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师范生的微课技能培养策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大势所趋,深入探讨当前师范生微课技能培养对策已经迫在眉睫。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育学生微课制作的技术,提高其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把学科教学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让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要提升师范生运用微课的能力,就必须研究新型师范专业教师的培育策略。早在2010年,我国就编制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指出要加速完成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强化我国教育资源的研发和运用。当前,师范院校均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争取尽快完成“翻转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全力推行“直播式”“录播式”教学模式,尽快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全面普及。
  一、微课的相关概念
  关于微课的含义,其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说法,然而大多专家均提出微课属于一个短小的教学视频,不同的地方仅在于对它所做的限定存在差异。大部分专家给出的定义是:微课属于一种依托微型教学视频而形成的、以某个学科知识、能力或者教学环节而设置和研发的,具备短小精悍、可视化特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短、小、精悍”是微课的主要特征。“短”指的是微课的教学时间非常短,而要录制的视频耗时也极短。一般情况下,3~5分钟的视频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时间太长的微课视频通常会让人觉得烦躁,而时间太过短暂又无法完整地呈现出一个知识点。“小”指的是微课要确定的选题非常小,同时也指微课视频自身的容量不够大;“精悍”对应学科的重难点,指的是选题必须要精细,进行有价值的研究等,并且,所备的课要有非常强的交互性,使用范围要明确。
  二、微课的制作模式
  视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整理,依据视频录制并整理的各种模式,可以将微课制作模式归为下面几类。
  (一)DV摄像机拍摄
  DV摄像机拍摄需要拍摄者具有较为专业的摄像能力,以更好地开展录制教学活动。拍摄的视频一般要通过后期处理才可以当作微课视频来使用。
  (二)智能手机拍摄
  智能手机拍摄模式也被称作“手机+白纸”的制作模式。其通过拍摄支架把智能手机固定起来,将内容投射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白纸上进行教学。此种制作方式比较容易操作,技术难度并不是太大,且便于和他人共享,最适合初学微课制作的教师使用。
  (三)录屏软件录制式
  录屏软件录制的难度小,录制的人员需要操作录制屏幕的软件,并配置相应的麦克风或者话筒,从而完成相应的课程录制,编制好相应的课件。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电脑屏幕前开启录屏软件进行教学讲解,就直接完成了教学视频录制。
  (四)混合式制作
  此种方式一般通过专业摄像机来完成视频拍摄,同时利用后期编辑软件来添加各类图片、动画等,其涉及摄像拍摄、图像处理、影视后期编辑和合成等诸多技术的运用。其制作技术难度大、微课开发耗费的时间较长,但制作而成的微课视频品质高。其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师范生微课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微课平台建设不健全
  尽管大多数学校已经对制作微课非常重视,努力推行微课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对于微课建设的成果却并没有全部享受到位。其根源在于学校没有建成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的微课资源平台。大多数的师范生没有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也没有共享相应成果的途径。
  (二)师范生的微课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审视目前师范生微课教学情况得知,大多数师范生对微课的认知都比较明确,但是实践的过程中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作品品质并不高。分析其原因,师范教学专业的职称较高、学历也高的教师虽多,然而能够进行微课专业教学的教师却不多。僧多粥少,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技能锻炼的需要。在微课技能的锻炼方面,教师虽然在教学方面给予引导,却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给予对应的教学。教师在对递交的微课作品进行点评的过程中,由于课时不多,仅能挑选部分典型的案例作出讲解,无法及时对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难题给予解答。
  (三)師范生对微课的认知存在误区
  对于师范生而言,他们对微课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大多数的师范生尽管知道微课的含义和对应的特征,然而并不会作出更为深入的探究。这样一来,他们制作的微课作品就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真正需要。学者胡铁生用“非常6+1”的理念来总结微课的资源组成,“1”所对应的就是微课的重要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指的是辅助性教和学的内容,有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检测、教学反思、师生评断、学习反馈。经过对多个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查得知,大多数师范生都明白微课的含义和价值,然而上交的微课作品大多并不完善,很多都没有配置完备的资源。特别是练习检测、教学反思、师生评断三个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师范生对于微课的具体概念并没有认识到位。
  四、师范生微课培养的策略
  (一)健全学校微课共享平台建设
  微课共享平台是让师范生掌握微课的内涵并明白如何运用的最为科学的途径之一。从师范生的角度分析,平台上应该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资源才能够让师范生加以运用;给予学生技术培训,才能让学生掌握最为先进的微课知识。为了进一步推动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方面必须努力做好自身的宣传工作,加速完成微课资源建设,构建相应的微课资源库,通过现有的微课教室,整理各种样式的软硬件资源,以实现教学相长。学校要组建相应的微课共享平台,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让各种资源能够集中在一起,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当前师范生教学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视,深化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知,并构建对应的技能指导制度,尽可能提升教师的整体实力。学校可以调动全部的教学资源,把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师依据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归为不同的小组,并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每个教师可以管理几个或10个左右的学生,由他们完成对学生微课技能的提升,解决师范生的微课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的问题。
  (三)加强对学生微课技能使用的引导
  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微课技能的使用引导,提升学生的微课技能使用意识。微课技能使用引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教学部分,二是技术部分。教学部分包含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多种内容,也就是师范生的教学基本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师范生在日常的过程中多做积累,注意提升系统的教学能力。而从技术部分分析,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来自我提升、自我学习。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反思。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反思式学习。师范生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有的知识无法理解是极为正常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气馁,在微课技术锻炼的过程中要多总结经验,产生新的想法时,可以和教师、同学多做沟通。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当前,师范院校的学生所安排的实习多数是一个学期,周期比较长,其有条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微课教学,继而通过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微课教学能力。
