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画家既是一个拥有特殊视角的观看者和实践者,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独特个体,还是历史的参与者。个体生命在大时代中通过绘画展现个人光芒,少数名族塔吉克族是我这两年创作和研究的一个方向,关于塔吉克族油画人物创作方法的研究,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物象考察与画面尺寸,构图与色彩的情感抒发,最后是画面的尾声。探讨画家要具备怎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开采到绘画里的光芒。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得出,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处理多种绘画因素之间相互矛盾关系,利用矛盾时其相互辉映,这种思考与技能越高超画面便越加神妙。
关键词:塔吉克族;油画;创作实践
一:物象的考察以及尺幅的选择
塔吉克族油画人物,对于这一题材的选择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特意的安排。只因为一次新疆采风考察,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孩到大人,直到你走向大山的最深处,那里的人们一下子就照耀了你,那种思绪真是美妙的回想。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在中国这是一个不足10万人口的民族,有着自己的信仰,人们的家中的衣服与家中的被子,颜色实在是绚烂耀眼,他们对图案和颜色的渴望特别的高,也许是在高原上的原由,并没有太多艳丽丰富的色彩吧!这时候色彩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精神的一部分。也许没有这样的色彩,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忧郁!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家,他们也会打扮自己,只是自认而然的生活需要,是精神的需要。是他们千百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此时此刻关于绘画的畅想就在塔吉克孕育着。回到一幅画面上,你的心中是否有了画面的轮廓。画幅的大小选择是画面整体成像的第一步。画幅大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和画面的立意形成了暗合,而不同人物姿态的造型和人物数量以及背景的分割都直接影响画幅大小的抉择,同一个景象在不同尺寸的画布上有不同的心里暗示,这暗示构成了绘画本身的一种力量。尺幅大小且形状如何在我看来它是一幅优秀作品产生的第一个关键点。绘画界有这么一种观点:一幅画完成以后它是要挂在什么地方施展其魅力,展览中有多少精美的画幅因为不够大,也失去了冲击力,跟不上潮流,很多好的作品为此不能够展示在大众面前,似乎越大才是越好的流行趋势,可是长此以往,绘画的本体受到伤害。无论作品是挂在博物馆,美术馆还是在画廊或是在家中,这里不是大作品一定放在大的地方,小画面一定就要挂在小墙上,这不成为一个标准,有时反其道而行可得一种妙趣。这里的一个标准我认为是一体两面的,第一,画面所要表达的气象来自作者体会与感受。个体动力,绘画冲动和自信的耐力,这些素质都构成了一个决心,贯穿一幅画从头到尾的决心,是一种个人意志。第二方面是传达的思想与感情,这两方面决定了画面尺幅的选择,看过许多描绘这一题材的画家,很少有把思想情感和画面张力完美呈现出的,这个也和展示场域相关,绘画的每一个念头看似感性,实则是一个精确的计算。
二:构图与赋彩
一幅画的构图至关重要,面对一张白布,胸中若已有图象,那么物体轮廓和画面意境就全有了,第一笔从哪里开始,这往往要使人构思许久,画者的思绪回到现实的事物上去琢磨,灵感也许会顿生。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地广人稀,天气多变,生活环境恶劣,可是是我们看到却是一个人格美好,心灵纯洁的民族。长相里五官轮廓明确,形象鲜活,衣着风格鲜明,眼见的图式充满了画意!如此独特的相貌,产生出不可思议的风景,很快的便映射到画面里去。一方面考量物象的因素。另一方面考量的是如何在画中有超越感,构图的不平庸是作品重要的角色,它是在构图分配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照片中的色彩没有温度,轮廓也没有灵魂,全凭画家记忆中那般春风秋水一样清澈的忆事。构图把画面分割成的时候,色彩要来为所画之物赋予灵魂。每一块颜色都是独立的,但也同时激活着整体,提升或者成全整体。好的作品所描绘的主体从头到脚各处的节奏控制非常准确,某一处多一点就过了,少一点不够了。这是高超画家对一幅画平衡的把控,画家要用笔的能力让物体本身具有美的魅力。比如在创作中一人物背靠一扇门,那么这门需要作者画出它的温度,这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叙事平铺直叙,它需要画家的创造力,要调动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应该来自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来自塔吉克族的气息,那是帕米尔高原的一扇门,通过那残破的痕迹,高原的光照以及温度,赋予物象深刻的内涵。另外一方面是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两者是一种协调的力量,是调动每块油彩使其相互和谐,相互烘托。一位美丽的塔吉克新娘站在门口看着远方,远方并没有在画面里,就要通过人物神态和气息,通过光感,空气感,色调等等,凡是出现在画面的物象都可散发内在的含义,这种绘画素养不仅仅要技艺高超,更需要画者超我的认知境界。
