH混合阳性率17.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已婚育龄妇女极常见妇女病,做到早诊断,早期接受规范的治疗,是降低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关健。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中图分类号】R3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6-0073-01
1临床资料
1.1病人资料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375例,重点是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9岁。每例进行妇科B超检查后,按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配合胺试验及精密度pH试纸检查。
1. 2方法标本采集:清洁阴道,用专用棉拭子取宫颈口1~2cm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拭子不可碰阴道壁。操作方法按常规进行。支原体IST试剂盒由法国生物2梅里埃公司生产提供,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如培养基由黄变红提示有支原体生长,颜色不变为阴性。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进行诊断。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生殖道感染状况在接受检查的375例已婚育龄妇女中,患生殖道感染人数达221例, 患病率为58.93%。221例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感染109例,感染率为49.32%,阳性标本中,出现了3种阳性结果:即Uu单项感染,Mh单项感染,Uu和Mh混合感染。其中UU阳性率28.29% , MH阳性率54.61%及UU和MH混合阳性率17.1%。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性的微生物。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分离到150余种,其中寄生性的有90多种,而人体支原体至少有15种,支原体归属揉膜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目下再分三科:支原体科、无胆淄支原体科、螺旋原体科。支原体科又分两个属: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也称溶脲脲原体,是1954年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按其分解尿素的特性命名为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寄居于泌尿生殖系统,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的有无和多少,与解脲脲原体的带菌率有关。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尿道前列腺炎、附睾炎、尿路结石、肾盂肾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多种疾病,也可引起习惯性流产,并通过血液感染新生儿,还与男性不育有关。支原体感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跃居性病首位[1]。因其定植于人体生殖道黏膜,黏附于靶细胞表面,对人体上皮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从而造成黏膜的细胞损伤,这是其致病原因所在。Uu与Mh的感染率国内报道约为24.19%~49.13%[2,3],国外报道约为20%~60%[4],我们检测的感染率49.32%,与上述基本一致。治疗上因为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所以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且文献报道,Uu在基因组中携带链球菌耐四环素基因(tetM)及红霉素的作用靶位改变或灭活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 IC)已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解脲支原体对12 种药物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以上药物可作为本地区治疗UU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对于MH及UU+ MH感染者,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降低, 单纯的Mh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只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普那霉素较为敏感,而对于Uu+Mh混合型感染也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多西环素、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但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支原体对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性高,可能与这几种抗生素较少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准确地检测出各型致病性支原体的类型并开展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对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有意义重大。同时,支原体感染是已婚育龄妇女极常见妇女病,做到早诊断, 早期接受规范的治疗,是降低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关健。
参考文献
[1]姜志辉,郝永静,张迪,等.159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发病情况及耐药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4):3242326.
[2]方雪娟.儿科255株不同部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518.
[3]袁晃堆,张玉琼,麦达昌.50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研究[J].广东医学报,2003,21(5):488-489.
[4]谢国强,王春新,盛裕芬.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502951.
(收稿日期:2009.04.09)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中图分类号】R3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6-0073-01
1临床资料
1.1病人资料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375例,重点是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9岁。每例进行妇科B超检查后,按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配合胺试验及精密度pH试纸检查。
1. 2方法标本采集:清洁阴道,用专用棉拭子取宫颈口1~2cm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拭子不可碰阴道壁。操作方法按常规进行。支原体IST试剂盒由法国生物2梅里埃公司生产提供,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如培养基由黄变红提示有支原体生长,颜色不变为阴性。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进行诊断。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生殖道感染状况在接受检查的375例已婚育龄妇女中,患生殖道感染人数达221例, 患病率为58.93%。221例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感染109例,感染率为49.32%,阳性标本中,出现了3种阳性结果:即Uu单项感染,Mh单项感染,Uu和Mh混合感染。其中UU阳性率28.29% , MH阳性率54.61%及UU和MH混合阳性率17.1%。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性的微生物。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分离到150余种,其中寄生性的有90多种,而人体支原体至少有15种,支原体归属揉膜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目下再分三科:支原体科、无胆淄支原体科、螺旋原体科。支原体科又分两个属: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也称溶脲脲原体,是1954年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按其分解尿素的特性命名为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寄居于泌尿生殖系统,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的有无和多少,与解脲脲原体的带菌率有关。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尿道前列腺炎、附睾炎、尿路结石、肾盂肾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多种疾病,也可引起习惯性流产,并通过血液感染新生儿,还与男性不育有关。支原体感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跃居性病首位[1]。因其定植于人体生殖道黏膜,黏附于靶细胞表面,对人体上皮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从而造成黏膜的细胞损伤,这是其致病原因所在。Uu与Mh的感染率国内报道约为24.19%~49.13%[2,3],国外报道约为20%~60%[4],我们检测的感染率49.32%,与上述基本一致。治疗上因为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所以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且文献报道,Uu在基因组中携带链球菌耐四环素基因(tetM)及红霉素的作用靶位改变或灭活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 IC)已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解脲支原体对12 种药物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以上药物可作为本地区治疗UU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对于MH及UU+ MH感染者,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降低, 单纯的Mh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只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普那霉素较为敏感,而对于Uu+Mh混合型感染也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多西环素、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但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支原体对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性高,可能与这几种抗生素较少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准确地检测出各型致病性支原体的类型并开展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对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有意义重大。同时,支原体感染是已婚育龄妇女极常见妇女病,做到早诊断, 早期接受规范的治疗,是降低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关健。
参考文献
[1]姜志辉,郝永静,张迪,等.159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发病情况及耐药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4):3242326.
[2]方雪娟.儿科255株不同部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518.
[3]袁晃堆,张玉琼,麦达昌.50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研究[J].广东医学报,2003,21(5):488-489.
[4]谢国强,王春新,盛裕芬.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502951.
(收稿日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