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是初中学生在课堂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途径,乡土地理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小家”中看到“大家”,贵州本身就是地势结构丰富的地区,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要求,缩短了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感,同时,乡土地理的开展,还能够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初中地理学科的百花齐放。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资源;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5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学习不是生活的二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乡土是学生生长的地方,乡土地理就是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初中课堂上乡土地理的融会贯通,地理相对于学生会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实现地理知识取自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的双赢。
一、降低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初中地理是学生要面临的一个全新学科,知识点繁多,且都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无法以较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学科环境。但乡土地理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地理知识,就是学生们熟悉的家乡自然环境,亲切感油然而生[1]。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还在学习中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例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形》一课的学习,教材中主要就是依据中国境内纵横分布的山脉,来学习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判断依据,学习中国各个省份主要的地势特点,有没有什么著名的地势结构。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乡土地理的优势,比如贵州市是我国典型的高原地区,地势整体呈现西高东低,自中部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倾斜,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貌都在贵州境内出现,比如著名的黔灵山,梵净山等等。对复杂的地理知识做乡土化的处理,更加直观,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就会更加简单,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把乡土地理应用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在情感方面,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了解当下的国情和政策,促进思想道德层面的进步。同时,乡土地理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初中地理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课,就是初中地理与乡土地理完美融合的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更仔细的描绘家乡贵州。比如,可以描述贵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贡、重晶石、磷、铝土的储存量和产量都在全国位列前茅;水资源方面,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水量充足,优势明显,给水资源的开发带来的便利。但反光当下贵州省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贵州境内本就石灰岩广布,在加上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明显,地质灾害频发,干旱、冰雹等灾害性的天气也开始出现。这些贵州省的优势与环境问题,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还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2]。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地理理论与实际的地理现象连接起来,才能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乡土地理正是这样的存在[3]。它可以把初中地理中的理論与问题落实到相应的实际乡土问题中,把书面化的语言立体化,形象化,学生对乡土地理问题的解决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祖国输送建设人才提供保障。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中,主要讲了地理应用的基础知识,比如怎么辨别方向,怎样看地图等等。应用到乡土教学,教师可以找一张贵州省的地图,以遵义市为例,判断一下遵义市为例,判断一下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什么方位,判断一下贵阳市在遵义市的什么方向。同样在进行认识地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找一张中国地图,根据自己对贵州省的了解,在地图中找到贵州省。教师借助一些特殊的教学工具,比如地图拼图,能够在游戏中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形状,地理位置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实践了方向和地图的理论,还对国家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当这个目的的实现出现瓶颈时,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寻找更优的出路。乡土地理概念的提出,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好印证。如果将乡土地理应用到初中地理中,能够降低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难度,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素质形人才的要求,为国家的人才建设提供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梁艳丽.试论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4(45):117-117.
[2]赵卫玲.乡土资源——初中地理教学的"激活素"[J].黑河教育,2020,000(006):31-32.
[3]刘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乡土资源之我见[J].成功:中下,2017(18):00141-00141.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资源;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5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学习不是生活的二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乡土是学生生长的地方,乡土地理就是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初中课堂上乡土地理的融会贯通,地理相对于学生会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实现地理知识取自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的双赢。
一、降低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初中地理是学生要面临的一个全新学科,知识点繁多,且都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无法以较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学科环境。但乡土地理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地理知识,就是学生们熟悉的家乡自然环境,亲切感油然而生[1]。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还在学习中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例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形》一课的学习,教材中主要就是依据中国境内纵横分布的山脉,来学习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判断依据,学习中国各个省份主要的地势特点,有没有什么著名的地势结构。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乡土地理的优势,比如贵州市是我国典型的高原地区,地势整体呈现西高东低,自中部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倾斜,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貌都在贵州境内出现,比如著名的黔灵山,梵净山等等。对复杂的地理知识做乡土化的处理,更加直观,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就会更加简单,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把乡土地理应用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在情感方面,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了解当下的国情和政策,促进思想道德层面的进步。同时,乡土地理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初中地理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课,就是初中地理与乡土地理完美融合的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更仔细的描绘家乡贵州。比如,可以描述贵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贡、重晶石、磷、铝土的储存量和产量都在全国位列前茅;水资源方面,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水量充足,优势明显,给水资源的开发带来的便利。但反光当下贵州省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贵州境内本就石灰岩广布,在加上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明显,地质灾害频发,干旱、冰雹等灾害性的天气也开始出现。这些贵州省的优势与环境问题,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家乡的认知,还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2]。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地理理论与实际的地理现象连接起来,才能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乡土地理正是这样的存在[3]。它可以把初中地理中的理論与问题落实到相应的实际乡土问题中,把书面化的语言立体化,形象化,学生对乡土地理问题的解决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祖国输送建设人才提供保障。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中,主要讲了地理应用的基础知识,比如怎么辨别方向,怎样看地图等等。应用到乡土教学,教师可以找一张贵州省的地图,以遵义市为例,判断一下遵义市为例,判断一下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什么方位,判断一下贵阳市在遵义市的什么方向。同样在进行认识地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找一张中国地图,根据自己对贵州省的了解,在地图中找到贵州省。教师借助一些特殊的教学工具,比如地图拼图,能够在游戏中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形状,地理位置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实践了方向和地图的理论,还对国家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当这个目的的实现出现瓶颈时,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寻找更优的出路。乡土地理概念的提出,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好印证。如果将乡土地理应用到初中地理中,能够降低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难度,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素质形人才的要求,为国家的人才建设提供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梁艳丽.试论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4(45):117-117.
[2]赵卫玲.乡土资源——初中地理教学的"激活素"[J].黑河教育,2020,000(006):31-32.
[3]刘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乡土资源之我见[J].成功:中下,2017(18):00141-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