三:绘画实践的深入阶段
有一句话叫下笔如神,中国品评画的最高境界为“气韵生动”,六法精论,万古不移,默契神会,不知其然而然也,气韵涉及个人人品人格,也是心灵的涵养,言不尽意,言外之意,体现在每一笔划之中。绘画者一开始的的时候画面部分很精彩,深入刻画到后面发现之前的精彩不够了。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是这样的心路,没有一个画家不会不面对这样的反复,并且乐此不疲。笔端的油彩精彩妙处,无不神往,可是大抱负的画家不满足于此。艺术总是这样充满魅力的,就是这样,悠长的让人着谜,此阶段更考验一个画家的技巧与智慧。要调动的是画家所有的创作能力到深入阶段到接近尾声,更需提升画面的悠远境界。这时还是要回到源起时,让镜头回到帕米尔高原,这地方天气变幻异常特殊,上午阳光明媚衣服短袖加身,一会功夫,乌云飘来,狂风吹来,画架再也在地面上立不住了,紧接着就是飘雪。这时候你只能穿上羽绒服去收拾寒风中的画架,画框,与其他画材!这种感受真的太让人难忘记了。当画者感受过当地的风,当地的阳光与雨露,才能在画面的深入阶段把体悟提升到那个高度去,不然便是空中楼阁。也许只有我们这些渴望原始真善美的人才会去渴望接近吧。那眼睛清澈像一汪碧水映射着无限的天空,这种光芒有长长的穿透力,画出那所有的希望,梦想和美好,还有那苦难,贫苦和善良,最有魅力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艺术中,悲剧与希望就这样共存与斗争着!绘画到最后深入阶段不仅是油彩与技巧的叠加,更是生命境界的升华,是一声呐喊,是一声叹息,是一种愤怒,是一种怜悯。塔吉克族油人物创作是一个具体的绘画题材,画家在绘画里扩宽了视野与思想,真切感受使创作情感真挚。可想象画者反反复复移动手中的画笔形成的画面气息,气息带观者进入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中去,去感受同为人类情感链接的命运共同体。画家就是绘画的传教士和信徒,用绘画链接者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息息相關。真善美之所以能通过绘画传导,这也是为什么这种绘制的方式至今依然被人们热爱,让我们付出一生去追逐,也因为画中明媚的阳光,温和的吹风,真切的感情,这些最平凡的事物显现着珍贵。画家在历史的河流中绘画,表达着生命中的感受与感动,赞美这生命的崇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中寻得真理的光芒。
参考资料:
[1]马克盖特雷恩《与艺术相伴》
[2]邵大箴2010年参加“研究与超越”得评价
[3]谢赫《画品》中气韵生动
作者简介:姓名 :王婷婷(1989.8-),性别: 女,籍贯:中国,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塔吉克族;油画;创作实践
一:物象的考察以及尺幅的选择
塔吉克族油画人物,对于这一题材的选择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特意的安排。只因为一次新疆采风考察,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孩到大人,直到你走向大山的最深处,那里的人们一下子就照耀了你,那种思绪真是美妙的回想。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在中国这是一个不足10万人口的民族,有着自己的信仰,人们的家中的衣服与家中的被子,颜色实在是绚烂耀眼,他们对图案和颜色的渴望特别的高,也许是在高原上的原由,并没有太多艳丽丰富的色彩吧!这时候色彩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精神的一部分。也许没有这样的色彩,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忧郁!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家,他们也会打扮自己,只是自认而然的生活需要,是精神的需要。是他们千百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此时此刻关于绘画的畅想就在塔吉克孕育着。回到一幅画面上,你的心中是否有了画面的轮廓。画幅的大小选择是画面整体成像的第一步。画幅大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和画面的立意形成了暗合,而不同人物姿态的造型和人物数量以及背景的分割都直接影响画幅大小的抉择,同一个景象在不同尺寸的画布上有不同的心里暗示,这暗示构成了绘画本身的一种力量。尺幅大小且形状如何在我看来它是一幅优秀作品产生的第一个关键点。绘画界有这么一种观点:一幅画完成以后它是要挂在什么地方施展其魅力,展览中有多少精美的画幅因为不够大,也失去了冲击力,跟不上潮流,很多好的作品为此不能够展示在大众面前,似乎越大才是越好的流行趋势,可是长此以往,绘画的本体受到伤害。无论作品是挂在博物馆,美术馆还是在画廊或是在家中,这里不是大作品一定放在大的地方,小画面一定就要挂在小墙上,这不成为一个标准,有时反其道而行可得一种妙趣。这里的一个标准我认为是一体两面的,第一,画面所要表达的气象来自作者体会与感受。个体动力,绘画冲动和自信的耐力,这些素质都构成了一个决心,贯穿一幅画从头到尾的决心,是一种个人意志。第二方面是传达的思想与感情,这两方面决定了画面尺幅的选择,看过许多描绘这一题材的画家,很少有把思想情感和画面张力完美呈现出的,这个也和展示场域相关,绘画的每一个念头看似感性,实则是一个精确的计算。
