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其中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这是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匮乏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应该多渠道拓展阅读资源,以丰富的图书、便捷的方式,让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图书,畅游书海、汲取知识、得到熏陶。
⒈学校要更新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多征订一些适合儿童的阅读的报刊杂志。
⒉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阅读课外书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处,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并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⒊让全班同学资源共享。比如:可以建立班级书架,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定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一学期结束后,还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回,下学期再补充新书,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
二、激发浓郁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一是借助听故事激发兴趣。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诉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这样没有文字作为载体,算不算是课外阅读的启蒙呢?我认为算。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二是多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听也爱讲故事的心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让一些会讲故事的同学把自己读到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能让讲故事的同学把读故事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也能促进听故事的人萌发读故事的愿望。三是“放任自读”任其读。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应开设自由阅读课,只要内容健康,充许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阅读。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形成严谨治学的学习探究态度,让学生在娱乐的阅读中达到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健康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根基。
三、切实提高阅读的实效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发”的宗旨。但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引导深化。一要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学生喜爱读书,但没有时间去读也不行。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讀时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在课内完成,少布置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书面家庭作业,留给他们必要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业余时间成为学生驰骋书海的天地。比如:我校建立班级读书会,把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定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自由阅读。二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课外阅读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应给他们选择一些童谣、儿歌、三字经等,并利用活动课带他们去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然后赛一赛,帮助他们进行语言积累。到了高年级,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默读的能力。教给他们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三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收益终身。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定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我们要经常督促引导,对阅读笔记经常检查,促使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天阅读20分钟,隔周安排读书交流课,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四要实施学生的阅读评价。我们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对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评价阅读效果,如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读书体会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小学老师,应做好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把书读旧,把人读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真正让书香温暖孩子们的美好童年。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匮乏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应该多渠道拓展阅读资源,以丰富的图书、便捷的方式,让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图书,畅游书海、汲取知识、得到熏陶。
⒈学校要更新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多征订一些适合儿童的阅读的报刊杂志。
⒉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阅读课外书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处,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并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⒊让全班同学资源共享。比如:可以建立班级书架,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定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一学期结束后,还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回,下学期再补充新书,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
二、激发浓郁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一是借助听故事激发兴趣。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诉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这样没有文字作为载体,算不算是课外阅读的启蒙呢?我认为算。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二是多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听也爱讲故事的心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让一些会讲故事的同学把自己读到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能让讲故事的同学把读故事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也能促进听故事的人萌发读故事的愿望。三是“放任自读”任其读。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应开设自由阅读课,只要内容健康,充许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阅读。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形成严谨治学的学习探究态度,让学生在娱乐的阅读中达到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健康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根基。
三、切实提高阅读的实效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发”的宗旨。但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引导深化。一要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学生喜爱读书,但没有时间去读也不行。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讀时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在课内完成,少布置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书面家庭作业,留给他们必要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业余时间成为学生驰骋书海的天地。比如:我校建立班级读书会,把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定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自由阅读。二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课外阅读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应给他们选择一些童谣、儿歌、三字经等,并利用活动课带他们去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然后赛一赛,帮助他们进行语言积累。到了高年级,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默读的能力。教给他们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三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收益终身。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定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我们要经常督促引导,对阅读笔记经常检查,促使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天阅读20分钟,隔周安排读书交流课,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四要实施学生的阅读评价。我们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对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评价阅读效果,如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读书体会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小学老师,应做好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把书读旧,把人读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真正让书香温暖孩子们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