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勤加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思考简要探讨了三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即精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教学心得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于思考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一、精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具体的一节课来说,学生是否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与否。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基本环节,课堂导入不但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能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堂导入还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后面揭示课文中心思想埋下伏笔。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多数学生都在小时候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即使没读过也听过。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只是一句话:“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吧,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来学习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但高明的教师就会说:“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吧,小女孩为什么会在除夕夜还在卖火柴,又为什么遭遇不幸而冻死呢?深层次的原因大家是否考虑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显然后者不仅更易引起学生兴趣,也触及了课文中心思想,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是一种比前者好很多的方式。
二、优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所谓灌输式教学,也常被人们称为“填鸭式”教学。客观地说,对于重在识记和积累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占据主导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效率高、有利于升学率等核心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课堂沉闷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新课标语言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不利于其和谐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学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根据上下文内容,大胆地猜测生词的意思;教师讲解文章时,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课上完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回顾文章,再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并总结其中心思想。再比如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探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多思考、多总结。
三、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无论哪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授课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师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锻炼其学科思维。就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提问同课堂导入一样,也应尽可能贴近课文中心思想,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提问围绕重难点的基础上具有一定开放性,最好能够使学生联系其自身的生活體验和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文中有切实而深刻的把握,并且在问题的启发性产生内生性的学习感悟。当然,课堂提问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仍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提出这样一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抛开课文列举的实例,想想你自身的经历或见闻,结合一个实例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几个问题大体上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并仅仅围绕文章中心,同时又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想透了这几个问题也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综上,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思考简要探讨了三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即精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勤加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静.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2016,26(26):42-43.
[2]张金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4(25):52-52.
[3]王明姗.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2016(34):189-189.
[4]郭燕.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教学心得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于思考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一、精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具体的一节课来说,学生是否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与否。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基本环节,课堂导入不但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能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堂导入还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后面揭示课文中心思想埋下伏笔。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多数学生都在小时候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即使没读过也听过。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只是一句话:“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吧,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来学习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但高明的教师就会说:“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吧,小女孩为什么会在除夕夜还在卖火柴,又为什么遭遇不幸而冻死呢?深层次的原因大家是否考虑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显然后者不仅更易引起学生兴趣,也触及了课文中心思想,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是一种比前者好很多的方式。
二、优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所谓灌输式教学,也常被人们称为“填鸭式”教学。客观地说,对于重在识记和积累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占据主导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效率高、有利于升学率等核心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课堂沉闷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新课标语言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不利于其和谐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学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根据上下文内容,大胆地猜测生词的意思;教师讲解文章时,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课上完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回顾文章,再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并总结其中心思想。再比如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探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多思考、多总结。
三、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无论哪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授课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师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锻炼其学科思维。就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提问同课堂导入一样,也应尽可能贴近课文中心思想,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提问围绕重难点的基础上具有一定开放性,最好能够使学生联系其自身的生活體验和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文中有切实而深刻的把握,并且在问题的启发性产生内生性的学习感悟。当然,课堂提问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仍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提出这样一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抛开课文列举的实例,想想你自身的经历或见闻,结合一个实例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几个问题大体上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并仅仅围绕文章中心,同时又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想透了这几个问题也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综上,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思考简要探讨了三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即精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勤加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静.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2016,26(26):42-43.
[2]张金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4(25):52-52.
[3]王明姗.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2016(34):189-189.
[4]郭燕.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