二:构图与赋彩
一幅画的构图至关重要,面对一张白布,胸中若已有图象,那么物体轮廓和画面意境就全有了,第一笔从哪里开始,这往往要使人构思许久,画者的思绪回到现实的事物上去琢磨,灵感也许会顿生。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地广人稀,天气多变,生活环境恶劣,可是是我们看到却是一个人格美好,心灵纯洁的民族。长相里五官轮廓明确,形象鲜活,衣着风格鲜明,眼见的图式充满了画意!如此独特的相貌,产生出不可思议的风景,很快的便映射到画面里去。一方面考量物象的因素。另一方面考量的是如何在画中有超越感,构图的不平庸是作品重要的角色,它是在构图分配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照片中的色彩没有温度,轮廓也没有灵魂,全凭画家记忆中那般春风秋水一样清澈的忆事。构图把画面分割成的时候,色彩要来为所画之物赋予灵魂。每一块颜色都是独立的,但也同时激活着整体,提升或者成全整体。好的作品所描绘的主体从头到脚各处的节奏控制非常准确,某一处多一点就过了,少一点不够了。这是高超画家对一幅画平衡的把控,画家要用笔的能力让物体本身具有美的魅力。比如在创作中一人物背靠一扇门,那么这门需要作者画出它的温度,这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叙事平铺直叙,它需要画家的创造力,要调动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应该来自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来自塔吉克族的气息,那是帕米尔高原的一扇门,通过那残破的痕迹,高原的光照以及温度,赋予物象深刻的内涵。另外一方面是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两者是一种协调的力量,是调动每块油彩使其相互和谐,相互烘托。一位美丽的塔吉克新娘站在门口看着远方,远方并没有在画面里,就要通过人物神态和气息,通过光感,空气感,色调等等,凡是出现在画面的物象都可散发内在的含义,这种绘画素养不仅仅要技艺高超,更需要画者超我的认知境界。
三:绘画实践的深入阶段
有一句话叫下笔如神,中国品评画的最高境界为“气韵生动”,六法精论,万古不移,默契神会,不知其然而然也,气韵涉及个人人品人格,也是心灵的涵养,言不尽意,言外之意,体现在每一笔划之中。绘画者一开始的的时候画面部分很精彩,深入刻画到后面发现之前的精彩不够了。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是这样的心路,没有一个画家不会不面对这样的反复,并且乐此不疲。笔端的油彩精彩妙处,无不神往,可是大抱负的画家不满足于此。艺术总是这样充满魅力的,就是这样,悠长的让人着谜,此阶段更考验一个画家的技巧与智慧。要调动的是画家所有的创作能力到深入阶段到接近尾声,更需提升画面的悠远境界。这时还是要回到源起时,让镜头回到帕米尔高原,这地方天气变幻异常特殊,上午阳光明媚衣服短袖加身,一会功夫,乌云飘来,狂风吹来,画架再也在地面上立不住了,紧接着就是飘雪。这时候你只能穿上羽绒服去收拾寒风中的画架,画框,与其他画材!这种感受真的太让人难忘记了。当画者感受过当地的风,当地的阳光与雨露,才能在画面的深入阶段把体悟提升到那个高度去,不然便是空中楼阁。也许只有我们这些渴望原始真善美的人才会去渴望接近吧。那眼睛清澈像一汪碧水映射着无限的天空,这种光芒有长长的穿透力,画出那所有的希望,梦想和美好,还有那苦难,贫苦和善良,最有魅力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艺术中,悲剧与希望就这样共存与斗争着!绘画到最后深入阶段不仅是油彩与技巧的叠加,更是生命境界的升华,是一声呐喊,是一声叹息,是一种愤怒,是一种怜悯。塔吉克族油人物创作是一个具体的绘画题材,画家在绘画里扩宽了视野与思想,真切感受使创作情感真挚。可想象画者反反复复移动手中的画笔形成的画面气息,气息带观者进入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中去,去感受同为人类情感链接的命运共同体。画家就是绘画的传教士和信徒,用绘画链接者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息息相關。真善美之所以能通过绘画传导,这也是为什么这种绘制的方式至今依然被人们热爱,让我们付出一生去追逐,也因为画中明媚的阳光,温和的吹风,真切的感情,这些最平凡的事物显现着珍贵。画家在历史的河流中绘画,表达着生命中的感受与感动,赞美这生命的崇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中寻得真理的光芒。
参考资料:
[1]马克盖特雷恩《与艺术相伴》
[2]邵大箴2010年参加“研究与超越”得评价
[3]谢赫《画品》中气韵生动
作者简介:姓名 :王婷婷(1989.8-),性别: 女,籍贯:中国,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