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教学设计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设定为18个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都是一个既独立又与其他任务群有联系的单元。在对应18个任务群的新教材面世之前,我们能否用旧教材进行任务群的学习?我觉得是可以的。
  我理解的任务群就是按照某一个专题,设定一个总任务,在总任务下又有若干分任务,将若干内容放在一起,重新编排,进行设计,形成一个群。这个群大到可以以核心素养中某个点为主任务,比如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大群,就可以涵盖进写作教学、诗歌教学;小到以字的研究为主任务,比如文言虚词“而”任务群,就可以专门就文言文中“而”的用法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原有的教材中的单元为单元,以新课标为参考,重新设定任务,进行单元任务群的学习。下面我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诗歌单元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任务群目标
  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进行审美创造。
  二、目标确定依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高中语文应该发展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是这么表述的: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中第二点说到“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去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欣赏现代诗,主要欣赏现代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等美感,通过审美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少年是情感热烈的群体,有情感抒发的渴求,也有对诗歌的敏感。
  综上四点,确定本任务群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主要的内容和目标,重点在于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整体思路
  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我将单元任务群的教学分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文本阅读感受美;
  第二步:文本探究理解美;
  第三步:课外拓展发现美;
  第四步:体验生活创造美。
  四、具体操作
  文本阅读感受美。本单元三篇课文,涉及到四首诗,每一首诗特点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是审美这一个切入点是统一的。如何去审美呢?我们抓住两个字,第一个是读,第二个是品。三读(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再读读出感情,把握意象;三读品味语言,鉴赏评价),循序渐进,三品(品语言文字,品艺术技巧,品情感思想),由浅入深,读以感受诗韵,品以体会诗情。《沁园春·长沙》感受诗歌的画面美,《雨巷》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再别康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诗歌的叙事美、场景美和情感美。
  文本探究理解美。感受诗歌的美之后,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美。如何理解?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对于语言文字的探究是探究的主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去理解诗歌的音韵、诗歌的节奏和诗歌的情感,去理解诗歌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理解诗歌中表现手法的作用。《沁园春·长沙》对颜色词和动词的探究,《雨巷》对意象、叠词和反复手法的探究,《再别康桥》对意象的探究,《大堰河——我的保姆》对铺叙手法的探究,都能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去理解美。
  课外拓展发现美。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的美,但不能只停留在文本本身,要由文本的学习提升到对这一类文体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每一首诗歌时,我们都安排了一个课外拓展的环节。《沁园春·长沙》学完之后,给学生补充毛泽东的其他诗歌,让学生按照老师上课讲授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赏析,写下赏析文章;《雨巷》学完之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编成话剧;《再别康桥》学完之后,让学生阅读徐志摩、林徽因的一些诗歌,发现诗歌中的美;《大堰河——我的保姆》学完之后,阅读艾青的其他诗歌,找到艾青诗歌的共同特点。课外的拓展既能强化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体验生活创造美。从感受美到理解美再到发现美,虽然是逐渐深入,但还是停留在鉴赏的层次,没有化为己用,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语文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是统领,也是目的。因此,学习诗歌,还要让学生学会创作诗歌,创造美,这是本单元任务群的最后一个步骤。先用一节课对整个单元进行梳理和总结,激发起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以学生已经创作的诗歌为例进行创作指导,教授方法,再布置诗歌创作作业。从收上来的习作中挑选出佳作通过公众号进行推送,在全年级举办优秀诗歌展,举行原创诗歌朗诵会。
  这一单元的任务群教学用时两周,共10课时,边实施边完善最初的设计,到诗歌展示环节,老师们发现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有创造力。这个用旧教材开展新教学的尝试,我们觉得还是可行的,与过去相比,主体性更为突出,探究性更为突出,生活化更为突出,学生的创造力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已经进入第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行为上注入新的内容,应用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但是,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本质特征,偏要区别于传统,便在形式上玩新花样,华而不实的教风和学风反而得到一定的追捧,这对新课程是一种误解和背叛,也跟闽派语文的精髓“求实、去蔽
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资源,对多篇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進行多角度比较,以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了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围绕“创新”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以生为本,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
《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本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困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运用成语要注意恰如其分,否则,宁可不用也不能滥用。可是,当今滥用甚或错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仅以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中成语运用方面的错误,按其性质分类评改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很多时
曾有人说:读完苏东坡的《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再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八愚诗》,真可以用上鲁迅的那句话“可以挤压出一个‘小’字来”。自然,这个渺小的“小”是配给柳宗元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分属唐宋,同样才华出众,同样命途多舛,一个始终积郁难排,死于忧愤,一个豁达自适,求得人生的大自在。在苏教版的《必修一》教材中,两人就这样穿越时空碰撞到了一起。《赤壁赋》在前,
新课程已实施良久,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听课等途径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任然选择的是僵硬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不仅课堂气氛生硬死板,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效率也很低,学生也做不到全方位的提升。那么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改变目前语文高中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本的解读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我休闲在家,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几位要好的小伙伴相约去浮屠镇乌龟山游玩的情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当一行人走到山下一块水田田埂时,我突然看见一条尺来长的花蛇正“昂首摆尾”从水田往田埂匆匆游来,闻蛇色变的我吓得心战胆惊,来时的游兴顿时化为乌有。我呆呆坐在山下一块草地上,再也不想走了。尽管伙伴们苦苦劝我上山去玩,绘声绘色说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
在一次培训中,任富强老师以“一个孩子试图劝说母亲为他买一只雪糕”为例,他认为孩子绝对不会使用“因为牛顿吃过雪糕,爱因斯坦吃过雪糕,所以我也要吃雪糕。”这样的荒谬逻辑,而是会通过“口渴”——“好吃”——“含有丰富的营养”——“母爱的体现”——“邻居具有同样的做法”——“不给我吃我就哭闹”等几个步骤,进行逐层劝说,并且每一层都会对母亲的反驳理由作出一定的预设,从而达到说服母亲的目的。  任富强老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