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从心理学上讲就是指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属于观察类的文章,这些都是作者悉心观察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说“一提笔就觉得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的学生虽然作文交上来了,可是内容空乏笼统,不知所云。出现以上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那么,语文老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写出能打动人的文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对观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而持久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解事物的欲望,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感性知识。
观察兴趣的培养,首先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进行。语文学科中很多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如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有这样一段描写雪草相间美景的句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正是因为作者有了细心的观察,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和姣美情态。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写父亲为他穿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把父亲的穿着、动作、形状如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读后如临其境、颇受感染,这既是作者观察的结果,又是白描手法的功力所在。还有美丽的百草园、瑰丽的北国风光、朔方的雪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好课文。
其次,写作训练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要求学生描写“山中晨景”、“校园一角”、“长街夜色”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景物的变化描绘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增强了观察兴趣。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这些活动的展开,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
1.结合阅读教学,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叙文和事物性的说明文,都是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写成的,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我结合这些文章,把作者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文章。文章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作者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随着思维范围一层一层的拓展,苏州园林的特征也一步一步被揭示出来。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从中学到不少的观察知识和方法。
2.结合实际观察,给以实地指导。在观察活动中,我结合观察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例如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景物,到底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观察?如果是观察一座建筑物,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主要部位到次要部位的次序观察?我在引导观察的时候,主要让学生从大方向入手,并且与身边事物相联系,再引导其观察其中的细节。
3.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一般来说,学生单纯地观察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事物或个别现象,要通过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然后结合作文实际,及时纠正观察方面的问题。我通过作文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水平,纠正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作文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作必要的反复观察,其间渗透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诉诸笔端,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采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有技巧地观察。观察是有技巧的,所谓的“技巧”,其实就是观察的方法。观察方法主要有:①比较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时先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再对其某一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可让学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②远近观察法,指运用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③移步观察法,适用于游记一类的文章。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交叉使用。另外,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会更有神。
三、渗入主观因素,抒写真情实感
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还需要在观察中渗入主观因素。比如,作为观察客体的山,不过是土与石的堆积、地壳运动的产物;树不过是春发秋落,年年如斯;河,滴水之集,万古东流;花,自开自谢,自荣自枯。可是当我们把感情的眼光投向它们时,一切都变得充满情感了,山成了“相看两不厌”的君子,树成了傲风雪的斗士,河成了跳跃欢歌的少女,花则成了或溅泪或孤独的世俗凡人,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观察的事物中渗入主体的主观色彩,写出的文章也就更具感染力。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将对象当成宣泄的对象,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和情感以巧妙的方式迁移到上面,从而让观察结果更富有人情味,更能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写下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对观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而持久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解事物的欲望,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感性知识。
观察兴趣的培养,首先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进行。语文学科中很多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如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有这样一段描写雪草相间美景的句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正是因为作者有了细心的观察,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和姣美情态。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写父亲为他穿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把父亲的穿着、动作、形状如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读后如临其境、颇受感染,这既是作者观察的结果,又是白描手法的功力所在。还有美丽的百草园、瑰丽的北国风光、朔方的雪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好课文。
其次,写作训练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要求学生描写“山中晨景”、“校园一角”、“长街夜色”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景物的变化描绘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增强了观察兴趣。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这些活动的展开,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
1.结合阅读教学,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叙文和事物性的说明文,都是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写成的,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我结合这些文章,把作者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文章。文章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作者充分发挥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随着思维范围一层一层的拓展,苏州园林的特征也一步一步被揭示出来。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从中学到不少的观察知识和方法。
2.结合实际观察,给以实地指导。在观察活动中,我结合观察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例如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景物,到底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观察?如果是观察一座建筑物,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从主要部位到次要部位的次序观察?我在引导观察的时候,主要让学生从大方向入手,并且与身边事物相联系,再引导其观察其中的细节。
3.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一般来说,学生单纯地观察只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事物或个别现象,要通过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然后结合作文实际,及时纠正观察方面的问题。我通过作文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水平,纠正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作文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作必要的反复观察,其间渗透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诉诸笔端,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采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有技巧地观察。观察是有技巧的,所谓的“技巧”,其实就是观察的方法。观察方法主要有:①比较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时先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再对其某一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可让学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②远近观察法,指运用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③移步观察法,适用于游记一类的文章。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交叉使用。另外,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会更有神。
三、渗入主观因素,抒写真情实感
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还需要在观察中渗入主观因素。比如,作为观察客体的山,不过是土与石的堆积、地壳运动的产物;树不过是春发秋落,年年如斯;河,滴水之集,万古东流;花,自开自谢,自荣自枯。可是当我们把感情的眼光投向它们时,一切都变得充满情感了,山成了“相看两不厌”的君子,树成了傲风雪的斗士,河成了跳跃欢歌的少女,花则成了或溅泪或孤独的世俗凡人,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观察的事物中渗入主体的主观色彩,写出的文章也就更具感染力。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将对象当成宣泄的对象,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和情感以巧妙的方式迁移到上面,从而让观察结果更富有人情味,更能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写下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