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式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w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2-02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把握自主探索式学习的内涵
  自主探索式学习是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自主探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自主探索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所以自主探索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让数学回规生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有挑战性的事物、现象、问题中选取学习素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问。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请你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能很快的判断出能否被5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为了难住老师,他们从二、三位数,说到了十位以上的自然数,结果都被我准确的判断出来。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老师的快速回答所折服,心里非常的好奇,惊讶!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诱惑力促使学生探究和发现 其中的奥秘,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
  以数学游戏等形式出现的数学趣味问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它能够调节学生思绪,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起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探索欲,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思考状态,是激发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用游戏里蕴藏的数学知识拨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情感投入。有了游戏等趣味问题作为铺垫,使数学变得“好玩”,因此,学生的探究充满着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是最有价值的”。 在导入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在活泼又暗含新知的活动中开始新课,他们就会在充满激情中开始求知的旅程。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问题,找出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
  三、全员参与,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小组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深受学生的喜欢。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课堂上要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的合作可以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启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形成对知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动力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4-01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8-0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的数学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师生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师生关系包括诸多方面,下面联系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研究探索后提出几点看法:革新师生关系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
【摘要】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推理及创新能力。应用题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可以说谁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学习主动权,就会学得轻松,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4-02  在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1-01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主要是一些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发展的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
【摘要】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角度,阐述了情境创设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认为促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想境界是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终极目的。为达到目的,本文结合一堂数学课,从“说题”、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及作业设计等环节切入,具体
齿轮传动作为机械传动中重要的传动形式之一,轮齿啮合时润滑油油膜破裂,使得齿面直接接触,形成齿面点蚀、胶合等,从而影响机械结构的整体性能。目前的齿轮设计大部分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经典力学设计,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接触应力进行修正。但是该设计方法未能从微观层面对齿面的接触与润滑特性进行分析,难以揭示齿面失效的机理所在。为提高齿轮可靠性、寿命,需结合润滑角度考虑齿轮的摩擦学设计。基于此,首先开展斜齿
高温测试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更新换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发动机设计师和工艺师正确了解各部件的工作特性,并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目前常用的温度测试方法有壁温热电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理念,就是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