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深化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招生与毕业人数增多,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同时能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将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阐述与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能力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强调各高校要制定深化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强化督导,加强宣传,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旨在深化教育改革,让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更多选择,这也要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自身素质水平。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成批涌入就业市场,而毕业生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企业单位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除掉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就业应聘被拒,其自身也有一定问题需要反思。
(一)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注重学业,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难达用人单位要求。较多用人单位也反映往年招收的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多数在校期间缺少实践经验,一般达不到注重实践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面试能力不佳,应聘心态不稳
面试时,语言表达不畅,心理素质一般,难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自身能力和优势展示出来。面试前功课做不足,临场紧张,语言组织艰难,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来表达。由于实践锻炼少,临场应变经验不足,许多大学生光有一身本领却不被启用,缺乏面试能力与心态是造成就业不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缺乏就业意识,轻视职业规划
应届毕业生刚走上社会,通常“眼高手低”,轻视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足充分的客观与主观的准备,到了毕业离校才匆忙去应聘,要么选不中想要的工作,要么在慌乱之中选上了一份工作,既没有兴趣也不对口专业。
结合大学生艰难就业现状并分析原因,诸多问题出在大学生自身,首先素质能力不足,认知度不高,其次没有得到合适就业引导等原因,客观上来说,大学生能力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市场就业岗位需求千变万化,大学生没有就业经验,若能在高校教育引导下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一)概念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对相关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层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具创新意识与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教育。在我国,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被定义为能够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及就业后能胜任本职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则是指毕业生在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获得、胜任、保持工作,适应就业岗位,同时学习提升的能力。
(二)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有促进作用,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指导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下,学生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对其今后就业择业有借鉴作用,间接意义上锻炼了就业能力。对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很有引导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发散就业方向的选择;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来说,确定可行的创新方向和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不可或缺。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创业的价值与意义,并提供创业就业的先例与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发展,提升就业意识,拓宽就业选择,进一步激发创新兴趣与能力,而学生的反馈,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对高等教育而言,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就业教育。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领域,间接提升高校就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特定就业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这对教师要求的偏高,促进专门教师发展,更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方向做指导。
2、锻炼自主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核心能力。就业能力需要实践锻炼,而传统就业指导多谈理论,少谈实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同时,也为其提供自寻就业实践机会的方法及经验。实践固然重要,提升能力也必不可少。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竞争点。对大学生而言,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核心能力可以拓寬道路,提升就业竞争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前提,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培养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学习经验与形成能力,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高校大力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深化教育改革,结合理论实践。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实现专业和创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自主选课。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创业就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实践渠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改之,以此经验也可为后续实践活动做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科学指导实施。我国当前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结合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培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能紧跟时代步伐。良好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应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适当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并分析个体综合资源,考虑个体差异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方向做出合适有针对性的指引,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3、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就业意识。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在外部环境的引导下逐步形成就业意识,促使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高校注意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逐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开展创造条件。
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培养就业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情况及时反馈,届时提出新的修改方案,不断完善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瑞,曹扬.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3(3)
[2]刘生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认知程度研究[J].学生管理,2015(7)
[3]管明清.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析[J].科教导刊,2012(31)
[4]黄胜,新敏,祺方.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消费导刊,2010(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能力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强调各高校要制定深化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强化督导,加强宣传,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旨在深化教育改革,让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更多选择,这也要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自身素质水平。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成批涌入就业市场,而毕业生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企业单位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除掉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就业应聘被拒,其自身也有一定问题需要反思。
(一)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注重学业,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难达用人单位要求。较多用人单位也反映往年招收的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多数在校期间缺少实践经验,一般达不到注重实践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面试能力不佳,应聘心态不稳
面试时,语言表达不畅,心理素质一般,难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自身能力和优势展示出来。面试前功课做不足,临场紧张,语言组织艰难,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来表达。由于实践锻炼少,临场应变经验不足,许多大学生光有一身本领却不被启用,缺乏面试能力与心态是造成就业不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缺乏就业意识,轻视职业规划
应届毕业生刚走上社会,通常“眼高手低”,轻视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足充分的客观与主观的准备,到了毕业离校才匆忙去应聘,要么选不中想要的工作,要么在慌乱之中选上了一份工作,既没有兴趣也不对口专业。
结合大学生艰难就业现状并分析原因,诸多问题出在大学生自身,首先素质能力不足,认知度不高,其次没有得到合适就业引导等原因,客观上来说,大学生能力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市场就业岗位需求千变万化,大学生没有就业经验,若能在高校教育引导下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一)概念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对相关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层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具创新意识与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教育。在我国,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被定义为能够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及就业后能胜任本职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则是指毕业生在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获得、胜任、保持工作,适应就业岗位,同时学习提升的能力。
(二)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有促进作用,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指导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下,学生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对其今后就业择业有借鉴作用,间接意义上锻炼了就业能力。对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很有引导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发散就业方向的选择;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来说,确定可行的创新方向和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不可或缺。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创业的价值与意义,并提供创业就业的先例与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发展,提升就业意识,拓宽就业选择,进一步激发创新兴趣与能力,而学生的反馈,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对高等教育而言,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就业教育。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领域,间接提升高校就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特定就业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这对教师要求的偏高,促进专门教师发展,更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方向做指导。
2、锻炼自主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核心能力。就业能力需要实践锻炼,而传统就业指导多谈理论,少谈实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同时,也为其提供自寻就业实践机会的方法及经验。实践固然重要,提升能力也必不可少。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竞争点。对大学生而言,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核心能力可以拓寬道路,提升就业竞争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前提,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培养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学习经验与形成能力,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高校大力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深化教育改革,结合理论实践。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实现专业和创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自主选课。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创业就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实践渠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改之,以此经验也可为后续实践活动做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科学指导实施。我国当前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结合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培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能紧跟时代步伐。良好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应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适当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并分析个体综合资源,考虑个体差异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方向做出合适有针对性的指引,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3、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就业意识。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在外部环境的引导下逐步形成就业意识,促使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高校注意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逐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开展创造条件。
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指导,培养就业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情况及时反馈,届时提出新的修改方案,不断完善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瑞,曹扬.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3(3)
[2]刘生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认知程度研究[J].学生管理,2015(7)
[3]管明清.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析[J].科教导刊,2012(31)
[4]黄胜,新敏,祺方.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消费导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