  五、结语
  高校师范生微课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实施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大势所趋。对此,教师要努力探究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师范生的有效教学,以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身份的转变,为人民教师队伍添加生力军。
  (郑州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张旭华(1980-),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其他文献
舞蹈表演是情感、动作、音乐、场景营造等方面的结合,其中,对舞蹈作品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的因素便是情感表达。其是在音乐背景下,表演者对舞蹈感悟的抒发,并且奠定舞蹈表演中的艺术文化感受,给予舞蹈表演丰富的内涵、持续的生命力和向心力。  舞蹈表演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感官效应的艺术展现形式,为了给予观众更为深厚的认识和欣赏感受,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要加强自身的情感表达,并与音乐和动作表现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这
期刊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与特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潜能的本质及其开发奠定了基础,其认为原有的智能评价体系(以标准智力测验分数界定人类聪明程度的体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加德纳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至少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
期刊
多柳县红山镇东北边有一座小山,小山的名字叫灰山。灰山上住着三个懒汉,他们是三兄弟。红山镇因镇子的西北边有一座红山而得名。镇子呈东西走向,灰山离镇子较远,差不多有十来公里的距离。红山离镇子近些,有两三公里的样子。红山满山的石头都是暗红色的,无一块其他颜色的石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镇子上的人便叫它“红山”,一直叫到现在。灰山上没有一棵树,傅荣、傅真和傅邦三兄弟住在山上。傅荣是老大,傅真、傅邦是老二和老
期刊
夜色沉沉,走春的猫儿叫得人心伤。马治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他踢掉被子翻身下床,披了件外衣偷偷来到兰花门前,兰花屋里亮着灯,他将耳朵贴到窗前,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兰花姐,自打常青哥死后,婶婶瘫痪又一年多了,真的苦了你了。”  马治安还没有听出这男人到底是谁,却听兰花在说:“一毛,你在广东打工也有好些年头了,现在突然返乡创业,还要帮助村里脱贫攻坚,村里干部也不理解你。这么多年,难道你就没有遇上
期刊
目前,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新课改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亦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语文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工具,是用于理解文化的工具。所谓人文性,是指在培育人的精神的同时,追求人类世界的真理、善良和美的意志。语文课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活动的教育实践,为了学生的完全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其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致力于学生的本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到城市务工,谋求生存之路,从而涌现出了较多的流动儿童。目前,在新课程体制改革方面,构建课外阅读支持系统非常关键,尤其对流动儿童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不仅可以为流动儿童打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不断提高流动儿童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可以更好地顺应新课程体制改革趋势,给予流动儿童课外阅读强有力的保障,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效能。  本文主要以流动儿童课外
期刊
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整体良好,但不少文化基础课教师因为对职业学校学生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进而降低了文化基础课的要求,同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感到迷茫,导致专业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文化基础知识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如果学生仅掌握技术操作技能,而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未来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与学习中缺乏竞争力。在我国,职业学校基础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在学术界有所讨论,但对基础文化课教
期刊
大学的伦理治理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英语课程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的伦理治理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本文结合当下大学英语伦理治理中出现的各种困境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究如何突破这些困境,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伦理治理的发展。  一、伦理治理纳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英语课程对大学的伦理治理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而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群体的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规范、文化素养等伦理
期刊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开始突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以郓城县农村为例,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更多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农村人为了家庭的生计选择到远方的发达城市去务工挣钱,其子女留在
期刊
在诸多的教学任务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是最为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知识相当丰富、网络四通八达的当下,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如何从中挑选有益的知识,如何把握有价值的知识,以此来帮助自身提高综合能力,这是现实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对此加以思考审视,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自学能力进行阐述。  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