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有所改变,并孕育催生了“探究教学”,即讲究参与性和体验性,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参与和体验的创造活动。教师要把握时代要求,研究生物学教材,并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从结论性提纲陈述为主到以探究性引导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理论背景;探究活动形式
一、探究性教学的由来及其教学意义
1.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高速度变化的情况下,要求新一代的历史主人除了基础学历外,还要有灵活应对世界的能力。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从知识性变成智能型。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率先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一呼百应,很多国家也陆陆续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
2.思想的形成
其实,探究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69-404年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实质就是探究性教学的启蒙。经过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杜威“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探究教学逐渐形成。发展到如今,探究教学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
3.探究教学理论内涵
具体地说,它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去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促进教学的实践目的。探究式教学主张知识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继承和发展了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思想精髓。探究式教学强调概念、态度、方法三者的综合及过程的探究,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它从结论性提纲陈述为主到以探究性引导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学科之一,是认识生物,了解生物的一门学科。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何利用好探究性教学发挥好生物教学,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1. 课内探讨性活动
“探究式学习”,说到底就是以探究为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双向互动交流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敢于大胆探索,敢于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掌握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
②分组讨论式:分组的形式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感,进而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口,表达个人想法、观点。还要评价其他组员的观点,产生思想的火花。作为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及时进行指正和表扬,发挥好分组讨论的优势。
生物科学的知识理论基础往往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体现,生物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教学的载体,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之一。教师为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学生在实验中,既要设计、又要操作、又要获得经验,从而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认知。新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比如“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这种探究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目标和选择仪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利用简单设备做好探究实验的精神。
2.课外探究活动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理论都是时刻与我们生活相伴的,因为我们人类就是生物的一部分。探究性课外活动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式性学习的典型代表。课外活动能把有限于的课堂从时间与空间进行扩大。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形式比较,它有更大的开放性;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到野外、图书馆或工厂企业去;可以通过实验、互联网、科学馆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进行探究。其一般步骤是:搜寻资料→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形成成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符合时代教学课程改革要求,符合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有益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一个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探究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运用探究式教学,它也具有它的客观局限性。在应试教育向本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提倡探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新一代历史主人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彦.新课标视野下改进课堂教学的對策[J].中学生物学,2006(10).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
[3]孙丽萍.生物讲评课教学例谈[J].中学生物学,2008(3).
[4]黄洁萸.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引用[J].海门市三厂中学组,2007,1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理论背景;探究活动形式
一、探究性教学的由来及其教学意义
1.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高速度变化的情况下,要求新一代的历史主人除了基础学历外,还要有灵活应对世界的能力。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从知识性变成智能型。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率先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一呼百应,很多国家也陆陆续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
2.思想的形成
其实,探究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69-404年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实质就是探究性教学的启蒙。经过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杜威“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探究教学逐渐形成。发展到如今,探究教学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
3.探究教学理论内涵
具体地说,它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去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促进教学的实践目的。探究式教学主张知识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继承和发展了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思想精髓。探究式教学强调概念、态度、方法三者的综合及过程的探究,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它从结论性提纲陈述为主到以探究性引导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学科之一,是认识生物,了解生物的一门学科。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何利用好探究性教学发挥好生物教学,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1. 课内探讨性活动
“探究式学习”,说到底就是以探究为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双向互动交流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敢于大胆探索,敢于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掌握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
②分组讨论式:分组的形式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感,进而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口,表达个人想法、观点。还要评价其他组员的观点,产生思想的火花。作为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及时进行指正和表扬,发挥好分组讨论的优势。
生物科学的知识理论基础往往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体现,生物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教学的载体,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之一。教师为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学生在实验中,既要设计、又要操作、又要获得经验,从而加深对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认知。新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比如“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这种探究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目标和选择仪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利用简单设备做好探究实验的精神。
2.课外探究活动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理论都是时刻与我们生活相伴的,因为我们人类就是生物的一部分。探究性课外活动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式性学习的典型代表。课外活动能把有限于的课堂从时间与空间进行扩大。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形式比较,它有更大的开放性;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到野外、图书馆或工厂企业去;可以通过实验、互联网、科学馆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进行探究。其一般步骤是:搜寻资料→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形成成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符合时代教学课程改革要求,符合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有益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一个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探究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运用探究式教学,它也具有它的客观局限性。在应试教育向本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提倡探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新一代历史主人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彦.新课标视野下改进课堂教学的對策[J].中学生物学,2006(10).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
[3]孙丽萍.生物讲评课教学例谈[J].中学生物学,2008(3).
[4]黄洁萸.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引用[J].海门市三厂中学组,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